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溫熱內發(fā),表里俱熱,頭痛身疼,不惡寒反惡熱,無汗而喘,大煩大渴,脈陰陽俱浮者,用此發(fā)汗而清火。 若脈浮弱沉緊,沉細惡寒,自汗出而不渴者,禁用。 麻黃(去節(jié))四兩 杏仁(去皮,尖)五十枚 甘草(炙)二兩 石膏(碎,綿裹)半斤,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集注】 柯琴曰:石膏為清火之重劑,青龍,白虎皆賴以建功,然用之不當,適足以招禍。 故青龍以無汗煩躁,得姜,桂以宣衛(wèi)外之陽也; 白虎以有汗煩渴,須粳米以存胃中之液也。 此但熱無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不須粳米。其意重在存陰,不必慮其亡陽也, 故于麻黃湯去桂枝之監(jiān)制,取麻黃之專開,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內外之實熱,斯溱溱汗出,而內外之煩熱與喘悉除矣。
《醫(yī)宗金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