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李商隱獨居巴山,夜雨瀟瀟,思妻念妻,只盼望夫妻得以團聚,無限溫情蘊含其間。 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是讓人不忍揭示。據(jù)說當(dāng)時李商隱寫完此詩,欣喜地將其封好,寄給妻子。然而,王氏卻在收到此信的前一個月病逝,臨終之際丈夫最后一面都來不及相見。 《水滸傳》中也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 第十九回,林沖火并王倫后,“見晁蓋做事寬宏,疏財仗義,安頓各家老小在山,驀然思念妻子在京師,存亡未?!?。 林沖被高衙內(nèi)害得家庭破裂,丟了事業(yè),丟了人生觀,被迫上梁山,每日看王倫的臉色行事,輾轉(zhuǎn)度日。 然而,等到他一旦安頓下來,便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妻子,準(zhǔn)備接妻子到身邊,一家團聚。不幸的是,最后得知妻子已經(jīng)自縊身亡,無限唏噓。 不單單是自家丈夫念叨著她,連她丈夫的兄弟都始終掛念她的賢惠。在第五十七回,魯智深上梁山與林沖聚義之時,問及林沖:“灑家自與教頭別后,無日不念阿嫂,近來有信息否?” 這樣一個女人,丈夫顛沛流離,但待到身邊諸事安頓好了之后便即刻想接她到身邊,給她安穩(wěn)的生活;丈夫的兄弟心中,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嫂子,見面不多,然而心中依然牽掛其安危。 作為《水滸傳》中唯一一個重要的正面女性角色,林娘子究竟是怎樣一個形象? 林娘子第一次出場是第六回,和侍女錦兒一同去廟里燒香還愿,正巧遭到了高衙內(nèi)的調(diào)戲,林娘子第一反應(yīng)是急紅了臉,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調(diào)戲?” 不同于其他被欺負(fù)的女性,得知是太尉府的高衙內(nèi),便默默吃虧,她認(rèn)為這世道公正,被欺負(fù)時懂得反抗——道理明明在自己這邊,不能白白受人欺負(fù),也不至吵吵嚷嚷叫人看了笑話。 林娘子不畏權(quán)貴,即使知道調(diào)戲自己之人是炙手可熱的高太尉之子,卻并不屈從于其權(quán)勢,而是秉持公正之理。林娘子這種自珍自重的形象,無疑是男人們心中的理想妻子。 林沖看魯智深于酸棗門外倒拔垂楊柳故而兩人一見投緣,心中甚是佩服,正結(jié)為兄弟把酒言歡,卻見使女錦兒前來報信說是林娘子被人給攔下調(diào)戲。 林沖風(fēng)風(fēng)火火趕到,聽到林娘子之前那番話,見這流氓背對著自己顯露出的無賴行徑,憤而扳過他肩胛,呵斥:“調(diào)戲良人妻子當(dāng)?shù)煤巫?!?/p> 可見林娘子和林沖都是信奉公正之人。 只可惜,林沖一見無賴竟然是高衙內(nèi),不禁收住了責(zé)罵的聲頭。書中此刻沒有寫林娘子對此的反應(yīng),然而依照她溫柔和順的性格,想來也是能體諒自家丈夫的。 而魯智深則不同,和林沖一起趕來的魯智深此時已醉酒,故而說話一如既往地沒遮沒攔,然而心思還是如同救金翠蓮時的一樣細(xì)膩,魯智深提著禪杖,引著之前那二三十個破落戶,叫道:“我來幫你廝打!”“你卻怕他本管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