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成也后宮 敗也后宮
有明一代,比較賢德的皇后有幾位,如國初的馬皇后、徐皇后,繼之仁宗朱高熾的張皇后等,她們輔佐皇帝,管理后宮,母儀天下,獲得了積極的評價。像徐皇后,《明史》贊曰:「仁孝寬和,化行宮壺(后宮、后妃),后世承其遺范,內治肅雍。論者稱有明家法,遠過漢、唐,信不誣矣」。
萬歷時期有兩位皇太后,雖然比不上馬、徐等皇后,但也值得一提。一個是穆宗的孝安皇后陳氏,另一個是貴妃李氏。陳皇后無子,李貴妃是萬歷皇帝的生母,所以萬歷一上臺同時尊稱她們?yōu)榛侍螅謩e為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促成「兩后并尊」的有兩個人:太監(jiān)馮保和首輔張居正。兩人的「共同目的」是乘皇帝年幼,通過籠絡后宮,攫取對朝廷的控制權。張居正正是因為有兩宮太后的支持,才逐漸成為帝國的實際領導人,并在此基礎上推行新政,使萬歷初期成為明代經濟比較繁榮的時期。 在兩位皇太后中,皇帝的生母李氏對張居正支持的力度比較大:「萬歷初政,委任張居正,綜核名實,幾于富強,后之力居多?!蛊鹣龋驗榛实勰暧祝瑥埦诱ㄗh皇太后也住在干清宮里,以便對皇帝進行管教。李氏教子很嚴,每當小皇帝犯錯誤,李氏總是切責,并聲稱「如果讓張先生知道了,可怎么了得!」久而久之,小皇帝心中對張居正便生成了一種敬畏,言聽計從。宮里有幾個小太監(jiān),常常引誘小皇帝玩耍,皇帝也十分喜歡他們,李氏知道后命人把小太監(jiān)抓起來,先杖后逐,張居正則火上澆油,并乘機勸帝(實際上是下禁令)「戒游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圣嗣,節(jié)賞賚以省浮費,卻珍玩以端好尚,親萬幾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迫于太后的壓力,皇帝只得表示同意。因為有太后撐腰,張居正對小皇帝的管教極其嚴厲。在一次經筵上,皇帝把《論語》中一句「色勃如也」中的「勃」誤讀成了「背」,張居正在一旁厲聲訓斥:「當作『勃』」,嚇得皇帝「悚然而驚,同列皆失色,上由此憚之」。 萬歷六年,皇帝要大婚了,李氏要返回自己的慈寧宮居住,搬走前她交待張居正說:「我不能早晚看著皇帝了,你每天要對皇帝進行教誨,不能辜負先帝的囑托」。萬歷八年三月,因種種原因,張居正反覆上書請求去職,小皇帝不同意,李氏也下了旨意:「你(指張居正)受先帝托付,應該輔助皇帝至少到三十歲才行,到那時再把首輔的位置讓給別人也不晚?!箯埦诱缓么蛳诵莸哪铑^繼續(xù)干。
可見,張居正之所以能長期把持朝政,與皇太后李氏的寵信、支持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也有負面效果,隨著年齡的增長,皇帝表面上對張居正畢恭畢敬,但內心的厭惡也在增長。敬畏、忌憚、厭惡,并最終演變成仇恨,待張居正死后,親政的皇帝便開始了瘋狂的復仇。
張居正死后不到一年,皇帝先是查辦太監(jiān)馮保,從其家抄出巨額財產。因為張居正與馮保之間有著特殊的關系,又掌控帝國長達十年之久,所以皇帝懷疑張居正家有比馮保更多的錢財,但此時皇帝還沒有想到抄家,只是藉著一些言官(曾受張居正打擊過的,他們已刺探到皇帝欲清算張居正)報復性的彈劾之機,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稱號,接著又奪謚。張居正所推薦、選用的官員也全部被削職,而遭他打擊、處理過的官員則重新受到任用。
萬歷十一年二月,皇帝的胞弟潞王朱翊骵要成婚,婚禮所需的錢財還不夠,李氏大概不愿掏腰包,就在皇帝面前訴苦?;实壅f:「這個好辦,過去那些無恥的朝臣,把錢都送給了張、馮兩家」。這時候,馮保的家已經被抄過了,皇帝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把張居正的家也給抄了,定能獲取大量金錢。
此時,如果皇帝真有籍沒張居正家之舉,能阻止他的也只有李氏。但這時我們看看李氏的態(tài)度,她接過皇帝的話:「已抄沒矣,必可得?!箤Υ恕都o事本末》的作者說:「籍沒之舉,亦胎于此」。有了母后的支持,皇帝還顧忌什么?
查抄張家的結果并未如他們所料,僅「得黃金萬兩,白金十余萬兩」,「不及嚴嵩二十分之一」。
張居正靠后宮掌權,但他「有相才無相量」,不能容人,其身后的遭遇自然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但僅從抄家一事上講,那位曾經全力支持過他的女人不也在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嗎?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生前和死后的巨大反差怎能不令世人嗟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