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氣是指咽喉中有異常感覺,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征的病癥。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fā)時止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當于西醫(yī)的咽部神經(jīng)官能癥,或稱咽癔癥、癔球。該病多發(fā)于壯年人,以女性居多。
以下資料來自;當代妙方——內(nèi)科篇2
【處方 1】 硼砂粉 15g,大豆適量。
制用法 先用溫水將大豆(約 1 小把)浸泡膨漲,然后煮熟,取出,加入硼砂粉不斷攪拌,使大豆表面掛勻硼砂粉為度。用時,每次咀嚼熟豆 4 ~ 5 個,嚼爛后,徐徐咽下,每日服 3 次。5~ 7 天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梅核氣患者 21 例,均治 1 個療程而獲痊愈,經(jīng)隨訪未見復發(fā)。多數(shù)患者服藥后無任何不良反應,僅有個別患者口吐痰涎。 【處方 2】 半夏、茯苓各 15g,青皮、柴胡、蘇梗、厚樸、郁金、炙甘草各 10g,罌粟殼 3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7 劑為 1 個療程。本方可隨證加減。 療效 用上藥治療梅核氣患者 121 例,其中臨床治愈 110例,好轉(zhuǎn) 7 例,無效 4 例。一般服藥 3 ~ 15 天獲效。 【處方 3】 白蔻仁、陳皮各 20g,桔梗、川貝母各 30g,沉香10g,安息香、冰片各 3g。 制用法 先將川貝母、桔梗、陳皮、白蔻仁水煎,濃縮,干燥,再對入冰片、安息香細末及蔗糖,壓成片劑,每片 0.5g,每日含化 4 ~ 6 片。 療效 用上藥治療梅核氣患者 35 例,痊愈 30 例,好轉(zhuǎn) 3例,無效 2 例。 【處方 4】 陳皮 15g,甘松 15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煎 2 次,分 2 次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梅核氣患者 20 余例,一般服藥 3 劑獲痊愈,最多服藥 6 劑。 【處方 5】 旋覆花、白術各 10g,赭石 30g,法半夏、炒柴胡、郁金、川牛膝各 15g,潞黨參 20g,厚樸、炙香附、瓜蔞殼各 12g,白芥子 6g。 加減 肝郁脾虛、氣滯血瘀者,加丹參、紅花等。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對照組 30 例,用奮乃靜 2 ~4mg,谷維素 20m、肝郁脾虛、氣滯血瘀者,加復方丹參片 3 片;均每日 3 次口服。 療效 用上藥治療梅核氣 90 例(其中治療組 60 例,對照組30 例),兩組分別痊愈 43、15 例,好轉(zhuǎn) 12、6 例,無效 5、9 例,總有效率為 91.67% 、70% (P <0.05)。 【處方 6】 黃芪、黨參各 15g,白術、威靈仙各 10g,陳皮 6g,當歸、蘇梗、遠志各 12g,炙甘草、炙柴胡各 5g,炙升麻、桔梗各3g,越鞠丸 18g。 加減 痰濕甚者,加制半夏、蒼術、川樸、茯苓、菖蒲;陰虛者,加南沙參、北沙參、生地、砂仁、麥冬、西青果、象貝;咽喉部結締組織增生者威靈仙增量,加赤芍、炒僵蠶、全蝎、地鱉蟲。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服,每日 1 劑,10 日為 1 個療程,連續(xù)用藥至癥狀消失止。 療效 用上藥治療梅核氣 30 例,用藥 1 ~ 3 個療程后,其中治愈 12 例,顯效 16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為 93.33% 。 |
|
來自: 昵稱11739632 > 《消化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