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旋》 作者:臧克家 作家出版社1962年7月初版 50開軟精裝本 封面設計:邱陵 圖/北京青年報 臧克家的這本詩集,書名取自于書中所收組詩《凱旋》。組詩之前有作者小序:“長年患病,對病院生活,頗多體味,于今健康情況逐日好轉,感于當年情景,發(fā)為短歌十七首。長期苦斗,終將病魔擊敗,故題名《凱旋》”。其中第五首《黃鸝》寫道:“一個黃鸝在綠柳間穿梭,直起身子用眼睛去捕捉,像火光一閃,不見了,歌聲又在逗人的耳朵?!庇?,組詩的第一段寫道:“魚兒歸大海,鳥兒奔叢林,心比車子快,飛出醫(yī)院門。”應該說,此乃整個組詩的“詩眼”,也是詩人情感的直白抒發(fā)。 聞一多先生曾對臧老早期的詩作揄揚有加,稱“克家的詩,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其頂真的生活的意義?!碧纫源藖碛^照《凱旋》,聞先生的稱許或也不為過時。然則作為一個“佳本愛好者”,對臧老的這本書,我更多的是喜歡它的封面。 封面作者是邱陵先生。他曾擔任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裝飾設計組副組長,是著名的書籍裝幀藝術家,生前一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美院)從事書籍藝術的教研工作,不僅理論建樹頗豐,同時也是篤誠的實踐者,他把裝幀藝術簡練概括為“借題發(fā)揮”。我以為此書封面畫所借之“題”,似乎是第五首中的“黃鸝”和“綠柳”兩個意象;而發(fā)揮者,乃是前述“詩眼”:一只振翅的黃鸝,正飛箭般回歸如簾的垂柳,其急切、歡快、振奮之情幾可溢紙而出,正是詩人“凱旋”時心情的鮮明寫照。畫面未做過多的色彩渲染,卻完全可以令人想見黃鸝綠柳的明快和艷麗。小鳥的形象以剪紙出之,垂柳像是綠紙板上鏤空的圖案,整體上顯得簡潔、對稱,極具裝飾韻味。 談到時下一些書衣設計今不如昔的原因,有人說彼時乃是純然的手工繪制,當下卻是電腦技術的拼接,失去了獨特的風味。誠然如此。然而我從資料上看到,邱陵先生似乎并不怎么反對使用電腦設計書籍,他有一段話專論此一問題: “電子計算機參與設計,本來是一件好事。它能促進設計技術的現(xiàn)代化,是設計者的好幫手;它也能提供設計方案的最佳選擇,縮短出版周期。但有些出版單位和設計者,反客為主地把書籍裝幀設計的主動權完全讓給了電腦,忘記了設計者的創(chuàng)意才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為關鍵的因素。長此以往,不僅會降低書籍裝幀藝術的設計水平,而且還會降低書籍裝幀藝術的學術水平,削弱書籍裝幀工作者對書籍裝幀藝術本身的把握。一旦如此,必然使作品產(chǎn)生華而不實、俗而不雅的后果?!?br> 顯然,邱先生強調的是“創(chuàng)意”。不過,他還有一段高論,索性一并抄錄于此: “書籍裝幀設計者要具備廣泛的修養(yǎng)。沒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素養(yǎng),既不能解決突如其來的設計中的矛盾,也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有水平的設計來。設計的根本是構思,而構思缺少文化素養(yǎng)是不行的。沒有文化修養(yǎng),就沒有創(chuàng)作設計。即使去進行設計工作,往往也是沒有深度,構思不巧或者格調不高的。技術訓練和藝術修養(yǎng)的區(qū)別,將會在這個時候反映出來?!?br> 這已經(jīng)觸及到當前書籍設計的本質問題了。 分享,互動!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孔夫子舊書網(wǎng)官方微信(kongfuzijiushuwa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