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氣溫一天天在下降,很多花友都遇到花兒葉子發(fā)黃、不開花、不知道如何施肥等方面的問題,那秋天到底應該如何養(yǎng)花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于秋天養(yǎng)花的那些事!
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除對秋冬或早春開花的秋播草花,如:蟹爪蓮、茶花、杜鵑、仙客來等繼續(xù)正常澆水外,對于其它花卉應減少澆水次數(shù),做到盆土不干不澆水,以免水肥過量,發(fā)生根部霉爛,造成葉黃脫落,或者造成枝葉徒長,影響花芽分化和越冬。
大部分花卉都可在秋季修剪整形,剪除病枝、枯枝、過密枝、避忌枝、徒長枝,進行蟠扎整形,為盆花越冬及翌年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美人蕉、大麗花等可于霜前剪除地上莖葉,掘出根莖,去除宿土,曬1天至2天后置于盆中沙藏,盆土過干時少量澆水,但不能過濕,以免過早萌發(fā),造成春苗瘦弱。
秋天施肥5大原則
盆栽花卉施肥應做到“少吃多餐”,即施肥次數(shù)多,每次施肥量要少。一般每7-10天施一次稀薄肥水,“立秋”后15-20天施一次。隨花木逐漸長大,施肥濃度逐漸加大,如尿素施用濃度由前期的0.2%逐步加大到1.0%;磷鉀肥由1.0%加大到3.0-4.0%。
對秋季開花的盆花,如大麗花、菊花、桔花以及冬季開花的仙客來、君子蘭等可多施些氮肥、磷鉀肥,促使其花繁葉茂。觀葉為主的松柏類、鐵樹、棕竹、吊蘭、文竹,應追肥1-2次,這樣既能保持葉片翠綠,又能增加入冬后的御寒能力。一般來講,霜降前,需在露天過冬的花卉都應停止追肥,以免發(fā)生凍害。
|
|
來自: 東方竹馬 > 《花鳥蟲魚休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