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可再生或極度稀缺的資源
正如那句話,“物以稀為貴”,一個東西若是隨處可見,自然就沒有收藏價值可言。譬如同樣是石頭,遍地都有的碎石大抵沒有人想要收藏,而“一兩石頭萬兩金”的石帝田黃就不同了。壽山田黃是福州壽山鄉(xiāng)獨有,且存量極少,如今要挖出一塊像樣的田黃原石猶如大海撈針,石農即使挖到指節(jié)大小的田黃都視為珍寶
再說說海南黃花梨吧。海黃由于成材期漫長,隨著不斷被砍伐利用,存世量越來越少,其中帶著炫美紋路的木料更是可貴。遙想08年金融風暴時,包括小葉紫檀、越黃等很多木材、貴金屬、寶石字畫的價格紛紛下滑,唯有海黃價位,基本持穩(wěn),很多藏家都不愿拋出,特別是老料,各位藏友且有且珍惜啊。
海南黃花梨《貔貅》把件,收藏圈雜項群拍物品
因此如果你真的抱著收藏為目的來玩文玩的話,不可再生或稀缺資源是你一定要考量的標準。
2、有歷史文化內涵 一些文玩,即使價格不斷浮動跳躍,都不曾被人遺忘,總有持續(xù)收藏的人。紫砂壺就是典型代表,雖有做工、泥料之別,且制壺人不同,價格也差異巨大。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極具收藏價值。紫砂壺的歷史文化內涵?那是無人敢否定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自明朝匠人龔春造壺以來,清初有陳鳴遠、惠孟臣,清中期陳鴻壽、近代紫砂大師則以顧景舟為首……歷代巧匠輩出,壺的造型也逐漸多樣化,正是厚重的歷史文化推動了紫砂的不斷發(fā)展,也造就了紫砂的收藏價值。
惠孟臣《高虛扁壺》
舉個反面的例子吧,不知大家是否聽過“舒俱來”這種寶石。確實,舒俱來屬于天然礦石,不可再生資源,被一些人炒一炒,還真變成了“南非國寶”、消滅身體負能量的“抗癌神石”,倒也引得不少人跟風購買。但舒俱來在市場上到底還是處于“似火不火”的狀態(tài)。就是因為這種寶石像是“石頭里蹦出來的”,別說過去的人都沒聽說過,就連在南非多年的人都表示沒聽過這“南非國寶”。不同于紫砂,沒有在歲月中傳承下來,沒有歷史文化內涵,沒有被人肯定的投資價值,就注定了它沒有收藏價值,等這陣風過去就會被人遺忘。
3、有藝術價值,有自己的審美標準
給你上面兩塊蜜蠟,你選哪個?除非你是原石DIY的愛好者,不然肯定選的是右邊吧?
“玉不琢,不成器”,一塊原石,無論怎么把玩,玩的都只是原材料,即使有一定的價值,但經過雕琢后,價值就立馬不同了,這時我們玩的不是原料,而是藝術品。這收藏的,就是藝術價值。
竹子是平凡的植物,竹筷竹器等竹制品都是廉價又好用的生活常見器物。竹子能體現(xiàn)它非凡的藝術價值嗎?能,竹雕。以刀代筆,以竹為紙,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美麗的圖案和文字,這個自唐朝開始的藝術創(chuàng)作,興盛了上千年。如今明清的老竹雕作品早已是拍賣會的寵兒,成交價動輒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
這里要強調的是,雕件何其多,同樣是帶工的作品,工藝水平也參差不齊。應當要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并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審美,這樣對于收藏有藝術價值的寶貝才有幫助。
以上說了這么多,還是在經濟的角度來論收藏。但文玩無貴賤,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喜歡,發(fā)自內心的喜歡。價值也是相對的,如果一個東西,其他人看不上,但你就是喜歡,就是愛不釋手,這件東西對你來說那就是有價值的寶貝。 跟風,對任何事情來說都不一定是好事,文玩也一樣。一群人跟風玩菩提,一群人跟風玩崖柏,看似把文玩界推上了一個高峰,但正是下滑的開始,因為已經失去了個性。在此號召藏友們,按照自己喜好來玩,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只要你有興趣,不妨嘗試,慢慢培養(yǎng)出自己的審美觀,相信一個獨立的、健康的文玩時代會回來的。 |
|
來自: 昵稱28802904 > 《雜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