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在貼吧聊天,提到'梅皮林骨'一詞,卻發(fā)現(xiàn)知之者甚少,便想從這個被書粉一直奉為梅郎之精魂的詞入手,講講書里劇里的梅長蘇,也順便評評演技。 蘇凰情 這是與書中最大不同的改編,書里的霓凰在赤焰之案十年后愛上了長蘇派來相助的手下聶鐸,只有殊凰兄妹之情,海姐姐通過聶鐸這么一個人物,來寫赤焰中人也并非大義無私,寫出人性的無奈。而劇里沒有了聶鐸,只有十三年是未亡人的悲壯。十三年前少帥郡主金童玉女,十三年后長蘇霓凰各自涅槃,若說相配莫過于此,他們的默契也不必多說,霓凰被觀眾戲稱'護殊寶',此心昭昭如日月,那么梅長蘇對霓凰呢? 借用一句話,就是'含著玻璃渣的糖'。 毋庸置疑,無論書中還是劇中,長蘇對霓凰都是有情的,情不同旁人。書中長蘇提到霓凰時的稱呼為'我的小女孩',這是極寓占有欲的稱呼,透過這個稱呼我們可以看到當年那個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和他的小女孩曾有過怎樣一段青春耀眼。 長蘇也曾坦言,他花了十二年想要回到她身邊,從劇情分析,即便得知聶鐸對霓凰有情他也并未下論斷,赤焰少帥林殊又怎么會僅為收攏下屬而把自己的小女孩隨意拱手呢?他真正地放下是在長亭相認后,確認了霓凰的心跡,這才許下讓他們鳳樓之上接受萬民祝福堂堂正正成婚的諾言。也是至此,他再心無旁騖一路只為雪冤。 劇中的梅長蘇對霓凰情感更為復雜,他們兩情相悅兩心相許,咫尺卻天涯,隔著重重溝壑——官方給出的說法是隱忍地相愛。 但和書中一致的是,對于霓凰, 梅長蘇一心只想把她護在他的險局之外。 蘇凰第一幕,霓凰出場兩人并未見面,但梅長蘇在車簾里的眼神可以寫出一萬字的內(nèi)心os了。這是時隔十二年的第一眼,卻不敢見,他睹她英姿颯爽,大抵是欣慰并心酸的吧,他的小女孩,如今是獨當一面的女將軍,這一切的根源卻是他,他沒能護住她。昔日也曾一起舞劍,一招一式教給她,如今內(nèi)息全無年壽難永,背負血仇而來,他又怎敢見她? 與夏冬的一段對話就是他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他仰慕她,但他身體不好不欲拖累她,他說能與霓凰相配的必是錚錚漢子熱血男兒!當年的林殊何嘗不擁有這一切,只是那不屬于梅長蘇。 以長亭相認為時間節(jié)點,在相認之前梅長蘇一直隱忍克制不流露出情感,但又無可避免地關心,他說'你身邊從來不帶婢女,這樣不好',在招親中安排百里奇以備掃除郡主不喜歡的人,分明以一種男友力max的方式表達關心?。≠p梅為她拂去落花,太奶奶面前握住小手,不是情難自禁都說不過去了。 到相認之后,霓凰說'我等著你變回我的林殊哥哥',他卻無法做出回應, 是的他清楚自己的狀況,卻無法相告。 金魚燈的片段我喜歡到不行,燈下鏡頭古意盎然,凝神回眸間,那人恰在燈火闌珊處,可以用所有美好的詩詞描摹。那是他們小時候掛的花燈,四下廊間唯有他的屋檐下掛的是金魚燈,十幾年過去,長情如廝,也許他是年年元夜睹燈思人憶往昔歲月。 梅長蘇對霓凰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寵,是林殊對霓凰的溺寵。林殊是什么樣的人?銀袍長槍呼嘯往來,不識寒冬雪意為何物的小火人,他飛揚任性,是金陵城最明亮耀眼的少年。再具體點,他對看不順眼之人直接上門挑戰(zhàn),他把年幼頑皮的言豫津之間綁到樹上,他單槍匹馬夜挑敵營,他文武雙全是當世大儒最得意的門生??墒沁@樣一個驕傲的林殊,可以背著霓凰跑上一天,可以拋下所有的事情陪她練劍看花燈。我很喜歡梅長蘇與霓凰相處的細節(jié),他對屬下直接命令,對萌大哥也多是直接解釋,可唯獨對霓凰不同,每每循循善誘,耐心講解所有關節(jié),應該說,除了自己的病情,他對她毫無保留。 南楚使團入京,霓凰不得不返回南境穩(wěn)定大局,但種種系列穿起來看,恐怕也是梅長蘇的手筆。第一集中便有提到藺晨去南楚替長蘇料理一些事情,宇文暄和宇文念口中的陳國師只怕就是藺晨了,南楚使團入京是扳倒謝玉的重要一步,借此契機同時讓霓凰離開,怕是長蘇用心良苦了,他不想霓凰涉入扳倒謝玉以及之后的種種險局,他始終想護她在棋局之外。 這里又要提一個細節(jié)了,霓凰臨行前曾留一塊穆府令牌與長蘇,但直到劇終,他都沒有動用過穆府勢力。收下令牌是肯定彼此的情誼,不用它,是他的選擇護她安寧。 雨中分別,我很高興看到長蘇終于有所回應,握住她的手,撫去她臉上的淚水,她說的只想他是她的林殊哥哥,蒼山洱海逍遙自在又何嘗不是他心中所想?那一抱仿佛用盡所有勇氣,嘆出長長一口氣便是他全部的釋放了。 太奶奶去世,霓凰從云南不遠萬里趕來送老人家最后一程也為了在這個時候能陪在他身旁。他是羨慕霓凰的,能看到太奶奶的遺容。當長蘇說'如果你的將來沒有我也一定會很好的'時,他眼神躲著向下看,也許是太奶奶的去世也許是病情的反復讓他感到了生命的脆弱想起來自己不久于世,所以開始給自己洗腦霓凰沒了他也會很好的,之后他已經(jīng)能成功說服自己,抬起頭來堅定地告訴霓凰'會很好的',所幸霓凰沒有被洗腦,長蘇也覺得去衛(wèi)陵對她更好便不再堅持。霓凰始終是他放不下的人,也是他舍不得的人。 不知是否軍人的敏銳未褪,不知是否巧合展現(xiàn),無論是長亭相認前還是這次獵宮之圍,梅長蘇總能比別人先察覺到霓凰的到來,長亭之外距離尚遠甚至黎剛都不曾察覺,他卻知道'她來了',獵宮之內(nèi),外面廝殺聲混雜,他卻清楚地知道'援軍到了'知道是她,那時他的眼中是想見到她的期盼是不知她是否受傷的擔憂。 郡主吃醋,他解釋頗多,然而說到站崗時嘴角卻噙著一絲笑,不知是否暗爽? 與故人重逢,他默認她的陪伴;昏睡之前他仍記得囑咐不告訴她不想讓她擔心;重講火寒之毒,她不忍拽住他的衣袖,他反覆上她的手;他許下永不可能兌現(xiàn)的十年相伴,回過頭卻將霓凰托付于夏冬,他騙霓凰的足以愧疚到來世了。 他要回到戰(zhàn)場,與藺晨的談話卻被霓凰聽見,廊下對望,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年之前金魚燈下仿佛仍在眼前,今時卻非舊景,他終是愧疚地低下頭。 說到蘇凰還有不得不提之宮羽,劇中宗主對宮羽的態(tài)度較書中更冷,前幾集中見十三先生,宮羽的香包在書里好歹出于禮貌接過了,劇中卻直接讓放桌上,獵宮之處更為明顯,對宮羽只是對一個部下不帶任何其他感情,對郡主卻寵她護她信她,可是最后一集,依然遵照原著藺晨提起要帶宮羽出游,縱然宗主堅決拒絕,可最后陰差陽錯仍是宮羽陪他上戰(zhàn)場,將他的絕筆信帶給霓凰。這里我也想解讀一下,翻案之后梅長蘇存在于世的意義已經(jīng)全無,他不期有多少時日不期與郡主廝守最終拖累她終生,閣主大抵也知道他的想法吧,最后即便宮羽隨行戰(zhàn)場,多半也與獵宮待遇無異。 '等我長大,娶我過門'和'此生一諾,來世必踐'是我覺得最傷的兩句話,少年之期不再,今生相守不能,卻許下虛無縹緲的來生,梅長蘇好不容易做回了林殊,卻做不了只屬于霓凰的林殊哥哥,完不成許下的十年相伴周游天下。 最終的最終,他記得,她說過'我想只你是我的林殊哥哥',盡管腕力虛浮,他卻在留給她的信中盡力寫出林殊的字跡,那是林殊給她的信,'吾妹霓凰親啟',吾妹,我永遠的小女孩。 感觸太多,不小心就寫長了,也沒什么章法感謝讀到這里的朋友,后面幾篇我盡量控制,遇上瑯琊榜,如同一場美夢,美得哀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