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30g、當歸尾15g、黃芩15g、黃連15g、大黃9g、檳榔 6g、木香 6g、甘草 6g、肉桂4.5g,共為粗末,每用15克,水煎服。痢不減,加重大黃。 芍藥湯為臨床常用治療濕熱痢的方劑。目前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表現(xiàn)為濕熱證者。
但查幾種書,用量都不一樣。并且有的藥味也有出入,例如《醫(yī)宗金鑒》芍藥湯中芍藥為60克,木香、檳榔皆為9克,無大黃和肉桂?!冻煞角杏谩飞炙帨臍w尾、黃芩、黃連皆為9克?!逗喢髦嗅t(yī)辭典》芍藥湯中黃芩則為1.5克,其余同本書上述的用量。還有些書不注明用量。據(jù)此情況,我認為《醫(yī)方集解》中潔古的芍藥湯比較符合實用,故選了這一用量和藥味組成。諸書雖然多說此方是張潔古的方劑,但也有的說是出自《治法機要》,有的說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內(nèi)容也不太一致,這給后學(xué)之人造成一定困難。 本方用白芍酸寒,抑肝扶土,和血調(diào)營,柔肝緩急,以除腹痛為主藥;輔以歸尾行血活瘀而「和血則膿血可愈」,木香、檳榔行氣通滯而「調(diào)氣則后重自除」,黃芩、黃連苦寒燥濕而清熱調(diào)腸胃;更佐以大黃通因通用而破積除滯;使以甘草調(diào)中焦而和百藥;方中寒性藥較多,故又加肉桂辛熱以為反佐藥。 臨床上治療赤白痢疾,大便帶粘稠的膿血,或血多膿少,里急后重,便意頻頻,腹部窘痛,或兼身熱口干,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或帶弦象,即急性痢疾的濕熱郁滯證,用此方隨證加減,效果很好。但要注意,如果誤用于痢疾的虛寒證,則會釀成大禍而害人,切記!切記! 我用此方治療濕熱痢時,常加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各10克,腹脹者再加厚樸10克、炒萊菔子9克。因痢疾常為飲食不節(jié)、胃腸積滯而成,故加此化積、消脹、導(dǎo)滯之品以提高療效。如果大便色紅而血多膿少,或純?yōu)樯倭慷啻蔚难阏?,我常在本方中?/span>白頭翁12克、馬齒莧15~30克??诳收呷?/span>肉桂,加葛根15~18克、枳殼10克。 目前本方多作為湯劑使用,很少為粗末再煎服。故我開湯藥時常用的劑量是把當歸、黃芩、黃連改為9~12克,生大黃改為6~9克,木香10克,檳榔12克,甘草3~5克,肉桂2克(體壯熱盛者則不用此藥),并且隨證加減。對重病人還常囑其每日服3次(即3劑藥兩日服完),療效良好可靠。 葛根芩連湯也用于治療急性菌痢出現(xiàn)溫?zé)嶙C者,但其特點是可用于兼表證和泄瀉者。芍藥湯則主用于濕熱痢,腹痛明顯,里急后重,大便帶膿血者。前者功能解表清熱,后者功能調(diào)中和血,理氣化滯,燥濕清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