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人敘述: 1. 楊少侯自殺海上 關(guān)于楊少侯自殺,在陳微明的《海云樓集》中有明確記載。那么楊少侯為什么自殺呢?是因為有幾位國術(shù)館的教師通過李景林約好了楊少侯,要與楊進行切磋交流。時楊已68歲,雖名氣很大,但真打起來已力不從心。楊少侯是很要面子的人,事先請人試了回手,確感非常吃力。由于答應(yīng)李的事又不好回絕,為了保全楊家太極的名聲,于是選擇了殺身成仁。 2.郝維禎潦倒京城 民元郝維禎來京,遭楊健侯冷遇,在京城站不住腳,于是去了天津,去訪李存義和李瑞東,在河北公園李存義的徒孫李玉琳向郝請益,試了回散手。郝維禎竟不能勝。于是又折回北京,斯時盤纏用盡,病困交加,潦倒在宣武門,幾于斃命。后經(jīng)人救助才終于得以返鄉(xiāng)。 3.吳鑒泉汗顏西子湖 民國十八年,杭州舉辦國術(shù)游藝大會,吳鑒泉應(yīng)邀為評委,同時作為表演員表演太極拳,時評委副主任褚民誼是吳的學(xué)生,吳頗得意,評判時對朱國祿的拳擊打法頗有微辭,認(rèn)為朱的打法不和于國術(shù)。時朱國祿之胞弟朱國禎邀吳與自己作一對上臺一較,朱國禎稱:我只用國術(shù),不用拳擊,看能不能贏你。朱站在臺上三次邀吳,吳不敢應(yīng)。時值深秋,而吳竟汗流滿面,雙手微顫。后經(jīng)李景林與陳微明調(diào)解,才作罷。 4.陳照丕動口不動手 國術(shù)館有摔跤名家楊法五,生得虎背熊腰。聞陳談太極拳以輕破重之高論,欲與陳一拭,陳遠避之。一日陳教拳時,楊又至,立于一旁。陳望見,立刻解散學(xué)員。至楊前頓首曰:'您總得讓我混碗飯吃,我不敢在您跟前練拳,可您總得讓我有個說拳的地方吧。' 5.武術(shù)家也是普通人,真正修養(yǎng)高深的沒有幾位 1979年在京的老武術(shù)家在西單聚會,由于文革后很多武術(shù)界的老人兒很久都沒見面了,一般見了面都客客氣氣。都相互稱對方為'某老師'。孫劍云看見吳圖南向吳打招呼說:'吳老師您來的早啊。'吳回答道:'我在等你那,干閨女。'孫劍云反映可是真快,立刻跟了句:'哎,你這干孫子,怎么幾天沒見,跟姑奶奶開起玩笑來了!'吳圖南站在那兒尷尬地笑了笑,沒敢再說話。旁邊不知是誰說了句:'真是自取其辱。' 往事歷歷在目,講出來是想說明今天的人不要被故事和文字異化了。 包不同敘述: 汪佩琴說“(馬岳梁老師)一足著地,以金雞獨立之勢,用少腹迎著三十來歲青年拳師的雙推掌。雙方相持不到一分鐘,這位推人的小伙子滿頭大汗,臉上神色顯得十分尷尬,而八旬老人依然是單足著地,神態(tài)自若?!鼻嗄暾f:“我在推馬老師少腹時,只覺得他腹中有一股氣在跟著我的手轉(zhuǎn),只要我一用力,這股氣就會聚到用力處,使我的力在圓形的氣團上滑過去?!瘪R老師還曾在香港以金雞獨立之勢迎著五名攝影記者的推擊而不動。 skate評述: skate初學(xué)楊式太極拳時,所接觸的書籍文章無不是說楊式拳如何如何厲害,如何如何天下無敵,楊少侯乃是楊家第三代中功夫最精純者,但其自殺一事一直是個迷。如瀛人先生所言為真,則殊為遺憾,須知李存義晚年在山東也曾經(jīng)栽過,但也無損其一世名。 (文/佚名)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