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jīng)》(大有卦上九爻辭)說:“從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沒有什么不好?!?br>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br>孔子說:“保佑就是輔助。上天所輔助的對象是能夠順從天地之道的人;人與人之間輔助的對象是講究誠信的人。按照誠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時刻不忘記順從天地之道,又是用來使圣賢被人們尊崇。因此能夠從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沒有什么不好?!?/font> 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孔子說:“書寫出來的文字不能完美地表達要說的意思,語言不能完美表達心意;這樣的話,圣人的心意,難道就不能讓我們知道了嗎?” 子曰: “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孔子說:“圣人設立卦象用來表達心意,設立**卦用來完備地表現(xiàn)萬物的真實情況和人為的設定,編寫卦爻辭用來完美地表達出要說的意思,通過變化的形式和貫通的道理用來盡力為人求得利益,使民眾歡欣鼓舞而快樂的順從其中體現(xiàn)出來的道理用來極盡變換莫測的神妙功用?!?/font> 乾坤,其易之緼(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卦和坤卦,大概是理解《易經(jīng)》奧秘的關鍵吧?乾坤的內涵確定并陳列出來,因而《易經(jīng)》的奧秘也就存在于其中了。 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如果毀壞了,那么也就無法看到《易經(jīng)》的奧秘;《易經(jīng)》的奧秘如果不存在了,呢么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可能也就接要滅亡了。 是故,形而上 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因此,超出具體形象之上的叫做道,具有固定形體的叫做器,改造而剪裁的情況叫做變化,推演而用來指導做事叫做貫通;拿這種道理來應用到天下民眾身上叫做事業(yè)。 是故,夫 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 謂之象。 因此,所謂象,是因為圣人看到了天下紛繁復雜的情況,而用具體的形式模擬出來,象征萬物的道理,這就是象。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圣人因為看到天下萬物的變化運動,而觀察她們交會貫通的道理,用來創(chuàng)立禮儀制度,編寫卦爻辭,用來判斷萬事萬物的吉兇情況,因此叫做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 將天下所有的紛繁復雜的情況表現(xiàn)在卦中;激勵天下人的行動的意愿表現(xiàn)在卦爻辭中;改造而剪裁這些道理的目的表現(xiàn)在卦爻的變動中;推演而施行這些道理的方法表現(xiàn)在貫通;說明它的神妙并使人們明白他的意思, 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表現(xiàn)在人的運用中;默默去做而追求成就萬事萬物,不必多說而追求誠信表現(xiàn)在對道行的修養(yǎng)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