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痢臨床治療體會(huì)
例一:萬,男,33 歲,患休息痢16 年。每年夏秋必發(fā),服中藥百劑不效,1977年6 月26 日病發(fā)3 日來診。見患者寒熱如瘧,叩齒有聲,頭痛如破,目赤眵多,大渴引飲,膿血相雜,里急后重,日30 余次。脈緊舌黃,口氣穢臭,雖久病無虛象??夹菹⒘”赜蟹白魉?,查其歷年用方,多系以“久病必虛”的先人之見立法遣方,以致關(guān)門留寇,遏邪外透之機(jī),致成痼疾。 乃當(dāng)機(jī)立斷,投以大劑辟穢解毒湯加生石膏30 克,因勢利導(dǎo),引邪外透,一日夜連進(jìn)2 劑。次日來診,藥后得潤汗,伏邪透達(dá)于外,寒熱頭痛已罷,全身舒適,痢減強(qiáng)半,血止。 后借重蒲輔周老休息痢驗(yàn)方(生山藥,歸,芍,薤白頭,六一散,大白,炒萊菔子,枳殼,廣木香磨汁對入),加木賊10 克(木賊可深入腸皺折中,搜剔病毒,汁痢血、便血、痔漏下血均有確效)增損調(diào)理20 日痊愈,至今22 年未發(fā)。
例二:李,男,51 歲,石膏礦醫(yī)生,1978 年7 月23 日來診。訴患休息痢10 年,每年夏秋必發(fā)。面色萎黃,神態(tài)疲憊,動(dòng)則喘汗,日進(jìn)食不足6 兩,大便日3、5 次,膿多血少,后重脫肛,腰膝冷痛,腹脹心悸,氣喘浮腫(省二院確診為肺心病),陽痿,瑟縮畏寒。 追詢病史,知其今年初病時(shí),曾服白頭翁湯加大黃、黃連,恨病服藥,一方到底連進(jìn)10 劑。后即出現(xiàn)正虛不支,邪戀不退,胃氣大傷,延久損及下焦元陽,生命根基動(dòng)搖,致危象畢露,固本為要: 生芪、當(dāng)歸、附子各30 克,生山藥120 克,三畏湯(紅參、靈脂、油桂、赤石脂、公丁香、玉金)、腎四味各15 克,黃連、肉桂、廣木香各10 克(磨汁對入),三七粉、內(nèi)金粉各6 克(沖),炙草15 克,葛根30 克。 上方加冷水1500 毫升,文火煮取500 毫升,2 次分服。至8 月10 日,上方守服7 劑,諸癥均愈。 擬培補(bǔ)脾腎善后: 黃毛茸50 克,全胎盤120 克,冬蟲草30 克,高麗參、三七、琥珀各50 克,炒二芽、黃色雞內(nèi)金各30 克,蛤蚧尾5 對,共研細(xì)粉,日服2 次,每次3 克,熱黃酒送下。 自服上方,其病得以根除,追訪10 年未發(fā)。且食納大增,日可進(jìn)食斤半,體重增加,神采煥發(fā),其多年之陽痿亦愈。病前雖年僅五旬,而滿頭白發(fā),毛悴色焦,滿臉皺紋,腰彎如蝦,儼然一老人矣。病愈之后,白發(fā)漸黑,皺紋消失,健步如飛,前后判若兩人。
按:善后方為筆者自創(chuàng)“培元固本散”,有補(bǔ)腎健脾,強(qiáng)腦,益智,活血化瘀,推陳致新,改善體質(zhì),延緩衰老,卻病延年之效。用治百余例冠心病、肺心病、哮喘皆治愈。(三畏湯與腎四味見產(chǎn)后陰黃重癥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