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太監(jiān)專權(quán)哪朝最強?

 pgl147258 2015-09-25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作者:我們愛歷史團隊成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張嵚。

中國你死我活的古代政治史上,惡心事從來不少,“宦官專權(quán)”該是其中尤其惡心的一樣。

要問這事放在哪代最惡心,好些歷史劇票友們,脫口而出的便是一個朝代:大明。從正史里的劉瑾魏忠賢,到野史里橫掃龍門客棧的雨化田。各路強大宦官的恐怖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哪怕對歷史半瓶子水的朋友,也能充教授般如數(shù)家珍。

但倘真要認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quán)”最惡心的朝代,唐朝的各路公公們?nèi)羧掠兄?,必然集體抗議,表達各種不服。

話說貨比貨得扔,明朝和唐朝的公公們,比比就知道誰該扔:先說明朝那些殺傷力到逆天的家伙,無論劉瑾還是魏忠賢,一旦得罪了皇帝,總是輕松被秒殺:正德皇帝除掉劉瑾,是隨手寫了一張小紙條。崇禎除掉魏忠賢,也不過是例行公事下圣旨。那些讓后人都深感恐怖的威風,其實嚴重注水。往最嚴重說,不過狐假虎威。

這狐假虎威,放在中晚唐的大宦官們眼中,真是一群慫貨:歷代宦官都做狐貍,唯獨唐朝宦官們最終完美升級,變成貨真價實的真老虎。高高在上的皇帝,多是宦官玩于鼓掌的木偶。這些原本只是低眉順眼伺候人的“奴才”們,在這時代卻咸魚翻身,成為大唐王朝真正的主人。

如此奇跡,唐朝宦官是怎樣做到的?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唐朝宦官掌握權(quán)力,應(yīng)了一句老話:宦權(quán)源于皇權(quán)。權(quán)力場上的第一桶金,正是帝王們主動給予的。

簡單說來,就是皇帝如果想抓權(quán),就拿宦官當工具?;鹿賯兊牡匚唬拍艿靡运疂q船高??蓮某跆频桨彩分畞y前的盛唐,漫長的一百年,宦官幾乎沒什么權(quán)。因為那時的唐朝皇帝,還用不著宦官干這事。

雖然自大唐開國起,整個權(quán)力體制里,皇權(quán)的挑戰(zhàn)者,一直就沒斷。首先就是“關(guān)隴世族”集團。

在唐高祖,唐太宗兩代,唐王朝的高層領(lǐng)導(dǎo),幾乎都是這些人壟斷。比如唐太宗的核心團隊“十八學(xué)士”,以及在唐高宗把持朝政的長孫無忌,但唐太宗很生猛,一向戰(zhàn)力十足。再牛的世家大族,都要老實夾緊尾巴。不用宦官攙和,輕松掌控大局。

可到他兒子唐高祖李治這代,卻弱了好多。上臺的時候只是毛頭小伙,身邊的輔國重臣,全是鄰家大叔的威風。尤其是關(guān)隴士族中的“老大”長孫無忌,既是大唐功臣,更是他的親娘舅。這樣的乖孩子,顯然是壓不住那群老油條的。好些國家大事,這群人隨便就拍板,以至于唐高宗窩囊的感嘆:五品以上的官員,多年以來竟然無人向我奏事。

照著過往封建社會的老劇本,年輕皇帝要翻身,就必須拉幫手。東漢那群兇殘的宦官,就是這么上位的,但這時的唐朝宦官,還沒這么好命。因為唐高祖雖然窩囊,老婆卻足夠兇殘:武則天。

這位女強人一出手,就連扔重磅炸彈。第一彈廢原皇后,第二彈自己當皇后。招招扔到關(guān)隴集團要害,一群老官僚給炸得人仰馬翻。連先前橫到家的長孫無忌,都給逼得上吊自殺。關(guān)隴世族的頑固堡壘,連續(xù)大面積坍塌。

但摁下葫蘆起來瓢,勛貴打壓下去了,后宮集團又囂張起來,最后竟喧賓奪主:立國僅七十二年的唐朝,被武則天“鵲巢鳩占”,不但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更變唐為周,開始了十五年武周王朝的統(tǒng)治。

這以后的“后權(quán)”,更沒斷了折騰。先是武則天晚年,倆位“男貴妃”張昌宗張易之弄權(quán),給了李唐老臣們翻盤機會,被宰相張柬之發(fā)動政變,把“老公”武則天的皇位玩完。李唐復(fù)辟后,唐中宗的老婆韋皇后又接著鬧,連唐中宗都給毒死。幸虧臨淄王李隆基及時勤王,鏟除韋皇后勢力,擁立父親李旦登基,才給大唐又續(xù)上命。而后李旦退位,李隆基上臺,即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把大唐推向繁榮的頂峰“開元盛世”。唐王朝的最高權(quán)力,才算真正太平。

而唐朝宦官們的咸魚翻身,也正是以此為節(jié)點。

因為多年慘烈的宮廷斗爭,讓唐玄宗明白一件事:功臣靠不住,老婆靠不住,皇位要牢靠,相對靠得住的,還是身邊的宦官,其中的代表,正是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自幼因家族犯罪,被罰入宮為奴。從此改名高力士。武則天當政時期,他就與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結(jié)交,之后在李隆基當政的整個時代,他不但是宦官中的魁首,更是位高權(quán)重的權(quán)臣。在唐朝“宦官干政”的過程里,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高力士能“吃螃蟹”,自然有本錢,早在李隆基清除韋皇后時,他就是老牌地下工作者。被派在皇宮臥底,為李隆基鞍前馬后,刺探情報。李隆基從臨淄王變唐玄宗的整個奮斗過程中,他居功至偉。

如此辛苦賣力,唐玄宗對宦官的好感度,也驟然飆升,高力士的官職,自然跟著升。更獲得了個逆天的官職:開元元年高力士就被任命為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這是整個唐朝歷史上,宦官第一次被賦予兵權(quán)。天寶七年更進一步,加封為“驃騎大將軍”,唐朝宦官的第一桶金,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而高力士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絕不是個只有恩寵的酒囊飯袋,相反更有真本事。

高力士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老政治家。行政能力不在許多謀國老臣之下。最早就任大將軍時,諸多將領(lǐng)出言譏諷,高力士二話不說,當場彎弓搭箭,連發(fā)三箭皆命中靶心,一下折服眾人。而且從人品上說,他行事謙虛低調(diào),喜怒不行于色。他所受到的榮寵,尊貴,在當時人看來,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p>

然而李隆基絕不會想到,在他信用高力士起,就已打開了一個更可怕的“潘多拉魔盒”,后來發(fā)生的“宦官專權(quán)”,不但對皇權(quán)的挑戰(zhàn)更甚,甚至綿延更久,成為李唐王朝至結(jié)束時,依然無法祛除的毒瘤。而這顆毒瘤的最早爆發(fā),卻是拜了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所賜。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爆發(fā)于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終結(jié)了盛唐蒸蒸日上的黃金時代,更引發(fā)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宦官勢力日益膨脹,最終造就了獨掌大權(quán)的“宦官王朝”。

如果說高力士的得寵,是這一切的前奏,那么李輔國的崛起,就是這一切的正式開始。

李輔國是一個非常老資格的宦官。他是公元704年生人,八歲入宮為奴,然后從開元年間(713——742年)至天寶年間(公元743年——755年),整整四十四年,是大唐王朝的黃金時代,但李輔國的這段燦爛年華,卻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灰暗無比。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當高力士在呼風喚雨的時候,李輔國卻混的凄風苦雨。他那時候的名字,還叫“李靜忠”,名字好聽人卻難看,許多史料上都說他長得奇丑無比,甚至有人說看他一眼,吃飯都犯惡心。

顏值差運氣自然差,入宮四十多年,皇宮里幾乎所有的苦差事,他幾乎全干過。到四十多歲的時候,才混成管理皇宮馬匹賬冊的太監(jiān)。一般來說,這個歲數(shù)做到這職務(wù),當太監(jiān)的“政治前途”,也基本算到頭了。

但當時絕不會有人想到,沒機遇的李輔國,和正呼風喚雨的高力士一樣,也是個有本事的太監(jiān)。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認真。

首先是工作認真,這條在盛唐年間,就常被點贊。尤其是他管理馬匹賬冊的時候,每天馬匹的使用情況,他不但詳細記錄,更能爛熟于心,領(lǐng)導(dǎo)詢問的時候不看賬冊,憑記憶就能說得分毫不差。如果不去做宦官,也能做個不錯的速記專家。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四十歲那年,認真了半輩子的李輔國,終于得到了人生里的第一個機會——入東宮侍奉太子。

這里的太子,就是后來的唐肅宗李亨。對于李輔國來說,這確實是個好機遇,但等李輔國到了太子府后,現(xiàn)實卻又給了他當頭一棒:太子自己,眼看就要自身難保了。

李亨這個人,大半輩子都是很憋屈的。他本來被封為“忠王”,皇位原本與他無緣,但偏巧原太子李瑛含冤被害。然后論資排輩,太子位就排到了他的頭上,算是天上掉了個大餡餅。

但這個“餡餅”砸的太結(jié)實了,這時候的唐玄宗已到晚年,猜忌心日重,而李亨本人,也是一個性格柔弱的人,雄心壯志自然談不上,這種生活當然也受不了,自從當了太子后,基本沒睡過一天安穩(wěn)覺。

攤上這么個主人,升遷的機會自然也就少。所以李輔國雖然入了太子府,卻還是個普通奴才。每天認認真真干家務(wù)活。至于出頭之日,貌似還是談不上。

偏偏沒幾年,李亨又雪上加霜。公元747年,大唐名將,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遭宰相李林甫誣陷,含冤遭罷免,這位王忠嗣,不但是盛唐第一戰(zhàn)神,更是李亨童年時的陪讀,也就是光屁股的朋友。而李林甫的誣陷方法太缺德,竟說王忠嗣“欲奉太子反”,也就是說王忠嗣要擁立李亨搞政變,這樣一鬧,李亨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這下李亨幾乎崩潰了,身邊的親信一個個被抓,他自己也嚇得直冒冷汗,一度說話都哆嗦。真正是風雨飄搖的孤家寡人。而就在這關(guān)鍵時刻,李輔國站了出來,用他的行動告訴李亨:你還有我!

就像從前的認真一樣,這次的李輔國,認真的為李亨東奔西跑,終于探知到一條重要情報——唐玄宗李隆基并不想牽連自己的兒子。在得到這個準確情報后,李亨果斷上書,不洗地不狡辯,反而嚴厲斥責自己諸多親信的可惡行為,請求父皇嚴懲自己。果然把老爹哄高興了。唐玄宗立刻詔書撫慰李亨:好好干,爹是相信你的。

從這場危機之后,李輔國的人生,終于開始翻身了,他成了李亨極其信任的心腹,而后李亨為了自保,又再娶了老婆張良娣,這樁婚姻意義不一般——張良娣的祖母竇氏,是李隆基母親昭成太后的親姐妹。這女人的到來,也讓李輔國找到同盟。張良娣不但人漂亮,而且急有心計。李輔國也抓住機會,得到了張良娣的賞識,倆人圍繞在李亨身邊,讓這個孤獨的太子,一下子找到了兩個最可靠的同盟——當時的同盟,后來的死對頭。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小心謹慎的李亨,會平安繼承皇位,而認真的李輔國,也會成為繼高力士之后,又一位手握重權(quán)的宦官。但這樣的景象,只能說是權(quán)力制衡,遠遠談不上“宦官專權(quán)”。

可意外偏偏發(fā)生了——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一聲炮響后,表面繁榮的唐王朝兵敗如山倒,中原丟了,長安也丟了。唐玄宗人倉皇逃離,在行至馬鬼坡的時候,又發(fā)生了著名的“馬鬼坡兵變”,被唐玄宗專寵了數(shù)年的楊貴妃,在眾將的逼迫下,被唐玄宗下令處死。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事后精神大受打擊的唐玄宗,全無再造社稷的雄心壯志,抹一把眼淚匆匆逃亡四川。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唐玄宗跑的時候,做為太子的李亨,自然也想跟著跑,中原都淪陷了,他本來就是個性格謹慎柔弱的人,關(guān)鍵時刻要他擔當,那是相當?shù)碾y。

但當?shù)剀娒駞s不干了,全都跑光了,淪陷區(qū)的人民,就真成了沒娘的孩。說什么,也得留下來,這是公元757年的事情,李亨的車隊,此時已經(jīng)到了寧夏靈武,被當?shù)剀娒駭r住,苦勸他留下來抗敵。李亨實在聽不下去了,干脆打算拔馬狂奔——跑路先。

可沒等李亨揚起馬鞭,在李亨的隊伍里,突然有一個人竄了出來,死死的拽住李亨的韁繩,用盡全身的力氣,為李亨吼出了一段激蕩人心的話。

殿下,而今皇上(唐玄宗)逃到了四川,人心惶惶,叛亂難平,如果您能借這個機會即位,這就是蒼生之福??!

這個人,就是跟隨了李亨十幾年,一直老實勤懇,寡言少語的李輔國。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他為李亨做出了關(guān)鍵的抉擇。

真正打動李亨的,是李輔國說出的兩個字——即位!

跟著老爹往四川跑,可能會保條命,留下來,也許會完蛋,可要是成功了呢?這個天下,就是我的了。

認真的李輔國,以他關(guān)鍵時刻的勇敢,為柔弱的李亨,堅定了最終的決定——在靈武即位,改年號為乾元,他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挺身而出的李輔國,也得到重用,他的名字由“李靜忠”改為“李護國”,并受任“元帥府行軍司馬事”。大唐王朝的臨時政府,就這么建立起來了。

可這個政府的家底,卻實在慘淡,一點稀少的兵力,朝不保夕的地盤,面對的是氣焰囂張的叛軍,中原大地山河破碎的局面。

可就是這樣的局面,成就了李輔國,以及他所開創(chuàng)的“宦官王朝”。

如果在和平年代里,無論多么牛氣的宦官,他要登上權(quán)力的最高峰,都是不容易的,既要在宦官內(nèi)部層層高升,又要剪除諸如文臣,后宮等競爭對手。至于掌控國家政權(quán),那更是一輩子都難辦到。

但在李輔國所處的戰(zhàn)爭年代,事情其實就變得簡單了,所謂那個成熟完整的政治體系,早被安史叛軍打的稀巴爛。新政府另起爐灶,雖說是白手起家,但誰建的這個“爐灶”,這個江山,其實就由誰來掌控。

李輔國抓住了這個機遇,因為大唐王朝的“新爐灶”,其實就是他建的。

雖然靈武即位的時候,李亨堅定了一把,但從根子上說,他并不是那種雄才大略的英主,骨子里的性格,還是柔弱的。但面對的局面,卻是相當殘酷的。殘酷的局面,必須要有可靠的人來幫他擔當,李亨的選擇,自然是李輔國。

李輔國做的第一個貢獻,就是在唐肅宗即位后,勸說唐肅宗移駕到朔方地區(qū),也就是平叛的第一線,當時唐王朝的主要兵力,大多被壓制在南方地區(qū)。移駕朔方看似危險,但事實上,就形成了對叛軍“南北夾擊”的局面。后來整個的平叛進程,唐王朝都是以南北夾擊的方式完成的。

而在臨時政府建立起來后,李輔國就成了中央實際的當家人。他的職務(wù)是“行軍司馬事”,也就是“元帥”的機要秘書,但李亨這位“元帥”,其實是不大管事的,所以就由秘書代管了。

管事的李輔國,也管的有聲有色。之后的幾年里,唐王朝的平叛戰(zhàn)爭,雖有反復(fù)波折,但總算節(jié)節(jié)勝利,相繼收復(fù)了長安和洛陽。還都長安后,李輔國被加封為成國公,名字也更名為“輔國”。對于整個平叛大業(yè)來說,那幾年上下忙活的他,至少是有苦勞的。

但有苦勞的李輔國,絕不是善類。在整個平叛戰(zhàn)爭中,他也在很認真的干一件事——抓權(quán)。

各種平叛的事務(wù),基本都由他來處理,各地平叛的將領(lǐng),基本都由他來任命,日久天長,從頭中央到地方,幾乎全是他的親信了。而且從李輔國開始,唐王朝有了派太監(jiān)到前線監(jiān)軍的傳統(tǒng)。換句話說,整個軍隊的指揮系統(tǒng),就從此牢牢被宦官們——當時主要是李輔國抓住了。

而在收復(fù)長安之前,李輔國雖然掌權(quán),但基本還是老實的,辦事極其兢兢業(yè)業(yè),待人接物極其謙虛。按照《新唐書》的說法,就是“人皆以為良”,是大家眼中公認的老黃牛。

而到了唐王朝收復(fù)長安,唐肅宗帶著他的臨時政府返回長安后,人們才猛然驚覺:李輔國這個老黃牛,轉(zhuǎn)眼變成惡狼了。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還京后的唐肅宗,對李輔國是不薄的,升官進爵自不用說,連鑄造貨幣的權(quán)力,也由他來掌管。當時他的身份地位,在太監(jiān)隊伍里,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但前無古人,李輔國是不滿足的,他還要后無來者。他要的是整個大唐王朝的權(quán)力。所以還京之后,他就氣焰熏天了,具體表現(xiàn),就是想欺負誰,就欺負誰。甚至連李亨的親爹——太上皇李隆基,他也是想欺負就欺負。

在返回長安后,李隆基就基本被兒子軟禁起來了,到后來李隆基病重,李亨想去探望,也被李輔國百般阻撓,父子到底沒能見成最后一面。

李輔國之所以囂張,也是有底氣,這時即使是老領(lǐng)導(dǎo)李亨,也常說了不算:常年的平叛戰(zhàn)爭,大權(quán)全由李輔國把持,中央里里外外,都是他的人。一個完全由宦官監(jiān)控的政治體系,已經(jīng)完全建立起來了。宦官勢力上上下下盤根錯節(jié),遍布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個要害部門。換句話說,唐朝中央新政府的骨架,都是宦官搭起來的?;实塾秩绾??

所以在這樣的政治骨架里,李輔國如魚得水,權(quán)力步步擴張,到了唐肅宗在位的最后時期,他連唐肅宗的老婆孩子都沒放過,因為廢立太子的爭執(zhí),李輔國與常年的政治盟友張良娣皇后反目。公元762年,李輔國發(fā)動政變,派兵包圍皇宮,逮捕皇后張良娣以及其子越王,挾持太子李豫登基,而憋屈了一輩子的唐肅宗,在這場動亂中被活活驚嚇致死。此后唐代宗李豫登基,李輔國更進一步,加封為中書令,即百官之首的宰相。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景象,李輔國算是太監(jiān)版。

做成太監(jiān)版曹操的李輔國,權(quán)力到達了頂點。但頂點過后,就是覆滅。

唐代宗登位初期的李輔國,其實成了大唐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就像他對唐代宗說的:大家(皇帝)但內(nèi)中坐,外事聽老奴處置。意思就是:皇帝你做個木偶就好了,國家大事我來管。囂張到如此,唐代宗雖惱火,卻也無奈。不但不敢說什么,反而又給他加封了一個尊號——尚父。也就是認他做了干爹。

但堡壘總在內(nèi)部攻破,天下無敵的李輔國絕沒有想到,親手建立了這個宦官體系的他,會毀在自己的同行——宦官手里。

認李輔國當干爹的唐代宗,自然不甘心做乖兒子。可此時的唐朝,各地藩鎮(zhèn)割據(jù),那些尾大不掉的節(jié)度使是指望不上了,宗室全都沒了權(quán)力,只能做寄生蟲,同樣指望不上,文官們手里沒兵,更指望不上,能指望的,一樣只有宦官了。

所以唐代宗登基之后,對付李輔國,也就采取了最直接的辦法——策反。他拉攏了同為宦官的李輔國親信程元振,在程元振的支持下,李輔國的職務(wù)逐漸被解除。幾番較量后最終失勢,被解除一切權(quán)力流放嶺南,后被賜死。

可李輔國死了,他親手創(chuàng)立的宦官政治框架還在,在這個框架里,不管哪個宦官當家,勢必就能控制整個帝國。費盡心機剪除宦官的皇帝,忙活一場,卻還是宦官手里的傀儡。

所以從中唐之后,在這個政治框架里,一代代宦官就越發(fā)喧賓奪主了。具體表現(xiàn)就是,一個比一個專橫,一個比一個膽子大,一個比一個權(quán)大。比如取代了李輔國的程元振,更大肆排除異己,連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李光弼,也遭他迫害致死。

之后歷經(jīng)唐德宗,唐順宗兩朝的宦官俱文珍,更干出了前任宦官沒干出的事——逼此時在位的唐順宗退位。取代了俱文珍的宦官王守澄,更相繼擁立了唐穆宗,唐敬宗兩代皇帝。后來誅滅了王守澄的宦官仇士良,不但操縱了唐文宗,更擁立了唐武宗。唐朝晚期的宦官田令孜更厲害,此時在位的唐僖宗,不但為他掌控,更張口閉口,都要稱他為“阿父”,也就是親爹。事實上,從唐朝中期開始,宦官,這些昔日的奴才們,就成了唐朝皇室的“爹”。

太監(jiān)專權(quán)明朝最強?此朝一出,統(tǒng)統(tǒng)退下!

唐朝的歷代皇帝,自然不愿輕易做兒子的,許多皇帝都曾做出努力,意圖限制宦官勢力,恢復(fù)皇室威權(quán),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皇室既無兵又無權(quán),本身就是木偶,怎么努力都難翻身,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拉攏另一支宦官勢力,借力打力,可這樣做的結(jié)果,卻是“前門驅(qū)狼,后門進虎”。所以中晚唐政治的固定劇本,就是一個大宦官倒下去,另一個更狠的宦官站起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