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個詞叫“顏值”,總聽周圍朋友說“某某顏值爆表”,聽到這樣的話,我往往不屑一顧。你看過加繆的照片嗎?成熟大叔卻總是露出頑皮的笑容,還是寫文章小能手,四十四歲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不是就能甩那么只靠臉吃飯的,所謂顏值爆表的男青年們八百多條街。 為什么讀加繆?因為他有名啊。(抱歉,我依然這么膚淺),為什么我接觸的第一本加繆的作品是《局外人》?因為那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w淺到底,無藥可救)。正是這本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有劃時代意義最著名的小說之一的作品,叩開了我閱讀加繆的大門。 前段時間我重讀了一遍《局外人》(故事情節(jié)不贅述,如有興趣請自行百度),這是我三年后第二次讀這本書(為了寫這篇小文)。小說所表達的“任何違反社會的法則的人必將受到社會的懲罰,這個社會需要和他一致的人,背棄它或者反抗他的人都在懲處之列”也是默爾索最后被推上死亡之路的根本原因。對母親的死亡,他顯得非常不耐煩。對于女友問他是否要結(jié)婚,他覺得“怎么樣都行”,對老板安排前景廣闊的好工作,他覺得:“人們永遠無法改變生活,什么樣的生活都差不多”,面對死亡時的漠視。默爾索所挑戰(zhàn)的是傳統(tǒng)道德的底線,我們每一個人并不如默爾索幸福,看似自由,卻生活在被夸大的道德和感情中,生活在無處不在的他人目光中,小心翼翼,謹慎行事,生怕被隔離邊緣化,生怕被社會中無處不在的眼光所質(zhì)疑,所以我們強迫自己成為被世界所接納的樣子。 我毫不掩飾對默爾索的贊賞,他看似對世界萬物無動于衷,但是實際上他對自己是有把握的?!拔以阅撤N生活方式生活過,也可以以另一種生活方式生活”。他所追求的真實造成了他與現(xiàn)實世界的背離。生命本身便成了一場虛無,虛無引導默爾索走向另一條更加堅定的道路——真實。無論何時,世界所需要的都是秩序,而不是默爾索所遵循的真實。默爾索的死歸根結(jié)底來說并不是因為他殺人的罪行,而是因為他雖身處世界之中,實際上卻遠離世界。這就是他死亡的根源,也是荒誕的所在。對一切都保持虛無態(tài)度的默爾索在小說結(jié)尾仍然宣稱自己從前是幸福的,現(xiàn)在仍然幸福,因為他“對自己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和那即將到來的死亡有把握,對這一切都有把握?!彼庾R到了自己的苦難和世界的荒誕,因此他興高采烈?;恼Q的是世界,而非默爾索。但是諷刺的是,對默爾索而言,毀滅他的生命—這一外人眼中的悲劇卻恰恰使得他走向了幸福之路。正是在自我的存在面臨死亡的時刻,默爾索找到了真理,而真理就是,他存在過,他對此有絕對的把握,至于其他,則皆是毫無意義的虛無,劊子手的刀鋒自以為是劃開他的喉嚨,實際上,卻是默爾索通向真理的大門。 外人看來,默爾索是“局外人”,因為他們將真實排斥于世界之外,得意洋洋地生活在虛假之中??墒聦嵣?,只有局外人的眼光才能看到人生的本質(zhì)。 我們每一個人都生而自由,卻被禁錮在生活的枷鎖之中,默爾索是“局外人”,可他卻比我們都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