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個女人或是賢良淑德或是心狠手辣或是弄權(quán)干政…… 男人是山,女人是水,山與水相互映襯才能成為一幅亮麗的美景。史上帝王也是如此,劉邦有呂后;劉秀有陰皇后;朱元璋有馬皇后等等。 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位羋姓女子,我們稱她為“羋八子”。“八子”不是她的名字,當(dāng)時秦國后宮分八級: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她的封號是“八子”所以稱她為羋八子。他的丈夫是秦惠文王贏駟。由于商鞅變法,贏駟與商鞅結(jié)仇。即位之后,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后被魏國趕回秦國內(nèi)。商鞅于商地召集其黨人,北攻鄭縣,惠文王派兵將商鞅生擒殺死后“五馬分尸”于彤,滅商君之族。公元前324年,惠文王稱王,同年羋八子為他生下了后來的秦昭襄王。公元前311年,惠文王死,年有46。贏駟死后,惠文后的兒子太子蕩即位。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蕩與大力士孟說在東周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脛骨被砸斷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公子稷當(dāng)時在燕國做人質(zhì),趙武靈王用計,由代郡的宰相趙固將他從燕國迎入趙國,再送到秦國去。 秦國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對立他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與武王同父異母的公子稷繼承秦國君王之位,是為“秦昭襄王”,又稱“秦昭王”。由于昭王年紀(jì)尚小,他的母親,作為太后的羋八子聽政,為宣太后。 自此,宣太后創(chuàng)下了中國歷史上的兩個第一。第一個使用太后稱謂;第一個掌政的太后。 宣太后在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將兒子公子稷推上王位。其后,魏冉平定了王室內(nèi)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后及公子壯、公子雍,將悼武王后驅(qū)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 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輔政。從此,開始了她長達(dá)36年(或41年)的主政史。 一個弱女子,誰都想不到她能做出后來的成就,從之后的成就來看,宣太后的的確確配得上“女中豪杰”這四個字。 宣太后是楚國人,主政之初就可是了政治聯(lián)姻。為自己的兒子迎娶楚王國的公主為王后,同時將秦女嫁與了楚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開始使用自己的親信。讓母親的族人向壽擔(dān)任秦國的宰相;將魏冉封為穰侯;同父弟弟羋戎,被封華陽君;公子市封為涇陽君;公子悝封為高陵君。 宣太后是一個非常直接的人,有時候直接到讓人難以接受。她曾經(jīng)打過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比喻。公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長達(dá)五個月不能攻克。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一直按兵不動。韓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盡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念及故鄉(xiāng)楚國,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見尚靳說:“當(dāng)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并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shù)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么好處?”后來秦昭襄王決定救援韓國,下令出兵,楚國聞訊后撤軍。 宣太后的這個比喻是否很直接呢?不僅直接,而且很恰當(dāng)!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義渠,攻取了徒?jīng)艿榷遄浅兀x渠國力大損,但仍保存一定實力。 早在秦昭王繼位的時候,義渠王前來朝賀,宣太后就耐不住寂寞與強壯的義渠王私通,還生下了兩個孩子。宣太后與義渠王還是有些感情的,后來秦昭王與宣太后密謀攻滅義渠之策。宣太后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將用她本人作為誘餌,引誘義渠王入秦。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將他殺死于甘泉宮。秦國趁機發(fā)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shè)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如果沒有宣太后的引誘,徹底滅掉義渠還是有些難度的。她與義渠王的茍且之事有悖常理,但最后卻用此來幫助了秦國,這是宣太后值得稱贊的地方。 宣太后主政時,有四貴,分別是:弟弟魏冉、弟弟羋戎、兒子公子悝、公子巿。宣太后以及四貴的專權(quán)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quán)力,有的人甚至只知道太后和四貴而不知道有秦王。秦昭王有這些人的輔佐,也沒有在意這些。直到后來,秦昭襄王重用從魏國逃亡至秦國的范雎。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quán)力,以免造成禍亂。秦昭襄王采納范雎的建議,廢宣太后,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貴驅(qū)逐出秦國。自此,宣太后的主政結(jié)束。 我們常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宣太后既然能與義渠王通奸,那她主政期間也不會閑著。宣太后十分寵愛一個叫魏丑夫的情夫,宣太后生前與他膩膩歪歪。宣太后生病即將去世時,傳令用魏丑夫為自己殉葬。魏丑夫請庸芮游說宣太后。宣太后聽了庸芮的建議,撤銷了魏丑夫為自己殉葬的旨令。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結(jié)束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自古以來,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個女人或是賢良淑德或是心狠手辣或是弄權(quán)干政…… 男人是山,女人是水,山與水相互映襯才能成為一幅亮麗的美景。史上帝王也是如此,劉邦有呂后;劉秀有陰皇后;朱元璋有馬皇后等等。 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位羋姓女子,我們稱她為“羋八子”?!鞍俗印辈皇撬拿?,當(dāng)時秦國后宮分八級: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她的封號是“八子”所以稱她為羋八子。他的丈夫是秦惠文王贏駟。由于商鞅變法,贏駟與商鞅結(jié)仇。即位之后,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后被魏國趕回秦國內(nèi)。商鞅于商地召集其黨人,北攻鄭縣,惠文王派兵將商鞅生擒殺死后“五馬分尸”于彤,滅商君之族。公元前324年,惠文王稱王,同年羋八子為他生下了后來的秦昭襄王。公元前311年,惠文王死,年有46。贏駟死后,惠文后的兒子太子蕩即位。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蕩與大力士孟說在東周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脛骨被砸斷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公子稷當(dāng)時在燕國做人質(zhì),趙武靈王用計,由代郡的宰相趙固將他從燕國迎入趙國,再送到秦國去。 秦國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對立他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與武王同父異母的公子稷繼承秦國君王之位,是為“秦昭襄王”,又稱“秦昭王”。由于昭王年紀(jì)尚小,他的母親,作為太后的羋八子聽政,為宣太后。 自此,宣太后創(chuàng)下了中國歷史上的兩個第一。第一個使用太后稱謂;第一個掌政的太后。 宣太后在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將兒子公子稷推上王位。其后,魏冉平定了王室內(nèi)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后及公子壯、公子雍,將悼武王后驅(qū)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 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輔政。從此,開始了她長達(dá)36年(或41年)的主政史。 一個弱女子,誰都想不到她能做出后來的成就,從之后的成就來看,宣太后的的確確配得上“女中豪杰”這四個字。 宣太后是楚國人,主政之初就可是了政治聯(lián)姻。為自己的兒子迎娶楚王國的公主為王后,同時將秦女嫁與了楚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開始使用自己的親信。讓母親的族人向壽擔(dān)任秦國的宰相;將魏冉封為穰侯;同父弟弟羋戎,被封華陽君;公子市封為涇陽君;公子悝封為高陵君。 宣太后是一個非常直接的人,有時候直接到讓人難以接受。她曾經(jīng)打過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比喻。公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長達(dá)五個月不能攻克。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一直按兵不動。韓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盡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念及故鄉(xiāng)楚國,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見尚靳說:“當(dāng)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并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shù)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么好處?”后來秦昭襄王決定救援韓國,下令出兵,楚國聞訊后撤軍。 宣太后的這個比喻是否很直接呢?不僅直接,而且很恰當(dāng)!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義渠,攻取了徒?jīng)艿榷遄浅?,義渠國力大損,但仍保存一定實力。 早在秦昭王繼位的時候,義渠王前來朝賀,宣太后就耐不住寂寞與強壯的義渠王私通,還生下了兩個孩子。宣太后與義渠王還是有些感情的,后來秦昭王與宣太后密謀攻滅義渠之策。宣太后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將用她本人作為誘餌,引誘義渠王入秦。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將他殺死于甘泉宮。秦國趁機發(fā)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shè)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如果沒有宣太后的引誘,徹底滅掉義渠還是有些難度的。她與義渠王的茍且之事有悖常理,但最后卻用此來幫助了秦國,這是宣太后值得稱贊的地方。 宣太后主政時,有四貴,分別是:弟弟魏冉、弟弟羋戎、兒子公子悝、公子巿。宣太后以及四貴的專權(quán)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quán)力,有的人甚至只知道太后和四貴而不知道有秦王。秦昭王有這些人的輔佐,也沒有在意這些。直到后來,秦昭襄王重用從魏國逃亡至秦國的范雎。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quán)力,以免造成禍亂。秦昭襄王采納范雎的建議,廢宣太后,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貴驅(qū)逐出秦國。自此,宣太后的主政結(jié)束。 我們常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宣太后既然能與義渠王通奸,那她主政期間也不會閑著。宣太后十分寵愛一個叫魏丑夫的情夫,宣太后生前與他膩膩歪歪。宣太后生病即將去世時,傳令用魏丑夫為自己殉葬。魏丑夫請庸芮游說宣太后。宣太后聽了庸芮的建議,撤銷了魏丑夫為自己殉葬的旨令。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結(jié)束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