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妻范兒——簪 簪又稱搔頭,是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嚴意味。周宣王后姜后有“退簪勸政”之佳話:說是周宣王荒疏國政,姜后為了規(guī)勸他,就退去發(fā)簪長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難當,從此勵精圖治。 《鼓吹曲詞·有所思》寫一個女子為遠方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聽聞情人另有所愛后,她把簪子燒掉后“當風揚其灰”,表達不會做小三決心。 耳環(huán) 古語有云:何以致區(qū)區(qū)?耳中雙明珠。我國女性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用各種耳飾打扮自己了。耳飾又分為耳丁、耳珰、耳環(huán)、耳墜等樣式。 清初李笠翁在《閑情偶記生容》里將耳飾里小巧簡潔耳環(huán)稱為“丁香”,將繁復華麗耳墜稱為“絡索”。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環(huán)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地位。 纏臂金 古語有云:何以致拳拳? 綰臂雙金環(huán)?!熬U臂雙金環(huán)” 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一種我國古代女性纏繞于臂裝飾,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shù)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纏臂金奧妙在于戴上之后無論從什么角度看,所見都為數(shù)道圓環(huán),而相互不關聯(lián),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 君子之情——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國古代是君子象征。君子講究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愛,正與玉寓意相符。所以古代高雅從容謙謙君子們喜歡用玉來作為定情物,顯得節(jié)制有禮,既不猴急,又不疏遠。 情香怡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 《紅樓夢》中,黛玉送給寶玉一個香囊,后來誤會他送給了別人,賭氣把正做的一個給剪了,卻不知寶玉已將它貼身佩戴。戀愛中小女兒情態(tài)躍然紙上。 紅豆——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愛人,哭于樹下。淚水流干后,流出來是粒粒鮮紅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fā)芽,長成大樹,結(jié)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 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果實,伴著姑娘心中思念,慢慢變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梳子——私訂終身 接發(fā)同心,以梳為禮。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欲與你白頭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輩子都要糾纏到老,有結(jié)發(fā)、私訂終身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為其梳頭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發(fā)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愛意傳遞。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習俗。 送梳子有幾種說法: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著很想念很掛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頭發(fā)也代表著密切性,代表著白頭攜老! 3.梳子還代表愛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樂!把煩惱一掃而過,把心結(jié)打開,而且梳頭會給人精神,帶給人自信! 還有一種說法是梳子不能送朋友,代表絕交,若送情人代表白頭偕老! 直截了當——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寓意,因此春秋時男女有用花椒來作為定情物習俗?!对娊?jīng)·陳風·東門》中,就講到一個男子在舞會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為定情物故事。定情時就說好將來要生很多孩子,古人在愛情上其實很直白。 溫良賢惠——瓜果 《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講一個男子得到心愛女子所贈送滴木瓜、木桃、木李后決定回贈以各種佩玉,表達永結(jié)同心意愿。 古時候,“男任狩獵,女任采集”,所以“蔬果之屬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達愛意,通常會贈送瓜果。 受之父母——頭發(fā)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古人對身體部位十分看重,認為這也是“孝”一部分。所以三國里夏侯惇眼睛被箭射中后,才大呼“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一口將眼睛又吃回去。將自己身體一部分送給心上人,表達無以復加愛意,頭發(fā)自然最合適不過。所以古時候,女子經(jīng)常會剪落一束青絲贈送給情郎做定情物。 羅帕——傳情 古代羅帕多用于傳情,帶著說不清道不盡纏綿之意多有這般場景,一女子面對心上人,含羞斂眉,面飛紅霞,雙手無措,便送帕于手。幾分無助,幾分嬌怯,幾分心喜,讓人憐愛之意頓生。 古書有云“有女子,手執(zhí)羅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佇立于萬花從中,借著帕角飄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齒尷尬,又可平添幾分嬌媚,更可在轉(zhuǎn)身之時,輕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拋下一句“呆子”,萬般風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話或是絕唱,何樂而不為呢。 狗血劇情——對半之物 古裝電視里常有將玉佩等物件掰成兩半,各執(zhí)一塊以定情橋段。這也是古代常見定情方式。還有將胭脂盒拆開,將蓋子送情郎、將鏡子拆成兩半、或?qū)⑩O一分為二等。古時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趕考或者遠游,一去就是許多年,等回來時已是物是人非,所以這類定情物往往是尋子認親證物。 同心結(jié)——情意相通 以結(jié)寓意,以結(jié)表情,結(jié)必有意,意必吉祥! 結(jié)字,把我們同祖先思緒相連;結(jié)字,使我們與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謂是: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神仙專用——手鐲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如“跳脫”等。古代文學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鐲相贈戀人情節(jié)。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仙女萼綠華贈羊權(quán)金和玉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中也有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鐲送給他留念滴橋段。 帝王之選——玉如意 古代宮廷里不少地方都會擺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賞。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為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后妃時,皇帝執(zhí)如意,授予看中女子。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禮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獻如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