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張潔 在生態(tài)密林區(qū) 我不敢再奢望自己也是一株植物 我步履輕輕,像未名之魚,游過莊子的秋水 而把一顆忐忑的心,在旁人看不見的 里層,藏緊 其實我在懷疑著自己 我怕我邁出的腳,我聽的耳朵,看的眼睛,思考的腦子 不是我自己的。我擔心 我只是替先賢們活在今世 所以,我希望我是無知的 除了植物學知識,少量的生活常識 我只需要一顆濕潤的心 培植感動和相遇 這樣,我聽到的鳥鳴,就是鳥鳴 看見一朵野花,或一棵枯草 就能開心地叫出它的名字 它給我的回應,我能立即心領神會 我希望我是無知的 我不愿再在詩句里,販賣宗教和哲學 釋迦,耶穌,孔子…… 讓他們端坐經(jīng)上,牌位上,神龕上 端坐萬物之上 而我,只想匍匐在根部 和泥土平齊 螞蟻和蚯蚓,大搖大擺走過來時 我就閃在一邊,讓過它們 王征珂:惟有牢牢扎根大地 在我的印象中,女詩人張潔的詩歌,如同她的為人:不大聲喧嘩,而保有寧靜;不放任無度,而貴有節(jié)制;不亂成一團,而持有從容;不鋒芒畢露,而懷有內(nèi)斂。她的組詩《關于植物》顯現(xiàn)的是自然界的生動景象,也是詩寫者的心象;這是自然王國的贊美詩,也是心靈世界的諧和曲;詩人和植物之間,締結了親和的關系,保持著親密的情感。 在此物質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多少人懷著雄心壯志,惟恐世人說他們“低能兒”;多少人炫耀聰明才智,生怕人家說他們“缺根筋”;他們?yōu)榫鸥[之欲奔忙,閑情逸趣少而又少;被世俗之念纏繞,功名利祿多而又多。而在《我》這首詩中,張潔這樣寫到:“我希望我是無知的/除了植物學知識,少量的生活常識/我只需要一顆濕潤的心/培植感動和相遇”,“我希望我是無知的/我不愿再在詩句里,販賣宗教和哲學”,在此流露出了詩人對海德格爾所說的“人,應當詩意地棲居”——那種理想生活境況的神往。 憑借著“一顆濕潤的心”,詩人與自然世界相知,與自然世界神會,互相心有靈犀,互相引為知己。憑借著一顆敬畏之心,詩人“只想匍匐在根部/和泥土平齊”,惟有牢牢扎根大地,生命之樹才能從搖搖晃晃,走向蓬勃和堅固;惟有牢牢扎根大地,詩歌之樹才能從空空蕩蕩,走向飽滿和壯實。
歡迎通過頁面右上方的按鈕,把您喜歡的作品發(fā)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