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基本技術之削球的動作要點 將按削一般拉球(正手削球、反手削球)、削追身球、削接突擊球、削接加轉(zhuǎn)弧圈、削接前沖弧圈球以及反膠與長膠削球動作之別的順序分別敘之。(一)正手削球: 1、右腳稍后,體略右側(cè),雙膝微屈,拍形豎立(即與臺面近似垂直),引拍至肩高附近。 2、在來球的下降前期(逼角還可在高點期),前臂在上臂的帶動下,隨身體重心的移動向下、向前、向左揮動,觸球中下部,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的動作。 (二)反手削球: 左腳稍后,體略左側(cè),拍形豎立;前臂在上臂的帶動下,腹身體重心向下、向前、向右揮動,在下降前期觸球中下部;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動作。 ![]() (三)削追身球: 對方攻球至中路追身,因受身體妨礙削球此較困難。 具體削法有如下幾種: 1、單步讓位反手:來球在中路偏左的位置,或本人善于用反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左腳向右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略向左轉(zhuǎn)。 ?、谏媳劭拷眢w右側(cè),前臂上提引拍至胸高,拍形豎直, ?、塾|球瞬間,上臂內(nèi)旋、肘稍支出,前臂隨身體重心向右下前方削出。 2、單步讓位正手削:來球在中路偏右,或習慣于用正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儆夷_向左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向右轉(zhuǎn)動。 ?、谏媳劭拷眢w,前臀向右上方提起,拍形豎直。 ?、塾|球瞬間,前臂隨身體重心向下用力為主,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動作。 3、換步讓位反手削:右足先向右移半步,左足再隨之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略向左扭轉(zhuǎn),騰出位置用反手削。 此種讓位方法比單步讓位法騰出的空間大,利于手臂動作,但無單步讓位快。 4、換步讓位正手削:許多選手采用此法。因為正手削球調(diào)節(jié)的空間比反手大。 ?、僖撇椒椒ǎ鹤笞阆认蜃罂绨氩?,右足再隨整個身體的右轉(zhuǎn)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 ?、谑崭购胤ǎ簛砬蜓杆?,直沖中路,來不及移步讓位時,可迅速收腹、含胸、提踵(有時甚至雙足騰起)同時提拍上舉,再向前下方用力將球削出。 ![]() (四)接突擊球: 1、近臺快截法:站拉近臺,對方突然起拍(如:搓中突擊、發(fā)球搶攻或輕拉中突然起拍)往往采用此法。 ?。?)迅速用單步或跳步(一般用反手削者多用跳步,用正手削者多用單步)后退,并提拍上舉,拍形豎直。 ?。?)看準來球,前臂協(xié)同身體重心向下用力為主、下切快截。手腕控制好拍形,忌亂動。 2、遠臺前送法:站位離臺較遠,多在對方連續(xù)突擊,或在拉中突擊時運用。 因來球至身前時,速度與力量大減,并已至下降中后期,所以,整個動作是向前為主。 (五)削接加轉(zhuǎn)弧圈: 當今,弧圈球打法風靡世界乒壇,所以,削球者如欲立足,則必須削好弧圈球。其中,削好加轉(zhuǎn)弧圈球又更為基本。 1、過去,削接加轉(zhuǎn)弧圈多在下降后期?,F(xiàn)為了更好地完成下切動作,提倡在下降前中期觸球。 2、拍形豎直(即與臺面垂直)甚至引拍后還可略前傾拍形。 3、協(xié)同身體重心的力量,上臂帶動前臂向下用力為主。觸球瞬間有一先壓后摩再依球調(diào)整推送的動作。手腕切忌晃動。 4、為提高控制弧圈球的能力和加大削球的旋轉(zhuǎn),應特別重視運用身體重心的力量(即腰、腹、髖、腿、膝等部位的協(xié)調(diào)配合)。 5、削接弧圈球時,應特別加強判斷,以盡早移位選位、調(diào)整動作,爭取在最佳擊球點位置(一般在右腹前)觸球。 ![]() (六)削接前沖弧圈球: 1、動作基本與接突擊球相似。前沖弧圈球既快又轉(zhuǎn),所以,削接它時既要反應快、步法快、動作快,又要注意向下切削,拍形豎立。 2、自己在回球不轉(zhuǎn)或較高時,對方常會來一板從上向前、向下直掃式的前沖球,此球弧線尤低、在削接這種球時應稍向前送,以防下網(wǎng)。 (七)使用反膠與長膠削球的區(qū)別: 用長膠削球時,應注意發(fā)力集中,在撞擊時需注意對球的控制力,并力求借到對方來球的前進力; 用反膠削球時,需以自己發(fā)力為主,向前用力較多、摩擦球較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