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人是一種美德,被人尊重是一種幸福。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人生有得意和失意,有順境和逆境,有平步青云和坎坷不平,不要在上山的時候?qū)θ颂量?,因為你會在下坡的時候遇到他。背的時候——要自尊,順的時候——要尊重別人;人在低處——要抬起頭,人在高處——要低下頭;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對自己——什么時候都要自信,對別人——什么時候都要尊重。 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學會自重。自重有兩個含義,一是提高自我價值,二是自律。德高才能望重,才多方能服眾。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主心骨,不斷強化自身素質(zhì)和物質(zhì)基礎(chǔ)。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方面,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yīng)得的不管質(zhì)和量都會提高,也從而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自重還包含著自律,自尊是自律的源頭,能對自己說“不”的人是最尊重自己的人,也是能贏得別人尊重的人。尊嚴這個東西,其實是和欲望成反比的,你想得到一個東西,就會變得低三下四,死皮賴臉;而當你對眼前這個人、這件事無動于衷的時候,尊嚴就會在你心中拔地而起。維護尊嚴,少不了自律。 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任何人都應(yīng)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獨。我們在乎自己的自尊,可有時候你的自尊在別人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要懂得尊重別人。不會尊重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設(shè)身處地考慮如何對待別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才能實現(xiàn)互信和互敬。這里有一種間接定律:要提高自我價值,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xiàn);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xiàn);你要有所成就,必先成就別人間接達成。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出現(xiàn)的,即當你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價值馬上就會提高。 尊重人特別要注意心靈上的尊重。尊重別人不僅是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考慮別人的感受,主要針對兩種人。一種是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人,一種是條件比較差的人。對于條件比較好的人,要適當滿足一下他們的虛榮心。比如,前方娉娉裊裊地走著一個美麗女人,突然腳崴了一下跌倒了,她趕緊爬起來,怯怯四顧,想知道有沒有人看到她的狼狽——那時的你,最好佯裝和朋友聊天,或者低頭假裝想你的心事,給她一個心里的安慰:哦,幸好沒人看見。別盯著她看,也別安慰她,請保留著美麗女人敏感的自尊。當然有一條原則,你的朋友必須是尊重你的人,否則不管他有多大的魅力,遠離他。 對條件比較差的人,更要注意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比如對于丑女人,也不要盯著人家細看,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她是壞人,你要懲罰她。
講個故事吧:有一個單親母親,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傭,晚上回家與四歲的兒子相依為命。主人知道了女傭的情況后,給她和孩子騰出個房間,說,把孩子接來吧,今后你們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費,不扣你的一分錢薪水。女傭道了謝,說算了,不麻煩你們了,其實女傭擔心,主人家的大房子里,光洗手間就十幾個,最小的洗手間,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貧窮與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對一個四歲的孩子將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請客,主人與女傭商量說,今天您能不能晚點回家,我這里缺人手,現(xiàn)找來不及,只好麻煩您了。女傭說,行啊,就是有點擔心我的兒子,他晚上見不到我會害怕的。主人說,這好辦,您現(xiàn)在就去把他接過來,晚飯在我這里吃,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女傭把兒子接過來時,她沒領(lǐng)兒子從正門進來,走的側(cè)門,然后把他藏在一間主人不大光顧的洗手間里。她從主人廚房里拿來一個盤子,從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腸和面包,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給兒子買的。孩子從來沒見過這么氣派和華麗無比的房間,他不認識抽水馬桶,不認識大理石洗漱臺上擺放的那些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聞的氣味讓他幸福到簡直要暈倒了。女傭告訴兒子說,媽媽帶你來參加宴會,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這是宴會主人特意為你準備的單間。 對條件比較差的人進行實際的幫助,要考慮他的感受,注意心靈上的尊重。有這樣一個事例:一個人富有同情心。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輛黃包車,見車夫面黃肌瘦、可憐巴巴,憐憫之心由然而生,便問道:“到某某地,要多少錢?”答:“6元錢。”“好吧,你跟我來?!?/font>于是這人在前面走,黃包車在后面跟。到了目的地,他掏出6元錢給黃包車夫,說:“拿去吧!”“可車夫說:“您可根本沒坐車啊?”他說“我并不想坐黃包車,我只是為了幫助你?!避嚪虿]有接錢,說:“我不是乞丐!”拉著車消失在人群中----- 與這個故事相反:一位形容枯槁、衣衫襤褸、渾身散發(fā)著異味的乞丐來到森林里乞討。當別人惟恐避之不及時,袋鼠卻翻遍了口袋,抱歉的說:“朋友,對不起,我跟你一樣窮?!睕]想到乞丐卻緊緊握著他的手,連聲稱謝------ 那個給黃包車錢的人損傷了別人的尊嚴,袋鼠給了別人以尊嚴,一反一正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尊重別人的心靈,自尊的砝碼才能加重。所以,我們在希望他人尊重你的時候,別忘了顧及他人的尊嚴與感受,哪怕是出于好意。 為什么有人在接受援助和捐贈時笑不起來,這些人自然屬于那種精神至上的人,物質(zhì)的困窘雖然是個問題,但他們更在意的是精神的困窘。我們盡管有愛心,盡管我們對比我們困難的人們充滿了同情,盡管我們也非常愿意去關(guān)懷,但我們膚淺地認為物質(zhì)的支援就足夠了,我們甚至認為物質(zhì)的關(guān)懷就是唯一的。我們沉醉于施舍帶來的內(nèi)心的滿足,卻忽略了對方的內(nèi)心,我們從來沒有沒關(guān)心對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施舍,卻滿心希望他們對我們的施舍充滿感激。事實上,如果我們反過來將心比心,就很容易明白他們會想些什么,我們就不會再傷他們的自尊。我們不僅要對他們進行物質(zhì)的幫助,也要致力于他們自尊自愛的內(nèi)心建筑。 尊重并非點頭哈腰,而是首先理解并承認彼此差異的存在。不要強求別人不愛說的話,不要追根究底地盤問別人的隱私,不要追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尊重別人做出的各種人生選擇。不要把別人的傷痛不當回事,其實每個人都在掙扎努力,只不過有些人善于隱藏痛苦。在別人困難時候提供的幫助應(yīng)是純粹的,做事要有純潔的動機,不能帶半點優(yōu)越感,因為伴有優(yōu)越感的幫助常常會把愛心沖的煙消云散。即使幫助人,也要重視心靈幫助。幫助人不是一種施舍,也絕不是簡單的物與物之間的給予,應(yīng)該是一種建立在對一個靈魂無限尊重基礎(chǔ)上的無私付出。正如特蕾莎所說,“人類最大的不幸并非存在于饑餓和病困,而在于當人們處于這境地時,你得伸出手讓他(她)得到應(yīng)有的尊嚴和歸宿?!?/font> 特蕾莎出生在奧斯曼帝國的商人之家,立志成為一個修女,不遠萬里來到印度,上街頭救助麻風、霍亂病人,幫助快要倒斃的老婦清洗被老鼠咬壞的身體。她在加爾各答卡里寺廟后面的空地上設(shè)置了救助站,雖遭受官方打壓、宗派攻擊,可堅持幫助不同種族宗教的人,治療、清洗。其實她不可能幫助得到很多人,但她一直堅持給他們尊嚴。有天晚上,剛剛搬來的一個老人快斷氣了,臨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低聲地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xiàn)在死得像個人,謝謝!”我們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樣,在苦難的日子給予人們尊嚴和歸宿。讓每一個人知道,即使一生活得像條狗,死的時候也該像個人。 對什么人都要尊重。不管是下苦力的黃包車夫,還是衣衫襤褸的乞丐,還是麻風、霍亂病者、活得像狗一樣的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尊嚴,都應(yīng)該受到尊重。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平等的,只有知道了這一點才能真正成為了人。每一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我價值,不要以他人的背景去妄斷他的尊嚴,真正的尊重沒有階級之分,任何階層的人都渴望自己的尊嚴。千萬不要以貌取人、以功利取人,不能閑貧愛富、做“狗咬穿爛的,人攀有錢的”的事情。就像一部機器由不同的零件構(gòu)成,社會是個有機整體,也由各種不同分工的人組成,誰也不可缺少,誰都有自己的價值和作用,誰都應(yīng)該受到尊重。 有這樣一個寓言:一個主人有一匹千里馬和一頭毛驢,驢為主人拉磨,馬馱著主人云游四方。馬瞧不起驢,于是就對驢說:“沒出息的家伙,一天到晚,圍著一個石磨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眼睛還被蒙著,瞎走瞎忙,這樣活著有什么意思?不如早點死了熬驢膠!”驢忍不住馬的侮辱,傷心地出走了。第二天主人發(fā)現(xiàn)驢不見了,就把馬套在磨上。馬說:“我志在千里,怎么能為你拉磨呢?”主人說:“可我更要吃飯啊!”說著,主人用布蒙住了馬的眼睛,并在它的屁股上重重地給了一鞭----馬和驢都是自然界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各種各樣的人也是社會這部大機器上不可或缺的零件,任何人都應(yīng)該受到尊重,如果不尊重別人,最終受傷害的也包括自己。 更何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民間有高手而不露。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突然的某一天,或許會以令你驚艷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每個人都有優(yōu)勢,在某方面輸給你,不等于在每方面都輸給你。別瞧不起任何人,他們只是在以你不了解的方式存在著。實際上,世俗民間臥虎藏龍,草根平民不乏真知灼見,下下人卻有上上智,千萬不要輕視平凡人?,F(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像掩埋在沙泥塵埃中的金子,哪怕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仍潛在著本質(zhì)、閃爍著金子的光輝,他們是我們難得的老師,令人敬佩和尊重。 任何時候,都不要瞧不起別人。鳥活著時,吃螞蟻,鳥死后,螞蟻吃鳥。一棵樹可以制成一百萬根火柴,燒光一百萬棵樹只需一根火柴。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你瞧不起別人的時候,只不過別人不和你計較!花,姹紫嫣紅,卻只是曇花一現(xiàn):樹,樸素尋常,卻可以百歲長青。 有時,你可能會遇到某些卑微的人做些卑微的事,對他們你也不要鄙薄。他們可能有他們的難處,對他們一樣要尊重。世上原沒有什么絕對的高尚與低賤,也很少有自甘低賤和絕對卑微的人。某些在我們世俗的眼睛里,看起來卑微可笑的言行,或許轉(zhuǎn)個身,便是讓我們?yōu)橹畡尤莸囊环菡媲楹蛺蹜z。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去看問題,或許你就不會再有嘲諷而平添了一些敬意。 現(xiàn)在還有種現(xiàn)象,有的人看到某人在臺上、特別是有些權(quán)勢的時候,尊重人家甚至討好人家;可一旦那人下了臺,便疏遠甚至歧視人家。王朔說的好:“你們牛什么,不就是年輕么?老子也年輕過,可你們老過么?”其實,人生是個過程,人都有老了的那一天、都有下臺的那一天,人家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不尊重人家,就是不尊重自己。 再說,人都有可取之處,正如伽利略說的:“我還沒有遇到一個無知到我不能從他身上學到任何東西的人”。“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即使是臺下的人,我們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不少東西。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丘七十多歲了,有人推薦他給孟嘗君當老師。孟嘗君見到他問:“先生老矣,何以教寡人?”楚丘答曰:“欲使追車趁馬,逐鹿搏虎,吾即死矣,何暇老耶?若使決嫌疑,定猶豫,吾即少也,何老之有?”孟嘗聽后感到非常愧疚。其實越老越應(yīng)該受到尊重。家有老,是塊寶。老,蘊含著經(jīng)驗,像多看老書一樣,要多聽老話。你能把三字經(jīng)理解透了,比孔子不差都少;有些老人口里話糙理不糙,比書本上的還值錢。 我們要做到:在人之初,別拿人當幼欺;在人之暮,別拿人當弱辱;在人之前,別拿己當眾揚;在人之后,別拿人當猴謗;在人之上,別拿人不當人;在人之下,別拿己不當人。我們要像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讓每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要學會包容,你可以不喜歡他,你可以不贊成他的觀點,但你要尊重他。你不要覺得人家對你沒用,天上不知哪塊云彩會下雨,人很難說誰不用著誰。更重要的是,你尊重別人是在為自己得到尊重而儲蓄,而這種儲蓄將會得到很高的利息回報。從更高層次上講,對他人的尊重已不是用來換取他人對自己尊重的等價物,而是平衡自己人格天平上的一顆砝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