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載網(wǎng)絡,原作者看到及時聯(lián)系 我用這個行業(yè)的幾個特殊的小故事來說一下古玩這個行業(yè)的特色,古玩這個行業(yè)彼此之間競爭很激烈,你常常會發(fā)現(xiàn),你買一件古玩,你去問同行,比如說,你在這家店買的,走出店后,去其他古玩店的朋友那里問,都會說不對。只要不是他賣給你的都不對,只要不是在他那里買的都貴。這是什么原因呢,競爭很激烈,說假話。 我最早做“寒舍”的總經(jīng)理時候,當時直到現(xiàn)在都經(jīng)常發(fā)生這種事情。我有一次逛臺灣的古玩臨時市場,在地攤上看到一塊玉不錯,有很多人擠在前面,我就在后面看,聽大家在討論。這個時候就聽到那個老板在對大家在說:我的這件東西啊,好的不得了,昨天“寒舍”的徐政夫來都看過想買,我都不賣給他。我就心里想著好笑,我昨天都沒有出門?。∵€有一次更有意思,我在一個古玩地攤上看到好東西,我就坐下來,后面圍了一堆人,老板也不知道我是誰,我就說:這個東西太貴了,能不能便宜一點。老板說:怎么會貴呢?很便宜的。我說這真假我也不懂,我說我要問一下“寒舍”的總經(jīng)理徐政夫。我其實是跟老板開玩笑的嘛,因為我就是徐政夫??!老板說:那個家伙他什么都不懂,他只會賣東西,但是真假他不懂,還是我懂。我當時就在他前面啊,我就是徐政夫啊,他就可以這么說話。 這個行業(yè)就是這樣,特別有意思,只要在他那買的都是對,只要在別人那買的都是假的;只要在他那買的都便宜,只要在別人那買的都是貴。可是我們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大家越是這么做,越是這么說,這個市場就被搞得越亂,所有人就越不敢買東西,其實把市場給搞亂了。 跟中國相反,你去英國買古董,比如看瓷器,看瓷器的原則很簡單,老板給你看他的瓷器,他會告訴你,這個地方有個小毛病,這個款怪怪的,歪歪的,這個瓷器盤子不正。先說缺點再給你看優(yōu)點,這才是君子之交?,F(xiàn)在國內(nèi)呢,都是避開缺點不談,把缺點遮住只給你看優(yōu)點,這是其一。 第二點就是,就算你在這個老板那里看了很多瓷器,就算你跟他說,你這些都是清朝的瓷器,我都不喜歡,我想要明朝的瓷器。老板就會說:哎呀抱歉,我這里沒有明朝的瓷器,可是誰有。你們要知道,“可是誰有”這句話就代表著老板有很大的肚量。老板可能就會對你說:你有空嗎?你有空的話,我?guī)湍慵s一下。然后老板就電話給別人說,我這里有一個朋友,他要找明朝的瓷器,你要是有明朝的瓷器,你就給他看。這是不一樣的,他們心中抱定一個信念“你既然來,你就是客人,我應該服務于你;既然是同好,我沒有的東西,我就要幫你去找到好東西?!边@才形成了一個好的收藏文化,這樣買東西才能越買越好。而國內(nèi)你買了東西,這個說真那個說假,百分之百死,大家越來越不敢買,都不買,市場就做死了。 現(xiàn)在在國內(nèi),有很多學校和很多培訓機構(gòu),一上來就教大家鑒定,什么瓷器鑒定,什么玉器鑒定,書畫鑒定等等。我想說的是不一定要學鑒定,如果收藏家要學鑒定的話,那這個事業(yè)真是太辛苦了。收藏家只要管“品味”就好了,鑒定是誰的事呢?是古董商的事,是藝術(shù)品顧問、藝術(shù)品經(jīng)紀人的事。如果收藏家最重要的是品味,學鑒定,那就太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