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1012-1067),字君謨,漢族,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專家,奸相蔡京的從兄。原籍福建仙游楓亭鄉(xiāng)東垞村,后遷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進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號忠。主持建造了中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且學識淵博,書藝高深。 編輯蔡襄學識淵博,書藝深湛,又精于茶道,德性端厚亦為世人所敬,其書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列,合稱“宋四家”。蔡氏行楷書渾厚端莊,雄偉遒麗;草書瀟灑勁逸,結體欹正靈活,疏密隨心所至。 蘇東坡稱:“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秉S庭堅贊曰:“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之室。”(編輯注:永興,指虞世南) 蔡襄作品欣賞
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蔡襄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工正、行、草、隸書,又能飛白書,嘗以散筆作草書,稱為“散草”或“飛草”。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共稱“宋四家”。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葉鑒別專家。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監(jiān)制北苑貢茶,創(chuàng)制了小團茶,聞名于當世。蔡襄著作的《茶錄》是《茶經》后又一部重要的茶葉專著,是論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譯成英文、法文,傳播國外。另有《荔枝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藝栽培學專著。著有《端明集》(亦稱《蔡忠惠集》)傳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