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從寒起, 寒從腳下生。腳為人體之根,五臟六腑在腳上蘊藏著60余處相應穴位,雙腳牽全身,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冬季氣溫偏低,寒邪極易通過足部侵襲人體,損傷陽氣而致病, 如罹患感冒、咳嗽、胃痛之類,以及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所以, 過冬要特別注意足部保健,尤其是老年人。
隆冬清晨,天寒地凍,人們不宜在戶外冒著風寒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活動,但卻可以在家里做做健腳操。何謂健腳操?就是仰面躺在床上抬起雙腳,用力相互摩擦至腳掌發(fā)熱,繼而用搓熱的雙手搓揉每個腳趾頭,整個過程5分鐘~10分鐘?;蛴秒p手緊捏 一條大腿根部,稍用力向下按摩至腳踝,再往回按摩至大腿根部,并以同法按摩另一腳,重復10次~20次。
分別采用以上諸法健腳取暖,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腳部的關節(jié)、韌帶、筋膜僵硬,使腳肌在屢次舒縮中幫助兩腿血液回流,從而增強對寒冷襲擊的抵御能力。
冬季地面溫度低,腳面脂肪少,加上腳掌本來遠離心臟,供給的血液相對減少且血流慢,雙腳也就自然最易受寒。腳下寒氣從穴位反射性引起呼吸道溫度下降,抵抗力也隨之減弱,會使原來潛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繁殖而感染呼吸道疾病。故保暖應先暖腳。但是,暖腳并非將其層層密裹,讓腳把鞋塞得嚴嚴實實。因為那樣會使腳部血管因受重壓而形成血瘀,反而降低其抗寒力。
因此,切忌鞋襪過緊,冬季的鞋要比其他季節(jié)略微大一些,使鞋襪保持寬松狀態(tài),腳部各關節(jié)沒有擠壓感。鞋襪以透氣、柔軟、干燥、舒爽的為宜,這樣方能收到暖腳的效果。
俗話說:“睡前泡泡腳,勝過吃補藥。”此話是有科學道理的。泡腳的水溫為40攝氏度~50攝氏度,水量浸過踝部,浸泡20分鐘~30分鐘。操作方法是:腳后跟固定盆底,腳趾不停活動或相互搓擦。然后分別用左右手輪番交替按摩涌泉穴,即以大拇指點按、點揉、點推腳心,并不時添熱水以保持水溫,直至泡到雙腳呈微紅色,覺得身上微熱,額頭似有出汗時為止。之后便可用毛巾擦干雙腳。接著,再用雙手揉搓腳心,牽拉腳趾,按摩腳背,然后上床安睡。這種熱水泡洗雙腳法,能使腳部各穴位分別與人體的臟腑、器官、四肢、百骸對應傳導,促進體內氣血運行,通經活絡。實踐證明,堅持冬季睡前用熱水泡腳,不僅能預防感冒、咳嗽、腹脹、胃痛等疾患發(fā)生。而且對貧血、偏頭痛、關節(jié)炎、便秘等疾病均有一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