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世燦《五十年尋找王永彬》 50年前,我在老屋木樓閣上看見兩部《和州楊氏家譜》,一部是六卷本,宜山氏王永彬撰序,咸豐元年版,父母說是舊譜;一部是十五卷本,增進了惺吾公(楊守敬)序,光緒年間續(xù)譜,父母稱之為新譜。這位為楊氏家譜撰序的王永彬宜山氏是誰?且序中大贊“楊氏之賢后裔”“幸親睦之風,近在里黨仁讓”。50年覓而不知,族叔伯亦未有可知者,于是就放去了尋找。這次三峽晚報記者馮漢斌先生的報導,才知道王永彬,字潤芳,號宜山,荊州府枝江縣城西十五里石門坎村 (今屬湖北宜都市枝城鎮(zhèn)余家橋村)人。原來是本鄉(xiāng)本土的老鄉(xiāng)??! 譜舊落款“候補儒學教諭同里王永彬宜山氏撰”,從中了解到他和當時的楊坦斎、官祥、僪玉、彩彰、霽霞、東閣、盛亭、東林、巨卿、南村、晴舫、獻廷、允貞、振三、西波、梅坡、谷卿、文庵、藝林諸君交往甚深。這其中今有文字可見者,梅坡公是楊守敬族祖,交往甚厚,則王永彬是楊守敬的先生輩不錯。是否授受,不知一二。 一日不覺望見馮漢斌先生,坐地書坊,聊天志頤,偶爾之余,與購兩本王永彬《圍爐夜話》。余感嘆自缺《生存學》教育,漢斌說,這不?“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nèi)外,勤休恒業(yè),而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呵呵,回家燈下漫翻。 (2)《三峽晚報》馮漢斌研究楊家 三峽晚報訊 本報7月25日推出《著名奇書〈圍爐夜話〉作者王永彬是宜都人》的消息并系列報導后,引起不少專家和讀者的持續(xù)關(guān)注。昨天,楊守敬族重孫、著名酈學專家楊世燦先生致電記者,稱本報有關(guān)《圍爐夜話》及其作者的報導,解開了他尋找了五十年的不解之謎:在他收藏的兩部《楊氏家譜》中,均收有王永彬(宜山氏)為家譜作的序,但王永彬何許人也?幾十年來,楊先生一直設法弄清,但因線索缺乏而無任何進展,“族叔伯亦未有可知者,于是就放棄了尋找”。這次晚報的報導,算是徹底讓他弄清楚了。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了楊世燦老師位于白龍崗的家。他從房間里拿出了一個木匣子,從中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十多冊線裝原版楊氏家譜。楊先生告訴記者,這是兩套家譜,一套是和州楊氏家譜。為咸豐甲寅年(即1854年)刻印的,在這套家譜的最前面,就是王永彬所寫六百字左右的序言,該序字體大如斗,每頁僅五十字,共十三頁,字號比家譜正文大數(shù)倍,可見當年修譜者對此譜的重視。序末寫明此序作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戊申冬至日,署名為 “侯補儒學教諭同里王永彬宜山氏拜題”。記者注意到,序末有兩枚鈐有兩枚印,一為“王永彬印”、一為“宜山氏”,這兩枚印與上次本報刊發(fā)的王永彬手稿上所鈐的三枚印均不同,可謂是最新發(fā)現(xiàn)。因為各種原因,這套二修本楊氏家譜現(xiàn)僅存六冊,但首冊幸存下來,為我們保留了關(guān)于鄉(xiāng)先賢王永彬的權(quán)威信息。 這次三峽晚報訊 B03王永彬在宜都的墓塋?!豆饩w荊州府志》中的王永彬傳。王永彬參與編修的《同治枝江縣志》。(記者馮漢斌)你知道“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的出處嗎?它實際上是從古代“三大處世奇書”之一的《圍爐夜話》中濃縮出來的。但一個世紀以來,有關(guān)這本書的作者王永彬的生平、籍貫、行藏一直無可考,幾十家出版社所出的《圍爐夜話》對作者介紹不是語焉不詳,就是付諸闕如。如今,經(jīng)過多方努力,困擾中國學界的這一公案得以完全破解:經(jīng)縝密考證和實物支持,專家斷定《圍爐夜話》作者王永彬就是現(xiàn)宜都市枝城鎮(zhèn)余家橋村(原石門坎村)人。 經(jīng)考證,王永彬,字潤芳,號宜山,人多稱呼為宜山先生,王氏后人則多稱為宜山公。王永彬生于乾隆壬子年(1792年)正月二十三亥時,卒于同治己巳年 (1869年)正月二十五巳時,享年七十有八(虛歲)。王永彬為南宋孝宗時王剛中之后,經(jīng)兩次遷徙,直到其父時(清朝乾隆間)才遷往荊州府枝江縣城西十五里石門坎村 (今屬湖北宜都市枝城鎮(zhèn)余家橋村)?!巴跤辣蚴且粋€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傳統(tǒng)士人。年少時,其仲兄去世,一度面臨輟學,后發(fā)憤始得入縣學讀書。最后他選擇了開門授徒,過讀書、教書、著書的學者生活?!蓖鹾閺姴┦空f。 王永彬正式的官職為修職郎,候選教諭。他不喜科舉,很晚才獲得恩貢生的科名,曾還參與編修《同治枝江縣志》。王永彬有五子,子孫中多有貢生、秀才,其中長子海琴公即為貢生,也曾參與修志。而在《光緒荊州府志》上,還有專門的王永彬的條目,明言其撰寫了《圍爐夜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