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上午10點,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青島海灣大橋全長36.48公里,成為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比杭州灣跨海大橋長0.48公里。這也是我國北方冰凍海域,第一座特大型橋梁,共耗用鋼材45萬噸,混凝土230萬立方米。
![]()
大橋海上段長度26.75公里,青島側(cè)陸上橋梁5.85 公里,紅石崖側(cè)陸上段橋梁及道路共0.9公里,紅島連接線長1.9公里。大橋的使用壽命是100年,距離海平面最高50米,具體位置避開了前灣港的航道和 錨地,不會影響船舶停靠。青島海灣大橋長度超過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比上海的東海大橋(32.502公里)長了近4公里。除了杭州灣跨海 大橋外,美國的切薩皮克海灣橋和巴林道堤橋,總長度都在30公里以下,遠(yuǎn)不及青島海灣大橋的35公里。大橋建成后將從根本上解決“青黃不接”、“青紅不 接”的問題,將“青島—紅島—黃島”三島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
青島海灣大橋前期工作經(jīng)歷了規(guī)劃、預(yù)可、工可、初設(shè)、施工圖設(shè)計、招投標(biāo)和施工等階段。從1993年進(jìn)行規(guī)劃研究,至2006年12月開工,歷時13年零8個月。 青島海灣大橋的通航孔最高的達(dá)49米、最寬的有260米,可以通行萬噸巨輪。整座大橋海上段由三處通航孔橋、非通航孔橋、紅島連接線、李村河互通立交和紅島互通立交組成。三處通航孔橋中,滄口航道橋采用雙塔鋼箱梁斜拉橋,主孔跨徑260米;紅島航道橋采用獨塔鋼箱梁斜拉橋,兩個通航孔跨徑都為120米,可通行進(jìn)出此地的旅游船;大沽河航道橋為獨塔自錨式懸索橋,塔高160米,主孔跨徑260米,橋底距海平面51米,設(shè)計時考慮因其腹地廣闊,不但可通行萬噸船舶,而且能夠進(jìn)出打樁船;非航孔橋采用50米或60米預(yù)應(yīng)力混凝土箱梁。大橋低墩區(qū)采用3.5米鉆孔樁,單樁單柱形式,高墩區(qū)采用2.0米或2.2米鉆孔樁、群樁基礎(chǔ)。
預(yù)制箱梁是箱式結(jié)構(gòu),每片長60米,寬17米,鋼筋和混凝土總重2400噸左右,在青島海灣大橋總共需要548片這樣的箱梁。大橋承臺長 67.5米,寬17米,共需500多噸鋼筋,5000多立方米混凝土。這樣的承臺全橋大約有1200多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