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頸椎病 告別頸背疼痛
三九養(yǎng)生堂
2015-12-14 17:48
亡羊補牢永遠比不上未雨綢繆,與其等到頸椎受傷,再去接受長期繁瑣的治療,還不如先發(fā)制人,主動出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頸椎病的癥狀,頸椎病治療方法及中醫(yī)治療頸椎病。 目錄 頸椎病的癥狀 現(xiàn)代人的腦力勞動也是消耗很大的。人們僅僅以為眼睛離書本或電腦屏幕太近會導致近視。其實,當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會引起頸椎病。 首先壓抑了督脈,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于是,久而久之,整個脊柱就彎了,人的精神也沒了。 現(xiàn)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運動,更甚者因久坐致病的。頸椎病是辦公室中常見的病癥,那么頸椎病是什么,下面小編來介紹介紹。 頸椎病的癥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肢體乏力、手指發(fā)麻、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悸及吞咽困難等。 本病可分為頸型、痹痛型、癱瘓型、眩暈型,以頸型及痹痛型多見。 頸椎病種類 1、頸型:中年以后體質漸衰,肝腎氣虛,如兼有氣血虧虛或勞損、外傷等因素,可致經(jīng)筋松弛,椎間盤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頸背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轉,頭痛等間斷發(fā)作。 2、痹痛型:頸椎間盤退化、骨質增生致椎間孔變小,刺激或壓迫神經(jīng)根,外感風寒及勞累可明顯加重癥狀,表現(xiàn)為一側肩臂疼痛,麻木、酸脹、無力等。 3、癱瘓型:肝腎久虛,筋骨萎弱,肢體沉重,肢冷不溫,肌肉萎縮。如氣血不足,筋骨失養(yǎng)則癥狀加重,肢體萎廢。 4、眩暈型:腎水虧損,肝陽上亢,致頭目眩暈,尤以位置性眩暈為特征,伴頭痛、頭重腳輕、惡心嘔吐、急躁易怒,偶有氣血俱弱、氣陷而突然暈厥跌倒者。 頸椎病吃什么藥 頸椎病一直困擾著人們的生活,要知道如果頸椎病犯了得不到緩解的話,那種頸椎疼痛感是很多人無法忍受的,所以說面對頸椎病必須注重一個治療的方法。 那么你知道頸椎病到底吃什么樣的中藥才可以有效的幫助自己達到緩解的作用嗎?看看下面所介紹的中藥治療方法吧! 艾葉藥方 艾葉一把、米醋四兩,加水適量,煮沸約10分鐘,加白酒二兩,攪拌均勻,將毛巾浸透,熱敷頸后、肩、背部肌肉,按壓有明顯酸痛、緊張之處,熱敷以熱而不燙為宜,一日一次或兩次。 天涼時可把上次藥水加熱后再加酒二兩即可,第三次需換藥。天熱時需一次一換藥,熱敷一周或至癥狀消失。 生川烏藥方 藥物以防風、艾葉、細辛、生川烏、生草烏、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獨活、千年健、花椒、威靈仙為主,如有高血壓者加菊花,上藥共做成一藥枕,夜間放于頸椎部位,使頭部處于過伸位,或放于痛點亦可。 白花蛇藥方 白花蛇(焙黃)10克,乳香、沒藥、肉桂、川烏、草烏、白芥子、川椒各5克,麝香1.5克。加冰片少許,共研為細末,裝瓶閉封,用時取藥粉少許撒在3*4厘米的膠布上,貼于頸部壓痛最明顯處,每周換藥2次,4周為1個療程。 上面就是治療頸椎病的中藥方法介紹,希望通過這些介紹之后大家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就可以更加的注重,如果遇到頸椎疾病惡化,還是建議通過醫(yī)生的治療,只要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其他中藥方劑 方藥: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靈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溫經(jīng)活血,通絡。葛根解痙,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藥。 氣血兩虛夾瘀型: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舌淡紅或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以益氣養(yǎng)血,醒腦寧神,活血通絡。 方藥: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方中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養(yǎng)血。天麻、川芎、雞血藤安神健腦,活血通絡,砂仁理氣和胃導滯。 頸椎病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一種疾病,尤其是年輕人往往容易忽略了對頸椎病的治療重視,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頸椎病的病情加重給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頸椎病實在讓人煩惱,頭暈、視力模糊、脖子酸痛、耳鳴等。頸椎病雖然困擾了人們多時,但人們想戰(zhàn)勝他的決心還是有的,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偏方,今天小編就為頸椎病患者們詳細介紹一則偏方。 現(xiàn)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運動,更甚者因久坐致病的。頸椎病是辦公室中常見的病癥,怎樣預防與治療是重點,那么本文來介紹一下。 就是右手拍左肩,左手拍右肩,能伸多遠伸多遠,一直拍到七十七次。這個動作,如果是年輕人,從后面拍更好。老人從上面拍也行。這樣做,血液馬上流暢。 深呼吸,一種叫胸式呼吸,一種叫腹式呼吸。我們平時呼吸,每一次吸入呼出空氣500毫升,一次深呼吸就有2500毫升~3000毫升。 這個深呼吸,一次就有7~8次平時呼吸的量。更重要的不僅是氧氣多了7~8倍,而且橫膈膜一下降,胃、肝、脾、腸等得到溫和按摩,改善腸胃功能,什么膽石癌。膽結石全沒有了,還能保護內(nèi)臟。 下蹲起就是站起來再下蹲,蹲下去再站起來,要做夠5~10次,漸漸做夠15~20次。 人在下蹲站起的時候,對交感神經(jīng)、副交感神經(jīng)是最好的鍛煉。 以后你突然一下站起來就沒事了,頭暈頭疼腦袋發(fā)蒙也沒有了。 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頸椎病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 全蝎10克,娛蚣2條,鹿銜草、川芎、當歸、自然銅、烏梢蛇各15克。將藥加水煎者2次,取藥汁混合,每日飲服2次。適用于頸椎病。 方二 白芍30克,木瓜13克,雞血藤15克,葛根、甘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對頸椎病有效。 方三 蒼術、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橘梗、干姜、厚樸、甘草各10克。制成合劑,每次30毫升,日3次,2周為1療程。適用于頸椎病。 方四 葛根25克,靈仙、雞血藤各15克,白芍15-30克,甘草6克,炙蜈蚣2條(研水沖服)或全蝎8克。本方每日1劑,水煎服,可隨癥加減。適用于頸椎病。 方五 白芍30克,甘草15克,酸棗仁、牡蠣各10克,威靈仙、元胡各12克。將藥加水煎煮2次,取藥汁混合,每日分2次飲服。對頸椎病有效。 酒熬醋 一斤老陳醋加半斤谷酒。倒在土瓷缽內(nèi),放在微火上熬,水分揮發(fā)后,缽底留下一層黑色膏子,待冷卻后,用勺子挑一點涂在消毒紗布上,再敷在頸椎疼痛處,用膠布貼住。 24小時換藥,一缽可貼七八次。酒熬醋治頸椎病朋友的確有特效,俗話說偏方治大病,不妨一試,只有益處。 治頸椎病的藥方威靈蓯蓉湯(丸) 組成:威靈仙15克,肉蓯蓉15克,熟地15克,青風藤15克,丹參15克。 主治:頸椎,腰椎及足跟骨質增生,老年骨關炎疼痛等。 用法:每日1劑,煎2遍和勻,日2次分服。或研末煉蜜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 緩解頸椎病體操 舉頭望月:人站立,雙腳與肩膀同寬,雙手放在背后,目光直視前方,緩緩抬頭,上抬到最大限度時停留3~5秒鐘。 低頭探海:雙手叉腰,頭盡力向前伸展,并慢慢向下,在最低處停留3~5秒鐘。 轉體望跟:頭隨身體最大限度地向左轉或右轉,看自己的腳后跟。雙手隨身體轉動方向擺動。 回旋雙肩:雙手叉腰,雙肩向前和向后轉動。 以上這些動作平時有空也可以結合練,可以緩解頸椎病癥。持之以恒就能看到成果哦! 其他療法 1、針刺通絡鎮(zhèn)痛法 針刺取穴原則為局部取穴和循經(jīng)取穴相結合為主,根據(jù)辨證結果配合相應穴位。應選取頸椎棘突旁的壓痛點,或者圓形及條索形陽性反應點,配以風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為主穴,每次針刺3-4穴。 2、推拿整脊法 患者保持安靜狀態(tài),全身放松,呼吸調勻,醫(yī)者全神貫注,從丹田運氣,力到達雙臂通過肘部最終到達雙手,為患者施力。該手法分為舒筋解痙類和整復松粘矯正類。 3、中藥治法 用防風、土鱉蟲、紅花、澤蘭、木香、三凌等制成活血、消炎止痛膏藥在患者頸部、肩背部貼敷12-24小時,每日更換1次,連續(xù)使用不超過10次,皮膚過敏患者禁止用此方法。 4、牽引療法 患者坐在牽引椅上,戴上牽引帶,將牽引帶固定于患者枕部和下頜部,頭部前傾15度,首次牽引重量為3-5kg,之后根據(jù)患者情況適量增加牽引重量。每次20-30分鐘,牽引最大重量不超過10kg,不能長時間牽引。 按摩不能根治頸椎病,首先從治療來說,按摩不治本,只能起到緩解作用。 其次,按摩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結果,實際上按摩是通過強刺激讓肌肉暫時失去功能。 強力按壓已經(jīng)營養(yǎng)不良而且在持續(xù)收縮的肌肉,會發(fā)生肌肉纖維斷裂,反復積累以后,沒有正常肌肉保護的頸椎,就會覺得更硬,更沒有彈性。 再次,在做按摩的時候,如果病人是嚴重的頸椎病,如遇過強的外力,易出現(xiàn)神經(jīng)損傷,有些不當按摩甚至會導致病人癱瘓。 如果是頸椎病急性發(fā)作或者初次發(fā)作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適當?shù)男菹?,病情嚴重的話還要臥床休息一段時間,按照醫(yī)生的指導下休息2~3個星期 的時間。 預防頸椎病要選擇有利于病情穩(wěn)定,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為宜,枕頭的位置形狀要選擇有利于良好睡眠的。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能舒適,讓全身 肌肉放松。 頸椎病保守治療方法:在頸椎病急性發(fā)作時,需要制動,用頸托支撐脖子,控制頸部運動。治療頸椎病,還可以選用溫熱的療法,這樣可以促進血管舒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使炎癥消退。 中醫(yī)藥治療頸椎病具有安全、方便、效驗、費用低廉等特點,很受歡迎。下面就介紹一下常見的、有效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一、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具有溫經(jīng)通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對頸椎病的頸肩及上肢麻木、疼痛有很好的療效。 我國治療頸椎病的針灸療法有多種:有穴位刺激法,如電針、溫針、隔藥餅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針、鈹針等等都應用于本病的治療。國外針灸工作者多用毫針或電針治療,日本學者還采用過隔姜灸。據(jù)國內(nèi)外資料統(tǒng)計,針灸對頸椎病有效率在90%左右。 二、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選用口徑不同的瓷罐、玻璃罐、竹罐等,通過燃燒、蒸煮或抽氣的方法,使罐內(nèi)形成負壓,吸拔在頸項肩背及肢體有關的部位皮膚上的一種治療方法。 通過刺激皮部,改善經(jīng)脈、絡脈、經(jīng)筋的氣血運行,起到活血化瘀、解痙止痛的作用,具有明顯的緩解疼痛的作用。 火罐法 即閃火法,最常用,是利用燃燒時消耗罐中部分氧氣,并借火焰的熱力使罐內(nèi)的氣體膨脹而排除罐內(nèi)部分空氣,使罐內(nèi)氣壓低于外面大氣壓,借以將罐吸著于施術部位的皮膚上。 火罐法其吸拔力的大小與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內(nèi)燃火的溫度和方式、扣罐的時機與速度及空氣在扣罐時再進入罐內(nèi)的多少等因素有關。 水罐法 一般選用竹罐在鍋內(nèi)加水煮沸,使用時用卵圓鉗倒夾竹罐的底端,甩去罐內(nèi)沸水,并用濕毛巾緊扣罐口,乘熱扣在施術部位上,即能吸住。此法適用于任何部位拔罐,其吸拔力小,操作需快捷。 抽氣法 先將備好的抽氣罐緊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氣筒將罐內(nèi)的空氣抽出,使之產(chǎn)生所需負壓,即能吸住,此法適用于任何部位拔罐。 三、推拿療法 推拿是我國中醫(yī)藥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治療疾病不采用吃藥和打針的方式,靠的就是推拿醫(y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患者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jīng)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由于推拿痛苦小,簡便易行,有時候療效可實現(xiàn)立竿見影,因此深受病人的歡迎。 四、水針療法 水針療法是指將某些藥物注射到人體一定穴位上或壓痛點上的方法,是一種對癥治療措施,對消除疼痛、麻木、頭暈、失眠等癥狀有一定療效,可作為頸椎病的輔助療法。 五、中藥熱敷療法 中藥熱敷,即將各種中草藥放入紗布包中,縫好包口,將藥包放入水中煮沸用毛巾包好放于患者頸部熱敷,此方法可使藥物在濕熱環(huán)境中經(jīng)皮膚吸收,使藥力直達病所,消除局部淤血、炎癥、水腫。 熱敷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擴張局部血管,改善局部組織的供氧狀態(tài)。還可有效地防止組織供血不足導致的麻木、肌肉萎縮等癥狀,而且中藥熱敷簡便易行,患者在家中就可以自己操作,非常方便。 中藥治療 一、辨證選方 1、頸型宜舒筋活絡、散風止痛,方劑用舒筋湯。 2、痹痛型宜溫經(jīng)活血、散寒止痛,方宜桂枝葛根湯或蠲痹湯加減。 3、眩暈型氣虛下陷者,宜補中益氣,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屬痰瘀交阻者,宜祛濕化痰,散瘀通絡,用溫膽湯加減。屬肝腎不足,肝陽上亢者,宜滋水涵木,調和氣血,用六味地黃湯或芍藥甘草湯加減。 4、癱瘓型宜滋補肝腎、強筋壯骨,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治療頸椎病的土方法 現(xiàn)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是人都是坐著上班,玩電腦,久而久之頸椎就出現(xiàn)了問題。 土方 五虎痹癥膏 1、藥物組成 A組:生馬錢子60 g,生川烏30 g,生草烏30 g,生南星30 g,生半夏30 g,當歸30 g,五加皮30 g,透骨草30 g,肉桂30 g,川芎45 g,細辛15 g,干姜30 g,紅花30 g,杜仲30 g,冰片30 g,吲哚美辛片25 mg X80片,苯海拉明片25 mg X40片。 B組:松香720 g(用量為A組藥粉的1.5倍),樟腦夏天用144 g(占松香用量的20%)、冬天用158 g(占松香用量的22%),凡士林43 g(占松香用量的6%),遠紅外陶瓷粉72 g(占松香用量的10%),“新我”氮酮29 mL(占松香用量的4%)。 2、制作方法 上述A組藥物研為細粉,過80目~100目篩,稱量混合均勻,密封備用。松香壓成粗粉入鐵鍋或電熱鍋內(nèi),文火加熱至完全熔化,加入樟腦、凡士林攪拌使其完全熔化后加入混合均勻的A組藥粉,最后依次加入遠紅外陶瓷粉、氮酮,完全攪拌均勻后即可進行攤膏,制成每帖40 g的五虎痹癥膏,裝袋密封,陰涼處保存。 3、主治范圍 頸肩腰腿痛。 4、注意事項 ①用藥期間可與牽引、針灸、按摩方法同治。 ②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③孕婦禁用。 速效黑膏藥(止痛用) 1、藥物組成 生川烏10,生草烏10,蝎子,10,蜈蚣,10,乳香10,沒藥10,紅花10,血竭10,穿山甲10,透骨草10。 2、制作方法 香油4兩,桐油3兩,棉子油3兩,黃丹4兩,將香油、桐油、棉子油倒入鍋內(nèi),加熱至40-80度后,將生川烏、生草烏、蝎子、蜈蚣、紅花、山甲、透骨草倒入油內(nèi)煎熬,待藥物外表呈深褐色,內(nèi)部較黃色為度,油溫約在200-250度左右時,離火降溫過濾。 然后將藥油復入鍋,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攪動。此過程是熬制膏藥的一個關鍵,因熬油適中與否決定膏藥的質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則膏藥質量較松,貼著后,受熱流動不能固著患部,如熬油大過,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藥質硬,貼著力小,易于脫落或成廢品,熬油恰到好處的標志是滴水成珠。 滴水成珠后,立即將鍋離火,等油降至200-250度左右時,下黃丹不停的攪動,一般約為5-10分鐘。下丹后約3-5分鐘做老嫩試驗,到位后離火降溫,然后將乳香、沒藥、血竭,細粉下鍋攪勻。 然后將膏藥傾入備好冷水中,浸泡3-7天,每日換水1-2次去火毒。在制作時也可將去火毒的膏藥塊放入鍋內(nèi)加熱熔化。攪拌均勻,然后摻入細料攪勻,即可進行攤貼和收藏。 風寒濕邪侵襲引發(fā)的頸、肩、腰、腿、關節(jié)痛、風濕類風濕等骨傷病用之有立竿見影之效。 4、新法修改 生川草烏各50g、全蟲30g、蜈蚣30g、乳香、沒藥各45g,紅花45g、血竭30g、炮山甲45g、透骨草60g,基質1200g。制法:將上藥研粉入基質成膏備用。 骨靈膏 ![]() 細辛10g,徐長卿20g,生川烏10g,木瓜20g,透骨草20g,紅花15g,乳香10g,土元10g,梔子10g,靈仙10g,生大黃5g,赤芍15g,紅藤10g,冰片5g,麻油240g,松香120g。 將麻油加溫至40-80度時,入松香煎熬至滴水成珠后,離火降溫至240-260度入乳香熔化后離火降溫70度時,將藥末倒入鍋入攪拌,約溫降至40度時加冰片。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4、新法修改 將上藥研粉入基質成膏備用。 骨刺膏 皂莢300g。 研細粉入基質1000g,收膏備用。 治療頸椎、胸椎、腰椎、足跟、膝關節(jié)、手指等處骨質增生。 此膏敷用2次后,局部疼痛可基本消除,但仍需多敷1次,以鞏固療效。 拔火罐是一種傳統(tǒng)醫(yī)療手段,頸椎病是一種進展緩慢的頸椎退行性骨質病變,以前常常病發(fā)于老年群體中,但是由于現(xiàn)代年輕上班族常常久坐不動,也成了頸椎病的易發(fā)人群。當拔火罐遇上頸椎病,會有怎樣的效果? 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拔火罐能治頸椎病嗎? 1、拔火罐能治頸椎病 首先老中醫(yī)在這兒非??隙ǖ馗嬖V大家,盡管勁椎病的癥狀成因十分復雜,但是拔火罐能有效治療大部分頸椎病!已經(jīng)有無數(shù)臨床案例證明,拔火罐對治療頸椎病有著很好的療效。中醫(yī)上的理論解釋如下。 頸椎病多是因為腎虛精虧、氣血不足、氣滯、痰濁、瘟血等病癥的累積造成經(jīng)隧不通、筋骨不利等而發(fā)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頭頸部沉重麻木,摁之酸脹,嚴重者感到身體酸軟乏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老年人還極有可能中風。 中醫(yī)拔罐法通過對人體的肩頸部相關穴位如大椎穴、肩井穴 、天宗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關穴等進行刺激可以有效舒經(jīng)活絡,幫助氣血運行通常,緩解頸椎病困擾。 2、頸椎病拔罐法 用閃火法(將點燃的酒精棉球,伸到罐內(nèi)燒一下,抽出棉球,很快罩扣于患處皮膚上)。將罐吸附于大椎、大杼、肩井、肩髃、天宗、膈腧、肝俞,亦可用抽氣罐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 刺絡拔罐法 取大椎、肩井、肩髃、頸夾脊、阿是穴,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用皮膚針叩刺至微微滲血,立即用閃火法拔罐。 走罐法 ![]() 用閃火法拔罐于頸部,沿著頸夾脊、手太陽小腸經(jīng)的肩外腧至天宗來回走罐。 藥罐法 將加工成不同口徑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藥水(艾葉、防風、杜仲、麻黃、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鱉蟲、羌活、蒼術、獨活、蘇木、紅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沒藥各5克,布包水煎)鍋內(nèi),2~3分鐘后取出,并把管內(nèi)藥水甩凈,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膚。7~8分鐘后取下,局部皮膚出現(xiàn)淤血或充血。據(jù)病情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 3、注意事項 拔火罐罩扣時間應該控制在5~15分鐘。拔罐后如果有皮膚損傷者,應該涂用龍膽紫消毒液,用消毒紗布包好。已經(jīng)拔罐部位淤痕尚未消失的地方不宜再次拔罐,不宜拔罐人群不能拔罐。 頸椎病治療偏方 頸椎病總是隨忙碌而威脅人們的健康,稍一不留神就會覺得脖子疼痛,但在不經(jīng)意間就很容易造成頸椎病的發(fā)生。下面就給大家說幾個頸椎病的食療偏方,以便頸椎病患者緩解疼痛。 偏方一、芍葛湯 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靈仙20克,白芷12克,秦艽12克,當歸12克,川芎9克,細辛3克。 用法:將以上食材用水煎煮,每日1劑,日服2次。 偏方二、疏風養(yǎng)血湯 組成: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葛根12克,丹參20克,鉤藤15克,銀花藤20克,桑枝10克,秦艽12克,僵蠶10克,片姜黃10克。 ![]() 用法:將以上食材用水煎煮,每日1劑,日服3次。 偏方三、定眩湯 組成:天麻9克,半夏9克,全蝎9克,僵蠶9克,白芍24克,夜交藤24克,鉤藤24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參30克。 用法:水煎煮后,每日1劑,每日2-3次,半月一個療程。 偏方四、搜風通絡湯 組成:葛根20-30克,全蝎10-12克,蜈蚣2條,烏蛇13-15克,赤芍13-15克,川芎13-15克,自然銅13-15克,穿山龍13-15克,木瓜13-15克,鹿含草3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煮后,每日1劑,每日2次。 偏方五、除痹逐瘀湯 組成:當歸15克,川芎12克,紅花9克,劉寄奴15克,姜黃12克,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靈仙12克,桑枝30克,膽星9克,白芥子9克。 用法:將食材水煎后,每日1劑,每日2次。 要減少頸椎病的發(fā)生,不但應注意糾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還應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常做自我保健按摩,可緩解頸部疲勞,預防頸椎病的發(fā)生。 按摩百會:用中指或食指按于頭頂最高處正中的百會穴,用力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 功效:健腦寧神,益氣固脫。 對按頭部:雙手拇指分別放在額部兩側的太陽穴處,其余四指分開,放在兩側頭部,雙手同時用力做對按揉動20~30次。 ![]() 功效:清腦明目,振奮精神。 按揉風池: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頸后兩側凹陷處),其余手指附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地按揉20~30次。 功效:疏風散寒,開竅鎮(zhèn)痛。 拿捏頸肌:將左(右)手上舉置于頸后,拇指放置于同側頸外側,其余四指放在頸肌對側,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 功效:解痙止痛,調和氣血。 按壓肩井: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對側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然后由輕到重按壓10~20次,兩側交替進行。 功效:通經(jīng)活絡,散寒定痛。 按摩大椎:用左(右)手四指并攏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復按摩大椎穴(位于后頸部頸椎中最大椎體下方的空隙處)各20~30次,至局部發(fā)熱為佳,兩側交替進行。 功效:疏風散寒,活血通絡。 對按內(nèi)、外關: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內(nèi)關穴(掌橫紋以上2寸,兩肌腱之間),中指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內(nèi)關穴對面),同時對合用力按揉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寧心通絡,寬胸行氣。 掐揉合谷:將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處),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雙手交替進行。 ![]() 功效:疏風解表,開竅醒神。 梳摩頭頂:雙手五指微曲分別放在頭頂兩側,稍加壓力從前發(fā)際沿頭頂至腦后做“梳頭”狀動作20~30次。 功效:提神醒目,清腦鎮(zhèn)痛。 辦公室一族常常對著電腦,一坐就是一天,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長期累積的結果就是患上頸椎病。作為“幸運的”中獎者,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該如何預防頸椎病。 保持良好的坐姿或者體位 看書或者看手機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窩在某一個角落,要適當換換體位。看電視、玩電腦的時候最好坐直,抬頭挺胸,不要縮成一團。保持良好的坐姿與體位,才能避免或者減輕頸椎病。 提醒自己做頸椎操 電腦面前坐了一段時間,要記得理考座位站起來活動活動頸椎,頸椎操是最好的選擇??偨Y起來就是旋轉自己的脖子,做的過程中注意避免用力過度拉傷脖子。 常常參加體育運動 有很多運動項目都是可以鍛煉到頸椎的,例如打羽毛球、籃球等等,涉及到抬頭低頭等等動作。辦公學習之余,選擇體育項目適當運動,是保證健康最好的辦法。 適當?shù)恼眍^高度 我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所以枕頭的高度對頸椎也有較大的影響。枕頭高度的選擇原則是“仰臥低,側臥高”。仰臥者枕頭高度為自己一個拳頭的高度即可,側臥者枕頭高度為自己一個半拳頭的高度為宜。 注意頸部的保暖 冬天氣溫比較低,最好戴著圍巾或者用熱水袋保證頸部的溫度。因為溫度低,容易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良,長期積累會形成腫塊或者更嚴重。所以,頸椎病預防應該從頸部的保暖開始。 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頸椎病,有什么注意事項 1、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抬起頭并向四周各方向適當?shù)剌p輕活動頸部,不要老是讓頸椎處于彎曲狀態(tài)。 ![]() 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xù)很長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持續(xù)低頭工作,則難以使頸椎椎間隙內(nèi)的高壓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有效的恢復緩解,這樣會加重加快頸椎的退變。 2、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癥狀較重、發(fā)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夠臥床休息。這樣在頸椎病的治療期間,有助于提高治療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緩解,機體早日康復。 3、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等,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免提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jīng)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 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后癥狀有可能會加重。 4、注意日常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多食用清淡的飲食,忌食油膩且過咸的食物,以易消化的食物為極佳的選擇,同時還要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預防頸椎病吃什么 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 蛋白質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B、E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 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jīng)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jīng)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jīng)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鋰魚、黑豆等食物。 1、川芎白芷燉魚頭 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魚頭1個,生姜、蔥、鹽、料酒各適量。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凈的鳙魚頭一起放入鍋內(nèi),加姜、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燉熟。佐餐食用,每日1次??伸铒L散寒,活血通絡。 2、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鳙魚頭1個,生姜3片。天麻、鳙魚頭、生姜放燉盅內(nèi),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于頸動脈型頸椎病。 3、葛根煲豬脊骨 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常用有效??梢鏆怵B(yǎng)陰,舒筋活絡。適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4、桑枝煲雞 老桑枝60克,母雞1只(約1000克),食鹽少許。雞洗凈,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nèi),加適量水煲湯,調味,飲湯食雞肉??裳a腎精,通經(jīng)絡。適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5、生姜粥 ![]() 粳米50克,生姜5片,連須蔥數(shù)根,米醋適量。生姜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佐餐服食,可祛風散寒,適用于太陽經(jīng)腧不利型頸椎病。 6、川烏粥 生川烏12克,香米50克,慢火熬熟,下姜汁1茶匙,蜂蜜3大匙,攪勻,空腹啜服,可散寒通痹,適用于經(jīng)絡痹阻型頸椎病。 7、杭芍桃仁粥 杭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將白芍水煎取液500毫升,再把桃仁洗凈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二汁液同粳米煮熟。飲此粥可活血,養(yǎng)血,通絡,適用于氣滯血瘀型頸椎病。 8、葛根五加粥 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所有原料洗凈,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與余料同放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加冰糖適量,調味食用。可祛風,除濕,止痛。適用于風寒濕痹阻型頸椎病。 9、木瓜陳皮粥 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粳米50克。將原料洗凈,木瓜、陳皮、絲瓜絡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貝母(切碎),加冰糖適量即成??苫?,除濕,通絡。適用于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10、參芪龍眼粥 ![]() 黨參、黃芪、桂圓肉、枸杞子各20克,粳米50克。將原料洗凈,黨參、黃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適量煮沸,加入桂圓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適量白糖即可。可補氣養(yǎng)血。適用于氣血虧虛型頸椎病。 11、參棗粥 人參3克,粳米50克,大棗15克。將人參粉碎成細粉,米、棗洗凈后入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再調入人參粉及白糖適量??裳a益氣血。適用于氣血虧虛型頸椎病。 頭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癥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fā)眩暈癥狀。前庭神經(jīng)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xù)時間較短,數(shù)秒至數(shù)分鐘即消失,發(fā)病時病人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xiàn)為行走不穩(wěn)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意識障礙。 病因 (l)因頸椎病累及頸部肌群,引起頸部肌肉持久痙攣、收縮,導致肌肉的血流循環(huán)障礙,可游離出乳酸、5-羥色胺、緩激肽等炎性致病物質而引起頭暈。 (2)頸椎病直接刺激、壓迫或牽拉頭部頭痛敏感組織而引起頭暈。 (3)病變刺激、壓迫或損傷第一、二、三對頸神經(jīng)而引起頭痛,尤以枕部為重,也可通過延髓或脊髓三叉神經(jīng)核的反射作用,而使疼痛放射至頭部。 (4)病變可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jīng)叢或頸部其他交感神經(jīng),使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或顱內(nèi)外動脈舒縮障礙而產(chǎn)生頭暈。 (5)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因病變直接累及椎動脈,使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供血不足而產(chǎn)生頭暈。 發(fā)病機制 主要是在 頸椎退行性變的基礎上,引起 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鉤椎關節(jié)失穩(wěn)、鉤椎骨質增生等原因,致使頸椎動脈血流受阻,從而引起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1、頸椎血管退行性變及硬化,使血管腔變窄,使血流受阻。 2、椎間隙變窄:由于頸椎的退變,使頸椎間隙變窄,引起頸椎動脈相對過長,而出現(xiàn)曲折、彎曲、以致血流受阻。 自我診斷 1、首先要觀察這些疼痛是否持續(xù)不退 各類頸腰椎病癥狀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病癥持續(xù)不斷,綿延不絕。 2、痛點測試 ![]() 用手按壓頸椎,發(fā)現(xiàn)某個點非常疼痛,那么,有90%的可能性是患有頸椎病,此時,需要到醫(yī)院進一步確診及治療。 是傳統(tǒng)灸法的延伸,是中醫(yī)傳統(tǒng)灸法與現(xiàn)代綜合科技的完美結合。通過“灸療” 、“熱療” 、“藥療”, “三效合一”的作用機理,使用方便,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周圍組織營養(yǎng)。 不經(jīng)過胃腸肝腎,對肝腎腸胃沒有破壞性作用,而是藥物從皮膚直接滲透直達病灶,療效好,是現(xiàn)代綠色療法。灸療法屬于中醫(yī)療法中的“外治法”,“外治法”是中醫(yī)療法的精髓之一,它是將藥物應用于相應部位或施用手法直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系列方法,中醫(yī)中藥治療的典范。 推拿治療 推拿法是祖國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y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jīng)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 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fā)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jīng)根部炎癥、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jié)結構紊亂、骨關節(jié)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但是可以按摩 風池穴,風池穴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尤其在治療頭痛、眩暈、頸椎病、腦血管病等方面效果顯著,目前對風池穴的徑路解剖已經(jīng)研究得比較透徹,機理研究多偏于風池穴對頸內(nèi)動脈、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影響。 推拿注意事項 1、 注意患者脈搏,觀察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有無障礙。 2、 注意患者的呼吸,觀察患者的呼吸強弱。 3、 注意患者的體溫,檢查患者的體溫。 4、 推拿療法對頸椎病并發(fā)頸椎骨質破壞性疾病一律忌用。 5、對頸椎病并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和眩暈較重者忌用。 6、 注意患者的血壓,若血壓低、脈搏無力時,手法即應停止。手法治療前要明確診斷,注意反應,按順序由遠端到近端或循經(jīng)取穴。 7、白喉及各種急性傳染病、頸椎結核、腫瘤、骨髓炎、頸部皮膚病、精神病、極度疲乏、饑餓或酒醉以及孕婦等忌用手法推拿。 8、手法治療時力求輕巧、穩(wěn)重、柔和、準確。因為頸椎病患者大多數(shù)為中老年人,體質較弱,在手法治療時,應注意性別、年齡差異。 按摩治療注意事項 1、不能隨意、盲目、錯誤的推拿按摩 隨意、盲目、錯誤的推拿按摩是有害的。頸椎病臨床主要分為神經(jīng)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jīng)型四種類型。正確的推拿、按摩可以緩解局部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環(huán)并增加頸椎穩(wěn)定性,是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2、不能重力按摩 ![]() 但是,重力按摩,特別是帶有損傷性質的揉法如果在同一個部位反復使用,即使操作力度不大,亦將造成相應肌肉組織的損傷或加重炎癥反應,反而導致癥狀加重,病人常于次日晨起出現(xiàn)頸痛加重、活動受限加重。 3、鑒別是否適合按摩 推拿按摩前,還必須注意鑒別病人是否有其它合并癥, 骨質疏松癥者應禁止使用扳法,如果合并 頸椎骨折、 骨結核、骨腫瘤等疾病時是絕對禁止推拿按摩操作的,如合并高血壓、嚴重 心腦血管疾病者也應注意手法操作力度不得過重、飲食人錯誤使用扳法可能導致病人當場暈厥。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小伙伴們應該對頸椎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長時間低頭或者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都是不好的習慣,現(xiàn)在大家就行動起來吧,改掉壞習慣,讓身體輕松健康起來。 |
|
來自: 鷯歌 > 《頸椎保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