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喉中痰鳴臨床極為常見,其癥狀非哮喘而喉中痰鳴有聲,多見于支氣管炎、肺炎之后,經(jīng)抗感染及對癥治療少效。筆者據(jù)小兒服藥困難,采用自擬椒芥散外貼治療小兒喉中痰鳴,療效滿意,現(xiàn)介紹如下。 方藥與用法 椒目、白芥子各30g。將2藥微炒后研細(xì)末,加適量面粉,用新鮮姜汁調(diào)制成藥餅如小兒掌大,貼于背部(取雙側(cè)肺俞穴連線為中心橫線)。每晚1次,每次貼15分鐘即去除,連貼3天。 病案舉例 劉某,男,8個月,1998年10月21日初診。2月前曾患支氣管肺炎,經(jīng)住院治療半月痊愈。惟見喉中痰鳴,經(jīng)肌注抗生素5天,口服抗生素、化痰類藥物不效,又服中藥湯劑仍少效。診見:喉中痰鳴,漉漉有聲,晨起尤甚,雙肺可聞少許喘鳴音。予上法貼治,2天后癥狀消失。 體會 小兒喉中痰鳴是呼吸道感染后繼發(fā)癥狀,常因小兒不善咯痰或痰涎再生而使病程遷延難愈。故祛痰及根除生痰之源乃治痰鳴之本。方中椒目定痰喘,白芥子辛溫入肺經(jīng),消痰力強,外敷肺俞穴,使藥效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故收效好。本法可免小兒服藥之苦,治療小兒喉中痰鳴,使用方便,療效顯著,臨床可推廣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