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3》里,沒有單獨帶過孩子的劉燁老是玩手機,兒子諾一突然說:“爸爸我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讓我陪你聊會天……”很童真的一句話,道出了孩子內(nèi)心對父母陪伴的渴望。 而重慶一名三年級的小女孩的作文寫得更是心酸,“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我叫爸爸陪我一起看書畫畫,叫了好久他都不理我,等到來找我的時候,手里還拿著手機……” “這已經(jīng)不是小希第一次寫爸爸愛玩手機了。”班主任周琴說,之前看到作文后找到小希談心?!斑@篇作文寫得很棒,生活中,爸爸這么喜歡玩手機?。俊毙∠5拖骂^沒有說話。 小希第一次寫關(guān)于爸爸愛玩手機后,周琴在課堂上朗讀了小希作文,當場做一個調(diào)查。結(jié)果,班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舉手表示家長常常這樣愛玩手機,忽視他們。 剛上幼兒園中班的浩浩完成一項家庭作業(yè):寫爸爸媽媽的職業(yè)。媽媽隨口問孩子:“你知道爸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嗎?”孩子抬頭看著媽媽,眨巴著眼睛立馬答道:“爸爸是用手機查資料的?!眿寢屻蹲×?,原來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拿著手機工作的。 看到這,你是否想起下班、休息時,也和作文里的家長一樣,因為沉迷手機而疏忽了孩子?孩子寫的是你嗎? 今年3月,安徽合肥水家湖火車站站臺上,一名母親只顧著低頭玩手機,忘記將6歲兒子帶上火車,結(jié)果列車開動后,男孩試圖追趕高鐵,險些發(fā)生意外。所幸值班民警眼疾手快將男孩抱住,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馬路、地鐵、公交車,到處都是低著頭專注于手機屏幕的人,刷微博、玩游戲、發(fā)微信……一些年幼孩子的爸爸媽媽,就是地地道道的“手機控”,忽視了對孩子的監(jiān)管,不僅疏離親子關(guān)系,更極易造成危險事故的發(fā)生。 2005年至2012年,美國5歲及以下的兒童受傷率增長了10%的,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智能手機是導致這一情況發(fā)生的罪魁禍首。父母中“低頭族”越來越多,當大人熱衷于在網(wǎng)上遨游、與朋友分享或聊天時,需要監(jiān)護的孩子很有可能脫離父母的視線,一不留神就會發(fā)生意外傷害。 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其實又是一種職業(yè)。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這個職業(yè)是不稱職的。雖然他們事業(yè)有成,但事業(yè)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失陪,這在中國家長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生活節(jié)奏快得像開高速,供我們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陪伴孩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我們越來越喪失了陪伴的能力。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于后天努力,80%取決于父母教導。這足以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家雖然都明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道理,但很多家庭卻存在著家庭教育缺失嚴重,導致的直接問題是,孩子在學校就出現(xiàn)各種問題,成績差,甚至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那就是——陪伴。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非智力因素方面,是需要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來完成的。比如:情感培養(yǎng)、性格塑造、習慣養(yǎng)成,以及責任、自信的養(yǎng)成等。 奉勸家長們,孩子的成長教育,你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錯過!放棄陪伴、教育子女的責任更是一種極大的錯誤!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別讓手機成為你和孩子間的第三者!做個稱職的父母,從放下手機開始。 教子有方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請標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