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小兒肺部疾患中的一種常見證候,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肺常不足,易受風(fēng)寒或風(fēng)熱侵襲,邪郁犯肺,郁閉不宣,其氣上逆,而為咳嗽。 一、風(fēng)寒咳嗽 癥狀:咳嗽頻作,咳聲重濁,痰多色白,甚則喉間有痰鳴聲,惡風(fēng)畏寒,頭痛倦怠,塞鼻不通,噴嚏流清涕,喉癢聲重,舌苔薄白,舌淡紅,脈象浮緊,指紋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藥:麻黃3克、蘇梗6克、杏仁6克、陳皮6克 前胡6克、桔梗6克、僵蠶6、法半夏6克 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氣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蘇梗為蘇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濁膩加茯苓9克,萊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 癥狀:多發(fā)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頻繁,吐清稀白沫,甚則痰鳴氣促,口淡,納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潤,脈沉遲或沉滑,指紋色青沉滯。 治法:溫肺止咳 方藥:蘇梗6克、茯苓9克,蘇梗9克、砂仁3克(后下) 防風(fēng)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 枇杷葉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鳴加僵蠶6克,以化痰解痙,必要時加白芥子5克。 腹?jié)M加川樸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數(shù)多者加白術(shù)6克,麥芽12克,谷芽12克。 三、風(fēng)熱咳嗽 癥狀:多發(fā)于春季及初秋,咳嗽,痰色黃稠,咳痰不暢,發(fā)熱惡風(fēng)、汗出,鼻流濁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飲。大便干燥,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指紋紫藍。 治法:疏宣止咳 方藥:桑葉6克、連翹6克、牛蒡子6克、瓜蔞皮8克 桔梗6克、薄荷4克、甘草3克、前胡6克 杏仁6克、、菊花8克、枇杷葉8克 熱盛舌紅加黃芩6克; 痰稠多者加川貝6克,魚腥草9克; 口渴加蘆根9克,天花粉6克; 咽喉紅痛加板藍根9克,崗梅9克。 四、肺熱咳嗽 癥狀:平素多食辛溫厚味或油炸煎炒,嗜吃朱古力溏。咳聲高亢,咳嗽時面紅,劇時掣引胸脅痛,咳痰帶血,痰粘難咯,喉痛咽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干,脈滑數(shù),指紋色紫。 治法:清宣寧咳 方藥:桑白皮9克、瓜蔞皮6克、桔梗6克、杏仁6克 牛蒡子6克、枇杷葉9克、甘草3克、車前子6克 茯苓9克、白芍6克 若熱盛加黃芩6克,蘆葦9克; 咳痰帶血多者加黑山梔6克,側(cè)柏葉6克; 胸脅悶痛而劇者加柴胡6克,郁金6克; 肺熱上蒸咽喉,咽紅喉痛加板藍根9克,崗梅12克; 肺熱熾熱,由氣入營,舌紅少苔,加生石膏15克,知母9克。 五、肺燥咳嗽 癥狀:多發(fā)生于秋季,咳嗽少痰,咳聲高亢,鼻燥咽喉干,聲音嘶啞,舌質(zhì)紅干,苔薄黃而干,脈弦數(shù)或細數(shù),指紋色紫。 治法:潤燥止咳 方藥:南沙參10克、北沙參10克、杏仁10克、枇杷葉10克、 麥冬6克、川貝6克、甘草3克、桔梗6克 雪梨干10克、地骨皮6克 痰粘難咯加瓜蔞仁6克,花粉6克; 咽干聲嘶加千重紙6克; 六、痰飲咳嗽 癥狀:多發(fā)生脾土未虛之兒??人?,咳痰多清稀,口淡,食欲不振,倦怠懶語,面色白光白,面目虛浮,四肢不溫,苔白膩,脈滑或濡滑,指紋淡紅。 治法:化痰燥濕 方藥:法半夏9克、橘紅6克、白術(shù)6克、茯苓9克、 紫菀6克、桂枝3克,白芥子5克、補骨脂6克 茯苓9克、甘草3克 若脾虛氣弱,精神不振,加人參5克; 便溏納呆,加淮山10克,炒谷芽12克; 腎虛肢冷加熟附子4克。 對寒從熱化者,在辛溫劑中,加入一二味清化之藥,(但忌苦寒之品);在一派清宣劑中,加入一二味溫化之品,以化清涼凝滯之氣。在正治之中,加入反治之法,必要時溫、清、補、瀉并用,因證施治,不可拘泥。 以上這些,因為我打字不快,發(fā)了我大半天的時間整理,難為我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肺寒例蘇梗發(fā)重復(fù)了。 |
|
來自: 世界很大我很小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