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規(guī)定文武官員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圣節(jié)及頒降開讀詔赦、進表、傳制時穿著朝服,外任官只在三大節(jié)、拜牌、迎詔時穿朝服。曲阜孔府保存了唯一一套傳世的明代朝服實物,有梁冠、赤羅衣、赤羅裳、白羅中單、朝鞋等。
六梁進賢冠(缺一梁)正面 梁冠即進賢冠,源自古緇布冠,秦漢時儒者所戴,后成為朝服之冠,東漢形成制度,一直到明末,延續(xù)了一千八百余年。明代梁冠以梁的數(shù)量區(qū)分品級,如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梁冠上用簪,冠下有青組纓,自耳后垂于頷下打結虛懸。孔府梁冠現(xiàn)存五梁,但從實物上看,原來應該有六梁,與明代衍圣公正二品相符,梁冠所用簪、纓已失。 六梁進賢冠(缺一梁)側面 六梁進賢冠(缺一梁)背面 ![]() 朝服上衣(赤羅衣)——以赤色羅制作,質(zhì)地輕薄,衣緣用青羅。嘉靖時定上衣長度為過腰指寸七寸,不得掩蓋下裳,實際制作時衣身一般都長于此規(guī)定。 ![]() 赤羅衣展開——有一對內(nèi)襬釘在后襟上 ![]() 赤羅衣背面 ![]() 朝服下裳(赤羅裳cháng)——赤羅制作,形制同馬面裙,緣以青羅。 ![]() 赤羅裳(cháng)展開 ![]() 赤羅裳(cháng)展開 ![]() 朝服中單——白色紗或羅制作,青緣。 ![]() 中單展開 ![]() 中單背面 ![]() 云頭履(朝鞋) ![]() 云頭履側面 ![]() 明代牙笏——朝服的笏根據(jù)品級使用不同材質(zhì),公侯至五品以上皆用象牙,六品以下用槐木。 ![]() 明后期朝服示意圖 洪武元年制定文武官朝服,大體延續(xù)了唐宋以來的形制,洪武二十四年又做了修訂。明初的朝服包括梁冠、赤羅衣、赤羅裳、蔽膝、白紗中單、大帶、革帶、組佩、大綬、白襪、黑履、笏等。嘉靖八年,明世宗再次修改了官員朝服方案,梁冠仍用舊制,上衣和下裳都用赤色羅制作,質(zhì)地輕透,用青羅緣邊,同時規(guī)定上衣長度為過腰指寸七寸,不得掩蓋下裳;中單用白紗制作,青色緣邊;腰部束大帶和革帶,大帶表里都用素,兩耳及下垂部分緣以綠色,系青組,革帶用青色帶鞓,并按品級使用不同材質(zhì)的帶銙,革帶前系蔽膝,后掛大綬,左右各懸兩串組佩。雖然制度規(guī)定襪、履俱照舊式,但明后期官員穿朝服時多穿綠鑲邊紅緞云頭鞋(又稱朝鞋)。 ![]() 明前期 昌平候楊洪朝服像(戴籠巾) ![]() 明前期 朝服像 ![]() 明中期 盛斯徵朝服像 ![]() 明后期 孫士美朝服像 ![]() 明后期 朝服像 ![]() 明天啟 陳伯友朝服像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