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
蔣自立
2014年8月26日轉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lián)杰出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是我教育生涯的引路人,最初讀他的書是相當薄的《相信孩子》,案頭書是語錄式的、他的《教育的藝術》,一生追求的是建立自我教育新論。這,有他的強烈的影響。
今天,我向各位介紹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進行自我教育的。在蘇霍姆林斯基那豐富的教育著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會少年自我教育”,始終是他理論上的追求,也是他對自己25年教育工作經(jīng)驗的深刻總結。他把“自我教育”提到教育的本質、教育的規(guī)律、教育的真理、教育的智慧和藝術的高度,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闡述。
他說:“我十分堅信,能激發(fā)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比起組織星期日的消遣來,教會少年自我教育要困難得多。比起直到少年走出校門沉醉于無拘無束的自由空氣之前抓住他的手不放來,教會少年自我教育也要艱巨和復雜得多。惟有能激發(fā)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決這些困難。我在學校里干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已使我對此確信無疑?!?/span>
他認為,放任自流的教育和抓住不放的教育,都不能算真正的教育。他還說:“多年的經(jīng)驗使我懂得一個真理,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教育規(guī)律之一;要這樣教育小小年紀的人,讓他擁有他付出昂貴代價得來的精神財富。這代價就是奮發(fā)努力,就是克服困難。學校教育的最初步驟,實質上就是激發(fā)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規(guī)律是指教育事業(yè)本身固有的、普遍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蘇霍姆林斯這里所說的“最重要的教育規(guī)律之一”,指的是學校教育內部的規(guī)律,它函蓋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美育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說,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談自我教育,總是把它和有生命力的集體教育放在一起來論述的。
他說:“個人和集體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沒有對個人的教育,就談不上集體的教育力量,而對個人的教育離開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議的。我認為,教育這個概念在廣義上就是對集體的教育和對個人教育的統(tǒng)一,而在對個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則是起主導作用的方法之一?!边@里他再次從教育概念的含義上加以闡述,從對集體的教育和對個人教育的統(tǒng)一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的內涵。當然,這個觀點,與加德納提出的“實現(xiàn)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的觀點是不一致的。但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只有重現(xiàn)個人教育,才有真正的集體教育;而對個人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是激發(fā)個人自我教育的能力。我國的教育曾經(jīng)是非常重視集體教育的,我們的班集體建設理論與實踐,也充分證明蘇霍姆林斯基經(jīng)驗的普遍意義,我們追求把班集體建設成為具有自我教育功能的教育主體,這種自我教育集體的基礎應當是個人的自我教育。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也出現(xiàn)一些令人困惑和憂慮的局面——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過程中,同時存在否定或忽視集體教育的傾向,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育,正確處理集體教育與個人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方面,顯得問題比較突出。蘇霍姆林斯基說:“自我教育這種集體的內部生活,是從一個人的獨特性引起人產(chǎn)生仿效的愿望開始的。我們學校最關心的是,要使得集體里能成長起具有鮮明個性的人(A.B.盧那察爾斯基語),讓他們能夠影響其他的人,使這種影響在活動中為集體樹立一個榜樣。任何一個基層的或全校的集體里都有許多具有突出的個人天賦、能力、智慧和才干的人。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讓這些個性特點通過堅定的意志、高尚的自尊感、強烈的志趣和正當?shù)淖詯坌谋憩F(xiàn)出來。”他把自我教育看作是“集體的內部生活”,這是一個重要觀點,不要脫離集體教育來談自我教育;他所關心的是“使得集體里能成長起具有鮮明個性的人”;這種個性能夠影響集體中人,能為他人樹立榜樣;要讓這些個性特點表現(xiàn)出來。他的這些論述,對于我們克服集體教育與個人教育中的搖擺偏頗,應當是很有啟迪的。
蘇霍姆林斯基談自我教育,總是把它和有生命力的集體教育放在一起來論述的。
他說:“個人和集體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沒有對個人的教育,就談不上集體的教育力量,而對個人的教育離開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議的。我認為,教育這個概念在廣義上就是對集體的教育和對個人教育的統(tǒng)一,而在對個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則是起主導作用的方法之一?!边@里他再次從教育概念的含義上加以闡述,從對集體的教育和對個人教育的統(tǒng)一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的內涵。當然,這個觀點,與加德納提出的“實現(xiàn)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的觀點是不一致的。但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只有重現(xiàn)個人教育,才有真正的集體教育;而對個人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是激發(fā)個人自我教育的能力。我國的教育曾經(jīng)是非常重視集體教育的,我們的班集體建設理論與實踐,也充分證明蘇霍姆林斯基經(jīng)驗的普遍意義,我們追求把班集體建設成為具有自我教育功能的教育主體,這種自我教育集體的基礎應當是個人的自我教育。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也出現(xiàn)一些令人困惑和憂慮的局面——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過程中,同時存在否定或忽視集體教育的傾向,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育,正確處理集體教育與個人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方面,顯得問題比較突出。蘇霍姆林斯基說:“自我教育這種集體的內部生活,是從一個人的獨特性引起人產(chǎn)生仿效的愿望開始的。我們學校最關心的是,要使得集體里能成長起具有鮮明個性的人(A.B.盧那察爾斯基語),讓他們能夠影響其他的人,使這種影響在活動中為集體樹立一個榜樣。任何一個基層的或全校的集體里都有許多具有突出的個人天賦、能力、智慧和才干的人。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讓這些個性特點通過堅定的意志、高尚的自尊感、強烈的志趣和正當?shù)淖詯坌谋憩F(xiàn)出來?!彼炎晕医逃醋魇恰凹w的內部生活”,這是一個重要觀點,不要脫離集體教育來談自我教育;他所關心的是“使得集體里能成長起具有鮮明個性的人”;這種個性能夠影響集體中人,能為他人樹立榜樣;要讓這些個性特點表現(xiàn)出來。他的這些論述,對于我們克服集體教育與個人教育中的搖擺偏頗,應當是很有啟迪的。
我的觀點是,教育有兩種主要形態(tài),自我教育和非自我教育。非自我教育即父母的教育、集體的教育等。這里涉及的問題是社會為本還是以人為本。不言而喻,是后者。我盼望討論。
蘇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思想及其做法,具有堅實的心理學基礎。
首先,他從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出發(fā),認為必須使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中小學生學會自我教育。
他說:“人們稱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為困難年齡期。在這個體力、智力、道德意識蓬勃發(fā)展的時期,教師面前也會出現(xiàn)許多困難。惟有在教育和自我教育融會在一起的情況下,才能克服這些困難?!薄吧倌陼r期和青年早期,是個人智能,道德和社會意識的自我肯定的年齡期。在這個年歲上,學生精神上的正常發(fā)展,取決于他在集體人際關系和活動的一切領域中(在智力生活中、在勞動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自我肯定的深刻程度。只有當少年不僅學會仔細觀察周圍世界,而且學會仔細觀察自己時,只有當他不僅渴望認識自己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而且渴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時,只有當他心靈的力量集注于使自己變得更美好、更完善時,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談的是精神生活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薄吧倌暌呀?jīng)認識許多東西,懂得許多東西,但卻不認識,不懂得他自己……教師應經(jīng)常地去提醒少年:你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要好好去想想自己的命運,自己的未來。但為了讓一個人去沉思自己的未來,他就應當在自我教育方面有所作為——接受某種考驗,檢驗自己的力量,錘煉自己。”自我觀察、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教育、自我錘煉,這是青少年教育中最困難、艱巨和復雜的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講,自我教育決定教育的成敗。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講,就是“理想自我”概念的確立,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因此,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我教育中一個最微妙的領域,也可以說是一個最難于捉摸的領域就是“自我認識”。他認為“人生的睿智就是認識自己——當然這里指的是正確的認識。順便說說,自我教育也是由此開始的。這是一個人一切激情和理智的最精確的交叉點?!苯逃艺f自我認識,心理學家講自我概念態(tài)度系統(tǒng),講自我實現(xiàn),從不同的兩個方面想到一塊兒去了。
怎樣正確認識自己呢?這方面的內涵非常豐富。如果從內容上分,包含這些方面:
1、認識自己的個性。他認為“教育學,無論是作為教育理論還是作為教育實踐,對人的個性都還沒有給予充分的注意。這里指的是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才能的形成,是理想、興趣、志向的培養(yǎng)。”“我認為,教育者最困難的任務是:使每個學生形成一個堅不可摧的道德核心、樹立理想、永遠對壞事懷有毫不妥協(xié)的旺盛的斗爭精神、養(yǎng)成在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中能獨立辨別方向的本領。培養(yǎng)個性就是培養(yǎng)堅忍不拔、不可戰(zhàn)勝的道德品質,一個人有了這種道德品質,他就能成為對別人產(chǎn)生良好影響的源泉,就能自己教育自己,而且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更加鞏固?!薄霸谏倌陼r期,了解自己的個人愛好具有很大意義。每個少年都能認識到他學習一些科目的能力強,學習另一些科目的能力差?!痹谔K霍姆林斯基去世十多年以后,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1983)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區(qū)分了智力的七種形式,包括語言智能、數(shù)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自我認識(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調控)能力單獨作為一種智能被提了出來。這不僅從心理學的成果方面驗證了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及其經(jīng)驗的科學性,而且解釋了為什么每個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各不相同的原因,使個性(性格)教育有了可靠的理論支撐。
2、認識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義務心和責任心,是一個人道德心的核心。蘇霍姆林斯基說:“自我教育的道德意義恰恰在于要使您感到并認識到自己是一個‘負有義務的人’。只有在用自己的雙手、思想和意志創(chuàng)造出來的事物面前憑借自身的經(jīng)驗領略到驚訝之情的人,他的心靈才會產(chǎn)生負有義務的情感體驗,才會具有意識到自身責任的能力?!闭J識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是自我教育的目的之一;而認識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途徑,在于認識自己的創(chuàng)造及成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他還說:“當我需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力量、他的特征和才能時,我就要設法在集體里造成這樣的相互關系,使得我所要了解的這個人感到他對別人負有重大的責任。一個人只有在他負有責任和義務中才能表現(xiàn)出他有什么能力。”這里他提出了認識一個人的個性和認識這個人的義務心、責任心的統(tǒng)一,而且是要放到集體里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中去認識,只有在他負有責任和義務中才能認識一個人的個性和能力。這些經(jīng)驗是很寶貴的。
3、認識自己的尊嚴和情感。
在自我教育中,情感體驗處于一種重要的中介地位。“自我教育有道德、勞動、學習和體育等幾個方面。這些方面是相互關聯(lián)的,因為自我教育的全部過程是頭腦和心靈的復雜活動的統(tǒng)一,是感情和信念的統(tǒng)一?!薄拔覀冋J為,掌握感情的語言,其重要性并不亞于掌握自然和社會的科學原理。我們教會兒童在人與人的接觸中具有體貼他人各種情感和欲念的能力。我再說一次,只有不僅用肉眼觀察世界,而且用心靈觀察世界的人,才能成為接受教育的人。如果心眼又瞎又聾,那他的肉眼也會什么都看不見。情感上的蒙昧無知必然產(chǎn)生淡漠冷酷:有時,一個人在人群中會感覺到自己有如置身荒漠?!?/span>
在情感體驗中,對自己獨立性和尊嚴感的情感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蘇霍姆林斯基說:“朋友,請記住,要想啟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教師要用語言非常細致地觸動學生最隱秘的心弦——榮譽、尊嚴和高尚氣度?!薄白晕易鹬亍Ⅲw驗到自尊心,是意識到自己成長過程的美好伴侶。只有在受教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于應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導和規(guī)勸就會充耳不聞?!薄白晕易鹬厝Q于什么?怎樣培養(yǎng)?年輕的朋友!請記住,這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摘掉一朵玫瑰花時,不可抖掉那顫動欲墜閃耀著小太陽的透明露珠。要培養(yǎng)自尊心,只能用溫柔細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容許采用粗魯?shù)摹ⅰ畯娏Φ摹?、‘憑意志的’手段的。我想把自尊心稱為兒童的知識修養(yǎng)。這是心靈上的軟弱性,它隨著思想、動機和意圖的純潔性而增長。在這里,我們接觸到了學校中最有意思、值得十分重視,但可惜又很少研究的一個問題,我指的是兒童的腦力勞動,更確切地說,是這種勞動在情感領域中的反映,也就是理智感。自尊心產(chǎn)生于明快的理智感,產(chǎn)生于認識所帶來的快樂。兒童知識修養(yǎng)的源泉,就在于這種明快的理智感之中。如果學習是伴隨著不愉快的情緒進行的,學生就會變得對自己漠不關心、毫不在乎,那就談不上自我教育了。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極重要的任務,是保護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感之火,不使它熄滅,因為,一旦熄滅后再要點燃是很困難的。”這里他談到了許多概念,情感體驗,快樂的情緒,明快的理智感,自我尊重,自我教育,并指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可見得在自我教育研究中,自尊情感的培養(yǎng)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翱傊瑢W生能尊重自己,珍惜你對他的每一句評語,就是播種自我教育種子的土地已經(jīng)翻耕好了。這時,你可以教他怎樣進行自我教育,你的教導是不會落空的?!蔽覀円Х桨儆嬇囵B(yǎng)學生快樂的情緒,明快的理智感,強烈的自尊感,關注學生日常的情感體驗。
4、認識自己的良心和羞恥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良心、羞恥心、責任心、義務心,是自我道德教育的四個基本范疇。除了認識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以外,更深層次的自我認識,應當時時關注自己的良心和羞恥心。良心是正面的,事先的,是嚴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規(guī)范去行動的內驅力;羞恥心是反面的,一般是事后的,是一旦自己違反了或者未能按道德規(guī)范去行動時的一種情感體驗,臉發(fā)燙,心劇跳,情緒不安,內疚,悔恨。良心和羞恥心往往是同時發(fā)生作用,相輔相成的。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兒童進行自我教育,使他的良心警惕地為他的行動站崗放哨,就必須使他有一顆精細的心靈。我們是從起碼的道德修養(yǎng)開始進行道德的自我教育的?!薄拔艺J為,讓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年早期就盡可能多地單獨勞動,讓他的良心成為自己唯一的內驅力和主宰,是自我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方面。要善于在沒有任何人監(jiān)督你和無需向任何人報告的時候,成為一個堅定和勇敢的人——可以說,這就是自我教育課。”這就相當于我國一個傳統(tǒng)的道德概念——慎獨。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為什么能慎獨、守節(jié),就是因為有良心在起內驅作用,有羞恥心在起抵抗作用。這用心理學語言講,就是有很堅強的自我監(jiān)控力?!耙粋€人生活在社會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動作、舉止、行為和意圖。只有當你的心靈里永遠有著良心、羞恥、責任和義務的時候,你才會變成有道德的人。這是使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素養(yǎng)的四個最重要的源泉……一個人的良心,只有在他有羞恥心的基礎上才會在人的心靈之中存在。良心,這是幾倍于體驗和感受的認識。羞恥、責任、義務、奉獻就是從這一舉動中派生出來的?!币虼耍K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羞恥心的作用,這種羞恥心除了對壞人壞事批判中產(chǎn)生外,往往產(chǎn)生于犯了過錯以后的少年的心理活動之中,正確的教育引導,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借犯錯之機,培養(yǎng)他的反思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對錯誤的原因及后果產(chǎn)生愧悔交加的體驗與認識,達到不再重犯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錯誤往往是一種教育的契機和教育的資源,從中產(chǎn)生出羞恥心和良心,就能強化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羞恥教育。
而懲罰的作用卻卻相反,所以蘇霍姆斯基說:“懲罰不能喚起自我教育。兒童在受到懲罰時把它視為報復,視為整人,至于他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被動的、消極的。用諳熟人心的明哲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話來說,懲罰是對人的良心折磨的解脫。……教育自己——意味著善于體驗良心的譴責。教會兒童憑著自己的良心深刻內省,也許是教師使命中最復雜艱難、最折磨人,卻是最令人欣慰和幸福的事。教育的奧妙和高明,恰恰在于教會人自我懲罰。在教師的這種教育智慧中,蘊含著人對人最強的‘駕馭力’。”“我堅信,絕對正常的教育是與懲罰無緣的。這一信念不是書面推理的結果,而是多年實踐的總結。教師同志們!我要聲明一下:這里談的是兒童,是對孩子的懲罰問題。凡是一切依靠懲罰的地方,就不會有自我教育,而沒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這是因為懲罰已使學生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脫出來,而良心則是自我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如果良心在沉睡,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受了懲罰的學生就會想:我對自己的行為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思考的了,我已經(jīng)受到應得的懲罰。”這是教育家的經(jīng)驗之談,在我國,人們對這個問題不一定認同,而且體罰、心罰現(xiàn)象嚴重存在,實在是一件令人憂慮和悲哀的事。
5、認識自己的意志和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我教育的實質是善于強制自己。這種能力深深扎根于人的自豪感:這是我的勞動,我在這里體驗到了汗如雨下和磨出趼子的滋味,但我勝利了!不懂得什么是艱辛的自豪感是不可思議的。如果要給真正的教育智慧下一個定義,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人在自己的勞動中創(chuàng)造自己時懂得艱難事物的美?!薄叭绻粋€人在童年時代就體驗到了他成功地克服自身弱點的歡悅,他就會開始以批判的目光看待自己,由此也便開始了自我認識,而沒有這種自我認識,則不可能有任何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任何自律。不管一個小小年紀的人對懶散不是好事這個道理掌握得多么好,記憶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深,但如果這種情感不曾強制他管束自己,他就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薄皩τ诰裆顏碚f,意志力又猶如磨盤的激流,精神教育,首先是自控能力的教育?!?/span>
管束自己,控制自己,以堅強的意志去克服學習、勞動中的一個個困難,從中認識自己的形象,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在集體中,在影響和教育、幫助別人中,得到他人的評價,從中來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他視自我”具有更深刻的意義。他說:“這里講的不是個人的自我教育,而是集體精神生活中極其微妙的一個方面,即學生之間在品德等方面的相互影響,道德財富的傳遞。集體并不是某種抽象的、無個性的東西。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它的生命力就表現(xiàn)在:一個人總在影響著另一個人,而這種影響又受到其他人的評價,他們通過評價為自己做出應當如何行動、如何處世的結論來?!薄拔覀冇羞@樣一條教育信念:如果一個人不教育任何人,不關心任何人,不保護也不愛護任何人,不往別人的心靈傾注自己的點滴心血,那么,他本人也就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而可能成為一個難以教育的人(有多少這樣難以教育的人從似乎非常美滿的家庭里來到學校)?!彼羞@些經(jīng)驗,對于我們弄清什么是自我教育,什么是自我認識,什么是個性,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集體教育,都有著深刻的啟迪。
蘇霍姆林斯基的自我認識的思想和經(jīng)驗,比起作為心理學家的羅杰斯的“自我理論”、“自我概念”的理論來,有明顯的可操作性,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學起來更親切、更實用、更方便。羅杰斯(1951,1959)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的自我認識與實際的自我是不一致的,重要的不是“我是怎樣一個人”(客觀自我),而是“我覺得我是怎樣一個人”(自我概念),關鍵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態(tài)度和方式系統(tǒng)。蘇霍姆林斯基的“自我認識”思想和經(jīng)驗形成的過程中,可能吸收了羅杰斯的“自我理論”(自我概念、積極關注、自我和諧)的某些結論,但他的“自我認識”的內容系統(tǒng)自成體系。不過在這里,我們看到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的目光和思維之光不約而同地交叉在一個共同點上,這就是自我教育、自我認識的作用和意義。綜合地、全面地學習教育家的經(jīng)驗和心理學家的理論成果,能使我們對自我教育有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認識。
很明顯,蘇霍姆林斯基的自我認識著重道德,而對自我智能沒涉及,不能不說是個偏誤。
那么,具體地怎樣進行自我教育呢?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有很豐富的、可操作的經(jīng)驗。
1、要讓書籍成為自我教育的工具。
什么叫自學?什么叫課外閱讀?什么叫真正的閱讀?蘇霍姆林斯基都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課外閱讀是一個重大的教育問題。
首先必須確認并提高對自學的要求。“我們認為必須確認并提高對自學的要求,這有很大的意義。經(jīng)驗表明,自學的需求只能建立在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人的行為中外界的刺激都表現(xiàn)為深刻的個人特點。從被小組活動吸引到被書本吸引,從書本到自己的科學知識領域,從知識到創(chuàng)造性勞動——這就是培養(yǎng)和自我培養(yǎng)自學需求的道路?!薄白晕医逃@個概念包括:(1)充實個人圖書,配置成套;(2)家里單獨進行的智力勞動。如果一個人不去刻苦攻讀,他就不能了解現(xiàn)代世界的文化,他在智力和情感上不能達到完善的地步?!覀兊哪康氖且屆總€學生自己生活在書的世界中。”
其次要指導學生審慎和嚴格地挑選書籍。他說:“有材料證明:一位最熱心的讀者一輩子能讀完的書不超過兩千本??梢姸嗝葱枰獙徤骱蛧栏竦靥暨x書籍,多么需要巧妙地為青少年指明閱讀書籍的方法?!彼鲝垺昂侠淼叵拗粕倌昶谥橇εd趣的范圍不會限制他們的發(fā)展,而是使他們得到協(xié)調的全面發(fā)展。我們認為,這種合理的限制是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肯定的重要動因?!?/span>
第三,要使閱讀成為一種精神需要,激發(fā)出認知歡悅情感,達到“真正的閱讀、獨自閱讀”的層面。“少年往往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閱讀。真正的閱讀,就是深入思考讀物的內涵。這是智力的競技,這是對藝術珍品的享受。缺乏真正的閱讀,缺乏抓住理智和心靈的閱讀,缺乏激發(fā)出周圍世界和自身的思考的閱讀,缺乏迫使自己審視和細察復雜人心和深思自己命運和未來的閱讀,是精神空虛的原因之一。怎樣使聰慧和美好的書籍成為自我教育的工具呢?怎樣做到使學生迷戀的不僅是磁帶錄音機和電唱收音兩用機,不僅是跳舞廳和電影院,而且是聰慧和美好的書籍呢?少年應當學會閱讀,所以我們建立了‘思考室’,在這里集中了幾百本最聰慧和最美好的書籍?!薄斑@是自我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梯級,只有在人類的道德財富里為自己找到了榜樣的人,只有渴望從人類歷盡磨難、艱苦奮斗才獲得的珍寶里學到點什么東西的人,才能登上這個梯級?!薄霸谙蛏倌杲ㄗh讀什么樣的科普讀物時,教師要研究他們的興趣、志向和才能。最主要的是要使這種閱讀逐漸成為一種精神需要,激發(fā)出認知的歡悅情感。我認為如果一個學生對閱讀科學讀物還沒有入迷,就是我們還沒有找到通往他心靈的門徑。”“我們認為,沒有獨立閱讀的本領就不可能自覺地選擇生活道路。為了使一個人興趣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不是憑一時的心血來潮,少年時期就要多讀、多想、多探索;讓智力生活同創(chuàng)造的、勞動的志趣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自我教育正是把課內學習的知識和課外閱讀的智力活動所獲得的知識統(tǒng)一起來,獨立智力活動表明:確立興趣愛好、培養(yǎng)能力和志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對于課外閱讀,很多教育家都是把它放在語文教育的視野里來討論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視野則要廣闊得多,他把課外閱讀作為一個人的教育問題提出來,提出沒有真正的課外閱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教育的判斷,這是很有見地的。當然在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視野應當進一步拓展,應當關注學校及其周邊的整個文化建設及環(huán)境建設;特別要關注學生的手機閱讀。
2、組織關心他人、奉獻給他人的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生的精神生活里,還有鮮明體現(xiàn)著自我教育的一個領域。這便是關心他人,把自己一點一滴的勞動、智慧、毅力、知識、技能奉獻給他人的活動。(組織高年級的同學去帶教低年級小同學)……他們關心的已不僅是讓自己‘管教’的‘小學生’記住單詞和正確念出每個句子,還關心他們的學業(yè)成績。他們情不自禁地想使小不點兒們變得好上加好,因為在小不點兒們身上已傾注著他們的心血。這種愿望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深信,在每個少年身上使這種愿望成為一種精神需要,這便是教育藝術和技巧之所在。只有當一個少年在他人身上看到自身精神美的點滴反映時,他才開始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教育?!薄吧倌陮€性的這種評價特別敏感:他仿佛在用別人的目光審視自己。在自我教育中起著如此重要作用的自我認知,其實質便在于此。如果在集體中沒有高度嚴格的要求,沒有對每個少年道德面貌、勞動和行為的集體評價,他的自我認識也就無從談起?!痹谔K霍姆林斯基的經(jīng)驗中,不是消極地談“他視自我”,而且積極組織活動,積極開展評價,來促進少年借助評價這面鏡子來全面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激發(fā)出自我教育的能力。他說:“十七八歲以前,一個人總感覺到自己僅僅是個受教育的人。只有別人來教育他,而他自己卻不能教育任何人。他連自己也不能教育,因為他沒有在與他人頻繁接觸的人際關系中的自我肯定。我深信,使少年成為比自己年幼的同學的教育者——這是德育中最復雜、最困難和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嚴格地說,自我教育始于一個人對他人的關心,始于渴望在他人身上看到自身具有的美?!边@里蘇霍姆林斯基僅僅向我們介紹一種組織形式,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們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廣泛開展,但我們是否都自覺認識到這些活動的靈魂是什么?是否自覺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積極認識自己的個性、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是否自覺地為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而研究和探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這些活動都僅僅是載體,其真正的目的是使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自我,激勵自我,達成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
3、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自我教育能力是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希望學生們能養(yǎng)成下列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1)要每天讀書。你每天讀書越多,你儲備的時間就越多。
2)要善于聽教師講課。要做摘要筆記,對構架性問題進行思考。
3)早晨6點左右開始一天的學習,早晨搞帶有研究性的腦力勞動。
4)要善于安排自己的腦力勞動。分清主次,把主要問題放在前面。
5)要善于給自己創(chuàng)造內在的動力。
6)要嚴格選擇打算閱讀的書籍和雜志,善于限制閱讀范圍。
7)要善于約束自己。把腦力勞動放在第一位。
8)不要把時間花在瑣碎的事情上。不要閑扯、虛度時光。
9)要習慣做筆記。減輕自己將來的腦力勞動,為將來儲備時間。
10)要尋找腦力勞動最合理的方法。先思考、理解,再記憶。
11)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集中精力從事腦力勞動。
12)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交替進行,穿插閱讀。
13)要克服不良習慣(如閑坐一陣后再學習,無目的地翻閱,睡醒后賴床)。
14)不要把今天的工作留待明天去做,養(yǎng)成今天事今天畢的習慣。
15)任何時候都不要停止腦力勞動,夏天也一樣。
這里他提出的是“一般的學習習慣”,我認為,實際上學習習慣還包括“各學科的特有學習習慣”,其內容是很豐富的。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僅是智育的問題,也不僅是一個德育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的教育的問題,一個自我教育的問題。學校教育,如果不關注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那也就談不上自我教育的問題。
4、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道德習慣的源泉,在于把高度的自覺性和個人對各種現(xiàn)象、對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他們的道德品質的感情評價統(tǒng)一起來。從一個少年的心靈深處所進行的理智和感情的過程來看,道德習慣的培養(yǎng)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道德習慣是確立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礎……由于有了道德習慣,社會覺悟和社會道德準則才能成為一個人的精神財富。沒有道德習慣、就不可能作出自我肯定和進行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尊感?!晳T使良心的這種內在的感召力變得高尚起來,而人的意識總是受感情保護的?!绻鳛榈赖滤仞B(yǎng)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時期沒有成為習慣,那么,所造成的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他提出的道德習慣有:
①把已經(jīng)開始做的事情做到底;
②做工作只能認認真真,不能馬馬虎虎;
③任何時候都不把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也不坐享他人的勞動成果。
④幫助老、弱、孤、寡,不管這些人是自己的親友還是“外人”。
⑤使自己的愿望和道德上可以允許的滿足愿望的權利一致起來。
⑥絕對不允許為了滿足我的愿望而使父母在某些方面限制或增加許多困難。
⑦既要考慮自己的快樂、滿足和歡娛,同時也必須顧及別人的需要。
⑧不能為了滿足我自己的快樂而給別人帶來憂慮和不幸。
⑨不能隱瞞自己不體面的行為,要有勇氣把這些行為直言不諱地告訴你認為需要告訴的人。
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里,他又另外提出一些道德習慣:
①祖國是寶貴得無可比擬的。
②記住你生活在人們中間,你不是你自己所想的那樣,而是別人認為的那樣。
③獨自一人時不做壞事、丑事,沒有庸俗表現(xiàn)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讓良心成為你行為的嚴格要求的見證人。
④為別人做好事,你就得到了最寶貴的財富。使別人高尚的同時,亦會使自己高尚。
⑤人類之美的最高體現(xiàn)是婦女,應當幫助婦女,即使為之去死。
⑥不可沾染下列20種惡習:面對善惡無動于衷、懶惰、口是心非、阿諛奉承、逢迎討好、缺乏主見、默認不真實的說法、堅持錯誤、自高自大、愛說空話、好撒謊、獨自一人時行為不端、背棄正受到大家反對的朋友、不相信人的善良本質、偽善、幸災樂禍、對弱者和無力自衛(wèi)者殘忍、嘴饞與貪吃、吝嗇。
⑦身上有惡習的苗頭,要善于對自己毫不留情。
⑧面對作惡的人,決不逃避。
⑨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不論成敗,都要昂首挺胸。
⑩忠于祖國,奉獻一切。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這些道德行為習慣可以看成是一個完整的“行為規(guī)范”,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認為重要的不是規(guī)范,也不是行為,而是習慣,只有把道德認識、觀念、信念轉化為習慣時,他才有可能是道德高尚的人。
5、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現(xiàn)代社會的工業(yè)化進程太快,加上數(shù)字化、信息化,導致現(xiàn)在的青少年心智成熟緩慢。美國專家做過這個方面的研究:20年前美國的青少年心智成熟在15歲,而現(xiàn)在美國的青少年要到25歲心智才能成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倒退呢?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工業(yè)化進程太快,小孩的動手機會和動手能力都大大減少了。在上個世紀末,有關方面對各國小學生每日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做過統(tǒng)計:美國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僅為0.2小時,即12分鐘。2002年,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fā)展調查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平均每日家務勞動時間為11.32分鐘。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孩子家務勞動時間要少得多,甚至只是美國的零頭。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按說勞動應多于發(fā)達國家,卻為何出現(xiàn)這么一種狀況呢?最根本的就是觀念問題。許多家長這樣要求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你管。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話,其含義是分數(shù)決定命運,一切為了考試,什么道德呀、體育呀都算不了什么,勞動更是不必提及的事。那么,我們來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勞動,勞動對于兒童成長有何意義?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威特倫花了40年的時間,追蹤觀察了256名波士頓少年,結論是:從小愛勞動、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與各種人保持良好關系的比不愛勞動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業(yè)少16倍,健康狀況也好得多,生活過得充實美滿,因為勞動能使孩子獲得各種能力,感到自己對社會有用。所以如果您想讓孩子比別人早成功,就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警告我們:“必須使學校和家庭用勞動的氣氛圍繞學生。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里,如果閑散無事,那么關于通過勞動進行自我教育的極寶貴教導就會變成空談?!睘榇耍髮W生做到:
①要記?。簺]有勞動,人就會退化,變成卑鄙可惡的生物。
②看一個人的麥穗,就可以了解這個人。你的工作筆記本,就代表你,代表你的勞動,代表你對父母應盡的義務。
③盡早開始參加生產(chǎn)勞動,幫助家庭,掙錢給自己購物。
④勞動的美在于創(chuàng)造生活和美,并通過它來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
⑤一開始勞動就預見到它的結果。不怕單調,不怕困難。
⑥從6歲起就開始做一件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
⑦要用勞動和創(chuàng)造來培育和發(fā)展你的能力。
⑧開始了的事情決不半途而廢,而要堅持到底。
⑨要懂得,學無止境。要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能手,學會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績。
“要把勞動變成自我教育的一個領域(沒有勞動中的自我教育,就根本不可能有自我教育),就必須使每個學生感到勞動的快樂,使勞動成為他們的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發(fā)現(xiàn)自己才能的過程,是在勞動中開始的,這一過程要持續(xù)若干年,直到選定立志獻身的事業(yè)為止?!?/span>
從一個人對待勞動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未來。勞動對于孩子的教育意義重大。但是今天我們學校普遍忽視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嚴重的后果,值得警惕;難道吃喝玩樂就能讓民族復興嗎?
6、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在自我教育中,身體鍛煉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應當使體育、智育、情感教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統(tǒng)一起來,它們是相互依賴的,體育是使人的精神生活充實和文化知識豐富的起碼條件,使人的一切方面高尚起來。因此蘇霍姆林斯基建議:
①健康意味著精神生活充實、情緒愉快和頭腦清楚。你的健康取決于你自己。
②要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和勞動。用露水洗臉,呼吸帶莊稼香味的空氣。
③每天早晨一起來就做早操。夏天露天睡在院子里,谷草上。
④堅持每天早晨用冷水擦身。在池塘里洗澡。冬天用雪擦腳和腿。
⑤一天也不要間斷體力勞動。
⑥每天行走3千米到10千米。養(yǎng)成在樹林、草地或田野上散步的習慣。
⑦要使樸素、適可而止和節(jié)制成為你的座右銘,不吃過多的甜食,完全不吃純碳水化合物,不吃過飽。
什么叫體育?廣義的體育應當包括與學生身體發(fā)展成長有關的教育活動。體育習慣理應包括衛(wèi)生習慣、生活習慣、安全自護習慣等等。這些是養(yǎng)成教育基礎性的內容,抓好這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對學生的自我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圍繞著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這些建議除了少數(shù)是認識上的要求以外,絕大多數(shù)是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問題。這里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fā),就是中小學的養(yǎng)成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道德習慣、勞動習慣、體育習慣、生活習慣和交往禮貌習慣等等,而這些習慣培養(yǎng)的核心問題則是使學生從中獲得自我肯定、自我認識的內驅力,進而培育起自我監(jiān)控,自我管束,自我強制的內省力和意志力,真正實現(xiàn)自我教育。否則,我們的養(yǎng)成教育容易就事論事,抓不住最本質、最核心的問題。這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作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我實踐自我教育幾十年,結論是人類發(fā)展史是一部驚心動魄的自我教育史;自我教育點亮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