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原來,這些年為我們奔走送快遞的申通、中通、圓通、韻達,這四家公司,以及匯通、天天等快遞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家:僅有40萬人口的浙江桐廬縣。這幾家撐起中國民營快遞業(yè)半壁江山的公司,幾乎都發(fā)源于同一家人。 看明白沒?原來,這些年為我們奔走送快遞的申通、中通、圓通、韻達,這四家公司,以及匯通、天天等快遞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家:僅有40萬人口的浙江桐廬縣。這幾家撐起中國民營快遞業(yè)半壁江山的公司,幾乎都發(fā)源于同一家人。 “快遞縣”的故事,演繹了中國民營企業(yè)發(fā)展的獨特地緣路徑。 “三通一達”是一家 “這里誰家做快遞?” “全都是。”在浙江桐廬縣夏塘村,記者的問題,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廠打工的夏塘村年輕人聶騰飛發(fā)現(xiàn)了一門好差事,和工友詹際盛做起了“代人出差”的生意。 當時需要往來于滬杭間的外貿(mào)公司遇到一個難題:報關(guān)單必須次日抵達港口,而EMS需要三天。于是,聶騰飛每日凌晨坐火車從杭州去上海,詹際盛在火車站接貨后送往市區(qū)各地。跑一單100元,除去來回車票30元,能賺70元。申通快遞由此出世。 與此同時,在廣東順德,比聶騰飛小一歲的王衛(wèi)也發(fā)現(xiàn)了“時間差”的生意,在深港間開展了相同的業(yè)務,公司起名“順豐”。二十年后的它們,構(gòu)成了中國民營快遞的版圖。 申通成立一年后,聶騰飛安排妻子陳小英的哥哥陳德軍接替詹際盛的上海業(yè)務。詹際盛離開申通,創(chuàng)辦天天快遞。 五年后,聶騰飛因車禍去世。弟弟聶騰云離開申通,成立韻達快遞。申通由陳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購了天天快遞,由陳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陽任董事長。 2000年,陳德軍的初中同學張小娟,勸木材生意虧損的丈夫創(chuàng)辦圓通快遞。兩年后,與他們一同長大的賴梅松成立中通快遞。 “黑快遞”十年游擊戰(zhàn) 最初的十多年里,申通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黑快遞。這是因為,舊郵政法規(guī)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質(zhì)的物品由郵政企業(yè)專營”。 一位2000年進入申通的負責人笑言,“當年押車都是白天睡覺、晚上工作,最后房東忍不住問我們是不是小偷?!?/p> 這讓最初的開始充滿苦難記憶,但桐廬人能挨得住,因為實在太窮了。 一位申通的地方分公司經(jīng)理說,在加入申通前,蹬過半年三輪車。 1993年,申通在杭州市湖墅北路的一間破屋子里成立時,只有一副桌椅,一個沙發(fā),六七個人。這位分公司經(jīng)理說,很長一段時間,他晚上都是趴在老板桌子上睡覺的。送件也苦。坐火車時常沒座,抱著貨站一夜。 到2009年,新郵政法出臺,他們告別黑戶日子。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
來自: okxso > 《公司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