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藥中 一、生平著作簡介 方藥中(1921~ ),四川省重慶人,現(xiàn)為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研究員。方氏1940年從師于著名中醫(yī)陳遜齋先生,1944年在重慶執(zhí)業(yè),1952年在北京醫(yī)學院醫(yī)療系學習5年。方氏長期從事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內科臨床工作和中醫(yī)高級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代表著作有:《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辨證論治研究七講》、《醫(yī)學三字經淺說》、《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基本內涵及其產生的物質基礎》、《論中醫(yī)學對急性傳染病的一般認識兼評傷寒與瘟病學派之爭》等。 二、學術特點: 提出了辨證論治規(guī)范化的新設計——辨證論治五步。這五步是:第一步:定位,即按臟腑經絡來確定病位;第二步:定性,即從陰陽、表里、氣血、虛實、風、火、濕、燥、寒、毒十四個方面來確定病性;第三步:“必先五勝”,即在上兩步的基礎上,分析起主導作用的病理生理變化;第四步:治病求本,即提出相應的治療法則和方藥;第五步:治未病,包括已病防傳,選擇治療時機、運用五臟一體、通過調節(jié)未病臟腑來協(xié)助治療已病臟腑等。 三、名方: 1.加味一貫煎 組成:南沙參15克 麥冬10克 當歸12克 細生地20克 金鈴子10克 夜交藤30克 丹參30克 雞血藤30克 柴胡10克 姜黃10克 郁金10克 薄荷3克 功能:滋腎,養(yǎng)肝,疏肝。 主治:適用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證見肝區(qū)疼痛,口干目澀,大便偏干,脈弦細滑數,舌質紅苔薄黃干等,中醫(yī)辨證屬于肝腎陰虛、 氣滯血瘀者。 方歌:方氏加味一貫煎,沙參麥冬歸地聯(lián); 夜交金鈴丹雞入,柴姜郁金薄荷然; 肝病陰虛血瘀者,常服本方體自安。
2.加味異功散 組成:黨參15克 蒼、白術各10克 茯苓30克 甘草6克 青陳皮各10克 黃精20克 當歸12克 焦楂曲各10克 丹參30克 雞血藤30克 柴胡10克 姜黃10克 郁金10克 薄荷3克 主治:1.適用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等病,證見胸脅滿悶,脅下隱痛,納呆納少,便溏,舌質淡潤,舌苔薄白,脈濡細等,中醫(yī)辨證為脾胃氣虛肝乘、氣滯血瘀者。 2.上述肝病患者,雖見有陰虛癥征,但服養(yǎng)陰劑后,胃脘不適,納差便溏者。 3.當前雖見有陰虛癥征,但詢問病史,素體脾虛者。 方歌:加味異功源異功,參術苓甘青陳同; 更加精歸焦楂曲,丹雞柴姜金薄同; 肝病脾虛肝乘者,服用本方有殊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