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十一、漿細(xì)胞乳腺炎苗××,女,36歲。首診:1999年4月24日。 主訴:左乳傷口不愈兩個月?;颊咦笕槠鹨荒[塊,紅腫疼痛,在外院行切開引流,切開后膿較少,且周圍組織變硬,取病理組織切片示:漿細(xì)胞性乳腺炎。建議行左乳單切,患者拒絕。門診換藥兩個月后傷口不愈。查體見:左乳乳暈上房有一長約3cm的傷口,肉芽蒼白水腫,未見腐肉,膿液不多,周圍組織較硬,皮色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xì)。 診斷:粉刺性乳癰(漿細(xì)胞性乳腺炎)。 辨證:痰濁凝滯,郁久化火 治則:益氣活血,化痰散結(jié) 內(nèi)服:生黃芪30g 黨參15g 白術(shù)15g 茯苓15g 丹參15g 莪術(shù)9g 生山楂9g 當(dāng)歸12g 白花蛇舌草30g 桃仁9g 赤芍9g 生甘草6g 龍膽草15g 銀花12g 連翹12g 外治: 瘺管切開后,八二丹藥棉嵌塞。 二診:1999年5月5日,經(jīng)過治療。瘡面肉芽顏色鮮紅。未見有壞死組織及水腫肉芽。周圍組織逐漸變軟。內(nèi)服:前方減龍膽草,加夏枯草、郁金、香附(各)9g,外治:紅油膏摻九一丹外敷。 三診:1999年5月14日,肉芽鮮紅,將近填滿傷口,瘡周有上皮生長,周圍組織硬度如常。內(nèi)服:前方加橘紅10g 虎杖15g。外用生肌散,白玉膏。 按:一周后患者瘡面愈合,隨訪至今未見復(fù)發(fā)。粉刺性乳癰(漿細(xì)胞性乳腺炎)的治療國內(nèi)外仍以單切或區(qū)段切除為主,我們采用以中醫(yī)掛線或瘺管切開合提膿祛瘀藥外敷治療本病,治愈后疤痕小,乳房變形小,療效顯著,因此是一個值得推行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