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春秋時代魯國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明,用6根木條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拆開。兒子忙碌了一夜,但終于拆開了,這種玩具后人就稱作魯班鎖。魯班鎖亦稱孔明鎖、別悶棍、六子聯(lián)方、莫奈何、難人木等,它本起源于中國古代建筑中首創(chuàng)的榫卯結(jié)構(gòu)。 華容道是中國古代一種圖形移位玩具的名稱,這種玩具是要將一塊大圖塊通過空位移到出口,和華容道故事有些相似。后來根據(jù)不同時代的特點,叫法不一,有叫“關(guān)羽放曹”的,有叫“曹操逼走華容道”,也有叫“魯智深沖出五臺山”、“趕走紙老虎”、“敢把皇帝拉下馬”、“船塢排檔”的等等。 七巧板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巧妙的拼板玩具拼板是我國古老的益智玩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巧板。國外稱它為“唐圖”(tangram),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優(yōu)秀智力游戲代表作。古人尚七,用七塊板來拼圖,恰到好處。 九宮格起源于河圖洛書,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有了關(guān)于象棋的正式記載 。經(jīng)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黑、紅棋各有將(帥)1個,車、馬、炮、象(相)、士(仕)各2個,卒(兵)5個。南宋時期,象棋家喻戶曉,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古人常以“琴棋書畫”論及一個人的才華和修養(yǎng),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 中國古代玩具“飲水鳥”類似永動機的狀態(tài)曾經(jīng)讓大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也驚嘆不已,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在鳥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鳥就會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里,“喝”了一口后,又直立起來。可是直立一會兒它又會俯下身去,等到鳥嘴浸到了水,“喝”了一口,有會直立起來。就這樣,它不停地點頭喝水,就像是一臺永動機。 它以竹木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鐘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以北京、天津所產(chǎn)的最為著名。據(jù)考證,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兒童玩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