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說鑿井 常有人嘆息生活忙亂,負擔沉重。 當然,人生有許多推不開的負擔,但是,在這些負擔之中,有許多是不必要的。由于太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顧此失彼。 許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內該忙的事情之外,更要忙些不該忙的。如忙應酬;忙為了增加物質享用或虛榮而去賺錢;忙著奔走鉆營去求地位。對自己已經(jīng)著手的工作易于失去興趣,因而時常見異思遷。 西哲說:“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STRONG> 亂忙的人是在鑿淺井。 “能者多勞”,是對一個有才干的人的贊譽,卻也是對他的一種悲憫。 不要因為自己常被別人拉去做這做那,就以為這是表現(xiàn)自己才干或拓展事業(yè)的大好機會。因為他是在被人拖著鑿淺井。東做一點,西做一點,每一口井都沒有鑿到水源。這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財力的浪費。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與才能所在,專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對事情專一,并非不求上進,也非懶惰。它是一種鍥而不舍,全神貫注的追求。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定力,擺脫其他外物的誘惑。不為一切名利權位等等虛榮而中途改道。這番定力才是促成一個人鑿井及泉的最重要的條件。 一個人,能認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經(jīng)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沖擊。許多人僅僅為了某件事情時髦或流行,就跟著別人隨波逐流而去。他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干與興趣,因此把原有的才干也付諸東流。所得只是一時的熱鬧,而失去了真正成功的機會。 《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去森林中度過兩年隱士生活。自己種豆和玉蜀黍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志,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中發(fā)現(xiàn)許多道理,而完成了這本名著。這是“專一”的最佳實例。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獲諾貝爾獎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間,包括電視廣告商人等等,拉著去做這做那。文人難免天真,不擅應酬,心慈面軟,不會推托;做事又過于認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亂的俗事重圍,不知如何解脫,終于自殺,了此一生。報載,川端臨終前,曾為籌措筆會經(jīng)費而心力交憊。心情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厭世自殺的原因之一。這當不是妄測之詞。 固然,對一位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口井已經(jīng)算是鑿得夠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煩倦不堪的瑣事,而能依然寧靜度歲,以他東方式的豐富晶瑩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創(chuàng)作留傳于世。這口井,當可鑿得更深湛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