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有一對用漢白玉雕刻的華表。華表柱身雕刻的蟠龍流云的紋飾,上部橫插著一塊云形長石片,一頭大一頭小,遠遠望去,好像直插白云間。 華表又被稱為“恒表”,它的歷史可追溯至堯舜時代。相傳古代帝王喜歡在交通要道德十字路口等地方設置一些木柱,稱為“誹謗木”(或華表木),以供老百姓把批評意見寫在上面。在秦代,用來記載善惡之事的“華表木”被取消,而到了漢代又得到回復。 ![]() 隨著封建帝王的專制統(tǒng)治不斷加強,人們發(fā)表意見的民主權(quán)利越來越少,華表記述帝王善惡的功能逐漸喪失,而僅僅作為街心路口的路標存在,后來又演變成一種石雕藝術,上面雕刻著云龍花紋,象征著皇權(quán),并且起一種裝飾的作用。 天安門前的一對華表,每個柱頭上部都有一個蹲獸,頭向?qū)m外;天安門后面的那對華表,蹲獸的頭則朝向?qū)m內(nèi),也就是面朝北。據(jù)傳說,華表柱頭的蹲獸叫 ,性好張望。天安門后面的華表上 頭朝宮內(nèi)是提醒帝皇不要沉湎于紙醉金迷的宮延生活,要注意體察民情;天安門前的華表上面向南的 名叫“望君歸”,提醒皇帝出巡時間不可太長,要及時回宮里,因為宮里還有許多重大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 除天安門外,北京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華表,如在原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校園內(nèi)及十三陵大紅門內(nèi)側(cè)等處,也都有用漢白玉雕成的華表,不過那些華表都只是一種裝飾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