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美食怎樣定義 小資 國際 只是聽說有些飲食還躲在弄堂里, 國際的背后定還有一番尋常 有著金黃酥脆外表的食物,大多來自油鍋,大多其貌不揚,卻總能驚艷味蕾。油墩子——老上海人兒時美食中難以抹去的記憶。老一輩上海人的下午點心一定不是去必勝客,跟著他們的腳步慢悠慢悠走著,下個弄堂巷口,也許就能找到答案。一只煤爐,上面支一口小鐵鍋,鍋內(nèi)冒著熱氣的食油,賣油墩子的小販已經(jīng)開了張忙碌起來。舀一勺調(diào)稀的面糊,倒入橢圓形鐵勺中,加入蔥花蘿卜絲,再舀一勺面糊鋪上搖勻,放入油鍋烹炸。不一會兒,一個黃燦燦、香噴噴的油墩子就炸好了。出鍋的油墩子擱在油鍋上端的鐵絲網(wǎng)里“嘀溜溜”地瀝著殘油,香味早已讓人迫不及待。外脆里嫩的口感,油而不膩。沒有精致的外表,但味蕾認定它是特別的。 作為江浙滬地區(qū)的街頭小吃,它也曾是我兒時美食體驗的一部分。在我的家鄉(xiāng),在我的記憶里,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油滋兒”似乎比“油墩子”這個名字更為形象,內(nèi)料豐富的小面團放入滾燙的油鍋中,“滋喇”一聲,聽覺的刺激已有了,在等待的這段時間,味覺的體驗就在這誘人的聲音中開始了無限的想象。
在如今繁華的大上海,想要找到油墩子若沒有老一輩人的情報恐怕就只能拼上自己的運氣和人品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