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圈共同文化要素中有無道教? 在世界各文化圈中,東亞文化圈的歷史是最悠久的。日本學者西島定生(1919-1998)認為在古代東亞存在著以中國天朝為中心的“冊封體制”,這個獨立的文化共同體叫做“東亞漢字文化圈”,以漢字為標識。有學者將這一文化圈稱為東亞文化圈。英國歷史學家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在《歷史研究》中說:“古代中國社會的策源地是在黃河流域,它從這里擴展到長江流域。遠東社會的策源地把這兩個流域都包括在內,然后一方面沿著中國海岸向西南方擴展,另一方面向東北擴展到了朝鮮和日本?!?/p> 孫亦平教授在《東亞道教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 年4 月第1 版)中解釋說:“湯因比通過描繪東亞文化的策源地與傳播范圍,來說明東亞各族雖然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但隨著中國大陸與日本列島、朝鮮半島、中南半島交往的展開,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中國朝廷不斷地通過冊封朝貢、經(jīng)濟貿易、文化交流等方式,使先進的語言文字、政治制度、器物制造、經(jīng)史典籍和宗教信仰等逐步地傳播到周邊國家,形成了一個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以此為文化紐帶促進了古代東亞各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化繁榮?!?/p> 《東亞道教研究》書影(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學者們在論及東亞文化圈的共同文化要素時,無論是列出四項、五項者,還是列出八項者,均異口同聲地列出儒學和佛教,但提到道教者不多。儒釋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支柱,東亞文化圈共同文化要素中難道真的沒有道教? 道教的神仙信仰猶如一條紅線,將不同的文化脈絡聯(lián)系起來 孫亦平教授將目光投向東亞,她對有關朝鮮道教、日本道教和越南道教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系統(tǒng)的搜集與整理,篩選了二十世紀以來朝鮮、日本和越南學者有關道教的觀點。這使得她的著作《東亞道教研究》建立在豐富扎實的文獻資料基礎之上。 《東亞道教研究》一書通過整理東亞文化中的文獻資料、考古發(fā)現(xiàn)和宗教器物,從中挖掘出一個個“道教因素”,由此來展現(xiàn)道教如何與日本、朝鮮、越南的民族文化相結合,如何潛移默化地成為東亞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孫亦平教授對道教與天皇制、律令制、神道教、武士道、花郎道、青鶴派、高臺道、母道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獨到見解,對一些學術界長期有爭議的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道教很早就傳入周邊國家,中國道教學者對這一點有著認同。比如,傅勤家著《中國道教史》征引了古籍中對新羅花郎、日本山伏和真臘八思的記載,西安子午峪金仙觀被稱為“韓國道教祖庭”,中國道教學者還訪問過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道觀,等等。但中國道教學者一直主要將重心放在國內道教,對周邊國家的道教缺乏專注、足夠的研究,雖偶或涉及,但成果不多?!稏|亞道教研究》一書的出版,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中國道教學者的路徑正式開始由中國擴大到四裔、由本土延伸到域外。筆者相信,以《東亞道教研究》一書為起點,中國道教學者也會對東南亞道教、歐美道教等進行深入研究。 西安子午峪金仙觀被稱為“韓國道教祖庭”(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東亞道教研究》一書回答了東亞文化圈共同文化要素中有無道教的問題。孫亦平教授認為:道教在東亞文化圈中的中國、日本、越南和朝鮮的傳播及其影響由來已久,傳播到不同國家與地區(qū)的道教在歷史發(fā)展中逐漸具有了本地化色彩,但道教的神仙信仰卻猶如一條紅線,將不同的文化脈絡聯(lián)系起來,使在東亞各國傳播的道教具有了一種共同的文化特征。故而,道教也在東亞文化圈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首次提出“東亞道教”的新概念 該書是一部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創(chuàng)新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著作。孫亦平教授運用比較宗教學、文獻考古學和概念史學等方法,將道教置于東亞文化圈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多元宗教環(huán)境中進行系統(tǒng)考察和全面研究,以道教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的傳播歷史為經(jīng),以神靈信仰、道教文獻、教義思想、養(yǎng)生修道術、醫(yī)學成就和文化形式為緯,以歷史上東亞各國人士對道教的解讀與選擇為突破口,從跨文化研究的視角,第一次提出“東亞道教”的新概念,為東亞文化圈研究以及道教研究作出了卓越貢獻。 本書不僅總結歷史,也關注現(xiàn)實、瞻望未來。自近代以來,東亞文化圈受到嚴重沖擊,走向衰落與裂變。因此,在很多人看來,東亞文化圈已經(jīng)瓦解甚至終結了。20 世紀70 年代以來,東亞各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形勢逐步改變了人們的看法,有學者信心滿滿地說東亞文化圈必將復興。孫亦平教授指出,東亞道教“滲透到東亞人的精神世界與物質生活中,成為東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重新詮釋依然能夠彰顯其現(xiàn)代意義”。該書在結尾處講述了道教“天人一體”的哲學思想體系、“以身體道”的人生智慧、“主靜文明”的和平主義與“尊道貴德”的核心價值觀,并指出這些精華內容在復興東亞文化圈中可以發(fā)揮很大的積極作用。(供稿編輯整理/白水)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jù)《道教研究的里程碑——評〈東亞道教研究〉》整理發(fā)布,作者朱越利,選自《中國宗教》2014年第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