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里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裈散主之。 393、大病差后,勞復(fù)者,枳實(shí)梔子豉湯主之。 394、傷寒差以后,更發(fā)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shí)者,以下解之。 395、大病差后,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dāng)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397、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398、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強(qiáng)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