利用漢字形體的分離、組合而構(gòu)成的詩叫離合詩。 漢代孔融首開先河,后人繼之。 乾隆帝的《農(nóng)耕好》: 催耕布谷鳴林曲,辰吉相將事力田。 井井鱗塍來馌女,子牽童抱繞身邊。 這是說,春天到了,杜鵑在林間放聲歌唱,似乎在催促農(nóng)耕;大好農(nóng)忙時節(jié),農(nóng)夫陸續(xù)在田間辛勤地耕作;中午時分,井然有序的田間小路上走來了送飯的女人;子牽童抱,環(huán)繞身邊。這是一個親情濃濃的場景。多么生動的農(nóng)耕生活圖畫。語言明快,意味深長。曲、辰,合而為“農(nóng)”,現(xiàn)簡化為“農(nóng)”;田、井,合而為“畊”,“耕”的異體字;女、子,合而為“好”。連起來便是“農(nóng)耕好”。 又如三國故事里面的情景:說周瑜嫉妒孔明的才干,總想超過他,一次要與孔明比離合詩,魯肅在場,三人的詩表現(xiàn)了三人鮮明的性格。周瑜冷嘲熱諷,咄咄逼人;孔明騰挪調(diào)度,從容應(yīng)對;魯肅從中斡旋,化解矛盾。 第一回合: 周瑜: 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 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 得志貓兒雄過虎,落毛鳳凰不如雞。 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諷刺自己,于是回應(yīng): 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 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川被犬欺。 周瑜聽后大怒,魯肅替其打圓場,也吟上一首: 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 去掉湘邊水,加雨便是霜,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一場風(fēng)波過去了。 第二個回合: 周瑜又換了內(nèi)容, 有木也是杻,無木也是丑, 去掉杻邊木,加女便是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難挑一個妞。 諸葛亮見他嘲笑自己娶了個丑媳婦,便回應(yīng):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 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 江東美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 周瑜聽見他奚落自己的夫人,將酒杯扔在地上,伏兵立即一齊沖出將諸葛亮圍住魯肅連忙拉住周瑜,立刻引詩解圍: 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 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 當(dāng)令之計在抗曹,龍虎相殘事更糟。 周瑜頓時醒過來。命令刀斧手退下,不想再加害諸葛亮了! 從這件事來看,周瑜胸襟遠(yuǎn)遜于諸葛亮。 離合詩后來又被當(dāng)作一個謎種。但嚴(yán)格地說,離合詩應(yīng)是一種詩體,是一種具有謎味的詩;詩為主,離合為輔。每首離合詩的吟詠都有一個主題,可以和所離合的詞語意思相同,也可以另詠他事。 晚唐詩人陸龜蒙寫了《閑居雜題》五首離合詩,詩為七言四句,將前一句的尾字和后一句的首字合起來,組成另一個字,即用此字作為詩題,如其中的一首: 閑來倚杖柴門口,鳥下深枝啄晚蟲。周步一池銷半日,十年聽此鬢如蓬。———《鳴蜩早》。
唐代詩人皮日休運用同樣的文體寫的離合詩: 東皋煙雨歸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火滿酒爐詩在口,今人無計奈儂何。 其中日與免合“晚”,禾與火合為“秋”,口與今合為“吟”,三字連成《晚秋吟》。 除詩以外,詞也有離合體。 北宋詞人黃庭堅的《兩同心》有句云: “你共人女邊著子;爭知我門里挑心?!?/font> 女邊著子是“好”字,門里挑心是“悶”字。 南宋詞人吳文英的《唐多令》有云: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font> 將“愁”字分解為“心上秋”,也是用的拆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