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藥中的禁忌(上)臨床上有75%的療效是通過藥物治療來實現(xiàn)的。但是,藥物是把雙刃劍。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指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近年來,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患者達250萬,而且還有繼續(xù)上升的趨勢,藥害觸目驚心!特此列出了部分容易忽視的禁忌,提醒大家注意! 用藥常識 1不要濫用“雙跨藥品” 有一些藥品處于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之間,稱為“雙跨藥品”。它們在醫(yī)院里是處方藥,在藥店的貨架上就成了非處方藥。例如布洛芬就是一種雙跨藥品。作為處方藥,它主要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脊柱炎、腱鞘炎等,最大劑量為每日2400毫克,需要長期服用。作為非處方藥,主要用于頭痛、肌肉痛、痛經(jīng)等癥,最大劑量為每日1200毫克,只能短期服用。又如阿司匹林,作為處方藥,可用于治療風濕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及心血管疾病。這時,必須根據(jù)醫(yī)囑服藥。作為非處方藥,可用于感冒后的退熱、鎮(zhèn)痛(頭痛、腰痛、牙痛等)。 目前,我國的雙跨藥品有2300多個品種,其中化學藥物300種、中藥2000多種。消費者在購買雙跨藥品時,一定要注意包裝、因病選藥、看準藥品的批號、閱讀說明書、不要隨意更換處方、病愈即停藥、無效即赴醫(yī)院就診。 2藥物漏服不要下次加倍 一旦發(fā)現(xiàn)藥物漏服了一次,千萬不要在下次服藥時加倍,這樣做很有可能引起藥物中毒。 解熱鎮(zhèn)痛藥一般是6小時服一次,如果漏服了,時間沒有超過3小時,可以馬上補服;如果時間已經(jīng)超過3小時,就不必再服了,只要以后各次按時服藥就行了。 瀉藥漏服超過2小時,不需再服,下次按時服藥即可。 止咳藥漏服在3小時以內(nèi)可以補服,超過3小時不必補服了,只要下次按時服藥即可。 抗生素類藥物特別注意要按時服用,一旦漏服會影響藥效,還會使致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當發(fā)生漏服時應設法馬上補上,但要記住不要離下次服藥的時間太近。 3不要忘記有些藥物服用后需靜臥 這些藥物有苯二氮卓類:氯丙嗪、奮乃靜、舒必利、三氟丙嗪等;抗高血壓類:甲基多巴、帕吉林等;抗腎上腺素類:酚妥拉明、妥拉唑林、雙氫麥角堿等;抗結核類:乙硫異煙胺等;抗心絞痛類:硝酸甘油等;利尿類:氫氯噻嗪、雙肼屈嗪等。 4不要一病多藥 有些患者得了病后,想快點痊愈,這種想法很自然,但他們的解決方法不對。找了一個醫(yī)生,又找一個醫(yī)生,而且都要求每個醫(yī)生多開點藥。然后自作主張,把兩套處方中開出的藥合并使用。其結果不但病況不見好轉,反而引起藥物中毒,加重對肝、腎的損害,既浪費了藥物,又加重了病情。 5不要以為舌下含服發(fā)揮作用慢 有些患者認為,舌下含服不及口服發(fā)揮作用快,其實這是想當然。比如,抗心絞痛的硝酸甘油片,含在舌下2~5分鐘即可發(fā)揮作用;若是口服,不但吸收慢,藥物還會在肝臟遭受破壞,其效果只相當于舌下給藥的1/10。又如,不少作用于咽喉部的含片,若口服則完全不起作用。 6不要稍有不適就忙著找藥吃 現(xiàn)代醫(yī)學已證明,有些疾病是自限性的,例如普通感冒,只要能充分休息,適當飲水,保證營養(yǎng),不需服用藥物,過一個星期左右,感冒就可以痊愈。 許多人稍有不適,就忙著翻小藥箱,找藥吃;甚至急著跑醫(yī)院,讓醫(yī)生開藥。如果醫(yī)生不給開藥,或者開的藥品種少了些,還會不高興。事實上,身體上出現(xiàn)不適,有時只是因為疲勞,休息一下就好了;有時可能是自限性疾病,也不一定要就醫(yī)服藥。 7不要以為打針一定比口服效果好 不少人認為,服藥方式中打針要比口服效果好,顯然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有些藥物如抗生素類的阿莫西林、氯霉素等,口服吸收比注射更完全,效果更好;有些藥物如地西泮、可的松、氯喹、苯妥英鈉,由于經(jīng)注射溶解、吸收很慢,效果不如口服。 所以,藥物效果的發(fā)揮,服藥方式是個重要因素,但是采取何種方式更好,還得由藥物本身的特性決定。 8膠囊劑不可以剝了殼服用 用膠囊劑的藥物,一般都是些對食管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微粒,易于揮發(fā),或易被口腔唾液酶分解而失效,粉末狀藥物直接服用也容易嗆人氣管。所以膠囊既保護藥物不被破壞,也保護了器官不受藥物的刺激。而膠囊是用明膠制成的,能溶于消化液,對人體無害。 9不要隨意加大或減少抗生素的用量 要嚴格掌握抗生素的用量。當用于控制感染時,劑量要充足,療程要適當,除特殊需要一般還應避免長期用藥。不可任意加大劑量,以免引起毒副反應。也不可劑量太小,以免抗菌濃度不夠,起不了抑殺細菌的作用,反而易產(chǎn)生抗藥菌株。 10有些藥物不宜用熱水送服 胃蛋白酶合劑、胰酶片、多酶片、酵母、乳酶生等藥物服用時,不宜用開水沖化和送服,這是因為這些藥物都是一些活體的酶或菌類,開水會殺死這些酶或菌類,從而使藥物失效。維生素C在熱水中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所以,這些藥物不宜用熱水送服,應以溫開水送服。 止咳糖漿也不宜用熱水送服,這是因為它的作用機制是,讓糖漿覆蓋在發(fā)炎的咽喉黏膜表面,以減輕對黏膜的刺激,從而緩解咳嗽。若用開水送服,會使藥液稀釋而順咽喉吞下,發(fā)炎的咽部黏膜沒有物質覆蓋,咳嗽也就無法緩解。 11不要不根據(jù)病情隨意服用中藥 對于中藥湯劑,咽喉疾病患者,可用多次頻飲、緩緩咽下的服法,使藥液能充分接觸患處,最大程度發(fā)揮療效。嘔吐患者,每次服藥量宜小,也可采用多次頻飲的服法。峻烈藥制成小劑量湯劑,宜一次服完,以便集中藥力,發(fā)揮作用。清熱解毒中藥,藥汁可以多一些,200~300毫升,生津止渴的藥也可以多一些,以藥汁代茶。健胃藥、滋補藥宜在飯前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散風祛濕、止痛、消炎解毒藥,宜在飯后服,因為飯后胃中內(nèi)容物多,可以減少藥物的刺激性;鎮(zhèn)靜、催眠藥和藥酒,宜在睡前服;急性病用藥不分時間,可隨時服用。 中藥湯劑一般以溫服為宜。三伏天藥液可偏涼一些,三九天湯液可偏溫一些。一些解毒藥(如甘草滑石湯)和清涼藥(如清暑益氣湯)、止吐藥,可以冷服,以便增強療效。 來源:《健康指南》2014年第10期[家庭用藥]第47頁,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沒有一個朋友能夠比得上健康,沒有一個敵人比得上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