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你不知道的北京】 北京烤鴨無論是在以前的博客、還是現(xiàn)在的微信,都是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北京美食之一。是燜爐的好吃還是掛爐的正宗,是這家店實惠還是那家店地道。似乎是美食一族永遠聊不夠的話題。但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質(zhì)疑聲音,比如 “電爐烤鴨替代傳統(tǒng)工藝味道沒了”、“袋裝烤鴨影響了北京烤鴨的聲譽”等等。 既然談到了正宗和傳統(tǒng),那咱們就必須穿越到從前,看看以前“北京烤鴨”從養(yǎng)殖到上桌的全過程是什么樣。您要說穿越到明朝看便宜坊,小編是真沒那本事。但要說民國,那小編還是自信滿滿的!1947年美國《生活》雜志記者拍攝了一組關于“北京烤鴨”的照片,而且是從鴨子出生一直到最后上酒桌,用現(xiàn)在的話講那真是全程記錄!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剛剛修繕一新的永定門城樓,這鴨場就建在永定門城樓底下,在過去進了永定門就是天橋,再往前就直奔酒樓眾多的前門大街了,把養(yǎng)鴨場設在這,主要就是圖個方便。 剛浮出來的絨絨小鴨在孩子眼里是可愛玩伴,但在大人眼中,它們是支撐一家人生活的經(jīng)濟來源。 既然是圈養(yǎng)那就一定要放風,大面積水域找不著,人工弄個小池子也就湊合了。 “北京鴨”是明朝初年隨漕運從南京來到北京并逐漸培育成優(yōu)質(zhì)鴨種?!氨本┛绝啞北闶沁x用以人工填鴨法喂養(yǎng)出的北京鴨作為原料。雛鴨以自由取食為主,到了上市前的半個來月則由人工填喂??吹竭@張照片估計各位也就明白什么是“填鴨式教育”了! 養(yǎng)鴨人的全家福 看完養(yǎng)殖的過程,接下來咱們該看“吃”了! 過去吃烤鴨的第一步就是選擇鴨坯,與現(xiàn)在不同,當年的顧客可以自己選擇鴨坯,照片中穿白大褂的師傅叫鄒立貴,是全聚德的老職工1978年退休。 顧客選定自己滿意的鴨坯后,烤鴨師傅即取走鴨坯,進一步加工之后便將鴨子掛進烤鴨爐,這也是整個烤鴨環(huán)節(jié)中最出彩兒的一段,店鋪的名聲,顧客的口碑全在烤鴨師傅手中這根特制的長桿上。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烤爐上“金爐不滅千年火,銀鉤長掛百味鮮”的對聯(lián)。 鴨子在烤爐中烤上半個鐘頭后就可以出爐了。 伙計開始片烤鴨,估計這兩位早就哈喇子下來了。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烤鴨切片擺盤并不講究,但這似乎已經(jīng)不重要了,兩位早已卷荷葉餅,大快朵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