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懷》其一
——無稹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結尾處的悲凄情調(diào)相銜接。主要寫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舍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仆也平添一種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夢中送錢,似乎荒唐,卻是一片感人的癡情??嗔艘惠呑拥钠拮尤ナ懒?,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還能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積想成夢,出現(xiàn)送錢給妻子的夢境。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于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一句泛說推進一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江 城 子
——蘇東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不思量,自難忘
——淺析蘇東坡婉約詞《江城子》及蘇子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 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創(chuàng)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說:“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詞自晚唐五代發(fā)展以來,詞的風格一直是比較婉弱的,蘇軾有意識的進行詞體的革新,從詞的內(nèi)容、題材、格調(diào)方面改革,使詞的創(chuàng)作有了「自是一家」的審美觀點。也使詞從纖細婉約走向陽剛豪放。蘇軾的這些觀點以及他本身的詞作,雖引來時人認為蘇軾「以詩為詞」的評論,但無論如何,蘇軾開拓詞境之功不可沒。
南宋俞文豹曾記載一個故事: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卓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吹劍續(xù)錄》)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蘇軾、柳永風格的不同,也說明兩派詞風的區(qū)別。蘇軾曾自負地說過他的詞“亦自是一家”。(《與鮮于子駿書》)他的確是以提高意境和風格而“自是一家”的。然而讀詞人為蘇子絕倒的,卻絕非僅只“大江東去”或者“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其《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也是世代傳誦的佳作。 宋神宗駕崩后,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宰相,蘇東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龍圖閣學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讀。這時的蘇東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僅十二歲的小皇帝的賞識,政治上春風得意。蘇東坡不時懷念起死去的結發(fā)妻子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冷??v使相逢應不識,坐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干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由此成就了一闕悼妻懷思的傳世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