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邊鸞雀寫生,越昌花傳神”,“寫生”一詞,最早見于宋人畫論,曾專用于花鳥畫科,20世紀初,伴隨西方美術思潮與美術教育體制的進入,美術界對“寫生”這一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寫生”成為專指對實景實物作畫的一種方式,成為畫家反映現實、關注社會人生、提高造型能力,擺脫古人窠臼的一種手段。
中國古代也有關于寫生的記載,如:五代畫家荊浩“隱居太行山之洪谷……嘗攜筆寫生數萬本?!庇直热缭嫾尹S公望說他云游時“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币陨嫌涊d說明古代的畫家注意在生活中觀察,并收集素材。但古人的寫生不同于我們的現代意義上的寫生,他們是將生活中的素材經過提煉,概括成為一種藝術影象用到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畫中的石和樹木及云水都是將自然形象變化為一種符號,再將這種符號重新組合,變?yōu)橐环N形式。
大約在60年代初,在李可染先生等進行了大量的寫生實踐之后,將這種寫生的方法應用于中央美術學院的山水畫教學之中。經過半個世紀的教學和創(chuàng)作實踐,這種寫生方法不斷探索、發(fā)展、完善,并在當下廣泛采用,成為山水畫教學最基本的課和山水畫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山水畫寫生是用毛筆在大自然中對景直接寫生,并在現場完成自然形態(tài)向藝術形態(tài)的轉化。寫生方法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畫的思維方式,觀察方式和表現方式。由于寫生的方法是相對直觀和如實地感受和描繪對象,因此寫生的方法的引入使山水畫更加貼近現實,貼近生活,使文人畫家遠離現實,無人間煙火的意境追求又回到了現實之中。它改變了山水畫的內容,形態(tài)和創(chuàng)作方法。
寫生就是“外師造化”向大自然學習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發(fā)現尋找創(chuàng)作的內容和靈感,探索繪畫形成和繪畫語言的表現力,尋找內容和形式的最佳結合點。畫家的胸懷,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離不開大自然的感受。與人交朋友不如和自然交朋友,去享受自然之樂,親近自然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傷害。通過寫生可以加深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要認識理解大自然的形態(tài)和生長規(guī)律,了解、研究山川、林木等結構和生長規(guī)律,山川的形態(tài)體積,山和山之間的聯系,對自然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是一個畫家最重要的基本功訓練和生活積累。
山水畫不是一個寫實的藝術形式,必須對對象進行歸納整理,取舍概括,要組織畫面。黃賓虹說:“天地之陰陽剛柔,生長萬物,均有不齊,常待人力補充之。”就是說自然的形態(tài)經過藝術的加工,才可能更加完美。比如山石要分清脈絡,樹要概括出疏密、姿態(tài),山有變化錯落,水有遠近源流,這樣才能成為藝術形象,寫生就是鍛煉能力最好的方法。通過寫生可以在大自然中發(fā)現前人沒有發(fā)現的東西。很多東西是在屋子里臆想不出來的,要到生活中去體驗和發(fā)現,發(fā)現新的,沒有被前人發(fā)現的東西,有自己獨特感受的東西。這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通過寫生可以了解古人是如何感受自然的,怎樣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提煉概括,如何將自然形態(tài)加工成藝術形象的,要分析研究前人將自然形態(tài)轉化成藝術的過程和方法。通過寫生可以檢驗自己對筆墨語言的把握程度,寫生這也是錘煉筆墨語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山水畫對景寫生是吸收外來形式,擴大山水畫的表現領域,增加山水畫的表現內容的重要途徑,研究自然規(guī)律最好的方法。山水畫寫生正是山水畫這個系統(tǒng)中的不變因素,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山水畫發(fā)展的方向,水平、質量和形態(tài)。 1、華山寫生
華山是觀察生活,練就筆墨的好地方。最好的樹石法在此,特別是秋風落葉,秋木蕭條。松樹的姿態(tài)也很奇,很入畫。明王履所畫的華山,很寫實,但又很寫意。每個山峰的構造,布局是寫心的,非常奇妙,筆墨很精練,結構很厚重、很奇很有意境。黃賓虹多看夜山,夜山最整體。華山雄偉、奇特,要造奇,不奇不畫,不要做個尋常,要有奇思,有想法,無想法不動筆,如杜甫的詩往往一語驚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給人以感觸。
陳平 西岳寫生系列 45cm×64cm 2007 教學生寫實位置要找準,筆墨可以自己去找,畫面四角注意左右上下關系。山水中的云煙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想到是云天,雨天。把秋天那種凄美畫出來,云要有舒卷的來龍去脈。石分三面,山如石,要分疏密變化。云要有大小、疏密不可平均,注重云的外形,一定要有變化。華山東峰整個是一塊大石面要把險畫出。畫景時一定要符合客觀,但可再夸張,變形,首先從地名上夸張它,更有一種趣味,夸張而又不離開它的本形,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如華山手掌峰。云不可畫太薄,也不可染的太悶而不透亮,亦不可畫的太爛,云在畫面里若出的太突然不好,要柔和有過渡,裝飾性的云弄的好會出彩,畫不好會怪異,染時不能染平均,所有觀察的一切,萬物都是為畫家服務的。眼睛是移動的,要神游,散點透視,如坐升降機一樣。畫面不可太直觀,無取舍,刻意去畫畫時,要動腦子考慮干什么,計白當黑或計黑當白,畫面中刻畫主體時,后峰要讓,不能用力平均。畫面要可居,可游,空間透氣,學會造險,筆墨意味要強,畫面要有順勢,用鮮亮的方法把筆墨增厚,要找自己的感覺,更自由。
業(yè)精于勤,要多畫,通過寫生把自己真正目的學到,要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感覺,真實的,不帶面具的,認真去觀察生活,要善于提問,會學習不走彎路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的點,從點上不斷擴大,成為一個自我。我會根據每個學員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拿你們不成熟的特征去肯定。風格與一個人內在性格有關系,保持住中國的文心,與中國文脈相接。李成與郭熙不同,范寬與李成不同,都是因為有不同的文心。生活是一塊大文章,古人只可借鑒,練習筆墨,生活與古人是同一個人,找到自己越早越好?,F在信息多,資料多,見得多了,可早找到自己的感覺,可在趣味里找自己的方法。 2、兩入太行山寫生
李可染先生說:“不要以為前面的大藝術家已經發(fā)現了許多東西,沒有發(fā)現的還有很多很多,到大自然中,要仔細觀察體驗,可以對大自然取舍,古人外國的東西不可能完全適合現在的需要。只有到大自然中才能判斷它們的是非,只有深入認識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發(fā)現前人沒能發(fā)現的東西。一個人創(chuàng)造了前人未創(chuàng)造的東西,是因為他在大自然中發(fā)現了前人未發(fā)現的東西,他的畫與前人不同,與他人不同,因為他取得了發(fā)展。深入生活要去認識,發(fā)現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前人已發(fā)現的可進一步去認識,不管是認識還是發(fā)現,關健是大自然這本書。”這就是說,不要以為前人畫過的內容就沒有可畫的了,實際上自然是千變萬化的,寫生的真諦是觀察體驗,把感受牢牢記住,才能下筆有神,這需要仔細的觀察體驗,古代的內容不一定適應現在的需要,要到大自然中觀察,把別人沒有發(fā)現的,美的東西變?yōu)樽约旱摹?/span>
觀察神游就是寫生,然后定住在適合自己的地方構成你心里的景象,西畫增加關系,國畫要能增加故事,要不絕不動筆,如詩有感而發(fā),晴天不比雨天好,雨中煙云如人心情愫的變化,虛實相生,借山借景造境,胸中丘壑要養(yǎng),是以目識心記的形式,用心默寫用情體會,畫理、物理、心理合而為一,修養(yǎng)熔煉現靈光感悟,然后再乾坤大挪移于一卷畫圖中,此為道心也。路要盤活,路上要有生靈,構成前要先把可游的選擇取好。要能表現四季之鮮活的時之景象,要把當地的風格抓住,比如太行山村居房屋的落錯變化,山石崖壁的渾厚蒼茫等。寫生視角要多變,要游離于客體之外,要自由靈活而不失其精神和主觀存在,正所謂古人之“鳥瞰”法??鋸垜浑x本體為上,既不脫離實際不能凸顯要害,既練就取舍之功,不可直追其意,不為繁雜所擾,若欲避繁雜應多看夜山,定然得其要,舍其碎。筆墨問題是一生的問題,寫生的目的是認識、認識、再認識,是考驗傳統(tǒng),發(fā)展傳統(tǒng),走現實主義道路,作品是思想性、真實性、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
3、武當山寫生
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的因素,創(chuàng)造別人沒有創(chuàng)造的方法,從中加以提煉出自己的語言,才能創(chuàng)造出別人沒有的作品,如果別人看到什么,你也看到什么,那就很沒有自己的眼晴,也就不能創(chuàng)新了。這就需要寫生的時候,認真,仔細,深入地觀察,不能走馬觀花,要沉得住氣坐得住,不能一晃而過。一是寫生的時候要注意豐富,切不可簡單化,二要認真觀察,細致深入刻畫,做好現場整理,因為最生動的因素,最新鮮的因素就往往包含在細節(jié)中,如果現場不整理,回來之后就很容易遺忘掉這些生動細節(jié),結果自己不好的習慣又回來了,容易千篇一律,細節(jié)模糊也就失去了最新鮮的元素,寫生的意義將不復存在,因此一定要把客觀對象感觸最深的東西抓住。三要避免概念化。概念化就是主觀化,就是把臨摹中學習的方法直接用在寫生上,忽略了對象的真實特征,也就不能發(fā)現客觀存在而別人又沒有發(fā)現的創(chuàng)新因素,概念是寫生的大敵,創(chuàng)新的大敵。
同是寫桂林山水,白雪石發(fā)現了山石的結構,李可染注意了光影,因此他們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語言圖式。同樣受四川山水的啟發(fā),黃賓虹畫出了“渾厚華滋”的夜山,傅抱石畫出了氣勢磅礴的“萬竿煙雨”。陸儼少是從傳統(tǒng)中走出來的,但他的“陸氏云山”是來自三峽的啟發(fā),還有石魯,把歷史上從來沒有畫過的西北黃土高原畫入中國畫,開辟了中國畫嶄新的題材式樣,他們發(fā)展了傳統(tǒng),對中國畫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貢獻。
我們要刻畫對象并不是給對象拍照片,中國畫不是寫實造型,寫生也一樣。因為事物的精細結構是無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它一五一十地全部畫出來。我們要做到的是:要抓住對象的基礎結構—“物理”,再以符合視覺藝術的基本結構—“畫理”把它畫出來。中國畫是以線造型,用線條來表達對象的基本特征,其概括性很強。另外還要注意構圖的虛實,疏密關系,寫生也要為概括強化對象特征而不可避免的注意章法經營,比如潘天壽畫雁蕩山《龍湫一角》。
要概括就要取舍:一是寫生中的取舍,二是寫生回來之后創(chuàng)作中的取舍。對象取舍,視點不一樣,找準自己認為最易入畫最易表現對象特征的角度觀念取舍。眼界不一樣,如李可染取光影,白雪石取山石。還有構圖取舍,筆墨取舍,情感取舍,立意取舍等。 對景寫生就是在為創(chuàng)作打基礎,將寫生的東西應用到創(chuàng)作中去。李可染先行說過,他寫生只寫50%,在寫生的時候,先基本完成大的構圖和局部關系,回去后再慢慢調整,收拾,把所有的細節(jié)都刻畫完成。比如空白,都要分出層次來,哪是最白,哪是次白,哪是中間,在寫生中是不可能完成的,要回到家里以后,再平心靜氣地完成,把它畫完整,因此他的畫既是現場完成的,又是回來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所以叫“對景寫生”或叫“對景創(chuàng)作”。
路鏞乙未夏月太行寫生畫稿選 【天池勝境】 70cm×46cm 紙本水墨 【郭亮村小景】 70cm×46cm 紙本水墨 【翠崖仙居】 70cm×46cm 紙本水墨
【絕壁長廊】 70cm×46cm 紙本水墨
精彩摘錄 通過寫生可以在大自然中發(fā)現前人沒有發(fā)現的東西。很多東西是在屋子里臆想不出來的,要到生活中去體驗和發(fā)現,發(fā)現新的,沒有被前人發(fā)現的東西,有自己獨特感受的東西。這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黃賓虹說:“天地之陰陽剛柔,生長萬物,均有不齊,常待人力補充之。”就是說自然的形態(tài)經過藝術的加工,才可能更加完美。 通過寫生可以檢驗自己對筆墨語言的把握程度,寫生這也是錘煉筆墨語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眼睛是移動的,要神游,散點透視,如坐升降機一樣。畫面不可太直觀,無取舍,刻意去畫畫時,要動腦子考慮干什么,計白當黑或計黑當白,畫面中刻畫主體時,后峰要讓,不能用力平均。 通過寫生把自己真正目的學到,要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感覺,真實的,不帶面具的,認真去觀察生活,要善于提問,會學習不走彎路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的點,從點上不斷擴大,成為一個自我。 不要以為前人畫過的內容就沒有可畫的了,實際上自然是千變萬化的,寫生的真諦是觀察體驗,把感受牢牢記住,才能下筆有神,這需要仔細的觀察體驗,古代的內容不一定適應現在的需要,要到大自然中觀察,把別人沒有發(fā)現的,美的東西變?yōu)樽约旱摹?/span> 觀察神游就是寫生,然后定住在適合自己的地方構成你心里的景象,西畫增加關系,國畫要能增加故事,要不絕不動筆,如詩有感而發(fā)…… 寫生視角要多變,要游離于客體之外,要自由靈活而不失其精神和主觀存在,正所謂古人之“鳥瞰”法??鋸垜浑x本體為上,既不脫離實際不能凸顯要害,既練就取舍之功,不可直追其意,不為繁雜所擾,若欲避繁雜應多看夜山,定然得其要,舍其碎。 我們要刻畫對象并不是給對象拍照片,中國畫不是寫實造型,寫生也一樣。因為事物的精細結構是無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它一五一十地全部畫出來。我們要做到的是:要抓住對象的基礎結構—“物理”,再以符合視覺藝術的基本結構—“畫理”把它畫出來。中國畫是以線造型,用線條來表達對象的基本特征,其概括性很強。 陳平 1960年出生。 1984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研究生、博士生導師。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中共中央宣傳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創(chuàng)作新編雜劇《畫夢詩魂》、《孤山夢》、《富春夢》,新編傳奇《湘妃夢》、《幽蘭夢》。出版?zhèn)€人畫集、書法集、篆刻集、詩曲集多種。 來源:藕香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