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是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觀點1: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 這個問題在《狼圖騰》小說出版的時候,就一再被提及。獨立紀錄片導演喇西道爾吉在電影上映后,發(fā)文表示:作為蒙古人,他對狼實在太熟悉了?!拔液臀业母篙呅珠L一樣,用騰斯Tengs(棒狀的馬鞭)、淖冒掃爾Nomaosor(弓箭)、烏日嘎Urgaa(套馬桿)、維依度赤Uyduq(牛皮編制的拋石器)等等一切當時摸得到的牧獵工具,鞭打和射殺了到底多少匹狼,我自己已經(jīng)記不清了。那是在草原牧區(qū)我的少年時代(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那些工具在我們蒙古人的生活中是根本不許帶進蒙古包里的。因為它們一向是對付阿杜(微博)斯Aduus(可恨的畜生們)的,是不能與人同處一室的。更不允許像電影里的陳陣和楊克那樣用套馬桿套在人的身上嘻戲。我們唯恐人變成狼,唯恐人變成畜生。我們不允許別人把我們當作狼和畜生來對待。與此相反,我們尊重一切供于人使用的物件,它們會得到愛護和保存,會經(jīng)常被擦拭和保養(yǎng),比如碗、奶桶、奶茶壺,尤其是馬鞍子,它們會被精心的擺放在蒙古包里,與人同處。這與宗教沒有任何關系。但這可以說是人類世界最為簡單和樸素的信仰?!? 作家郭雪波也認為用“蒼狼白鹿”的傳說佐證狼圖騰是不成的。他撰文說,“蒼狼白鹿”的傳說,歪曲了蒙古族經(jīng)典史籍《蒙古秘史》的開篇一段描述?!柏萌仗嗄桥c妻豁埃亦 瑪闌勒,渡滕吉思而來”,這是一對夫妻人名,孛日帖 赤那的意思為紫色狼,豁埃亦瑪闌勒的意思為花色牝鹿即母鹿,可姜戎把這直接當做真的“蒼狼”與“母鹿”,稱蒙古人祖先就是狼和鹿。 觀點2:牧民對狼的敬畏被誤當神圣 赤峰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內(nèi)蒙古著名詩人獨橋木表示:狼并不是蒙古民族真正的圖騰,牧民視豺狼為野獸,心里對它有一種敬畏,這種敬畏可能被人誤以為是神圣。但作為文藝作品,可以允許虛構存在,包括蒙古民族精神與狼性。 獨橋木去過俄蒙邊境這種真正的草原。首先,他認為狼對牧民來說它不屬于朋友,因為狼是以牧民的牲畜——像牛、馬、羊——為食的,它們是對立的,經(jīng)常發(fā)生牧民的羊被狼偷吃、偷襲這個事兒。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草原上有狼,當時有民兵對這種有害集體財產(chǎn)的獸類進行圍剿,狼也基本上被消滅得差不多了,所以在牧區(qū)現(xiàn)在很難見到狼。 怎么理解《狼圖騰》的這種說法呢?就是狼作為比較兇猛的動物,牧民從心里來講對它有一種敬畏,這種敬畏可能被人認為以狼為神圣的東西。真正的老牧民見到狼就像天敵,見到狼就要圍剿它,如果把它稱為神一樣東西,大家伙肯定不會去圍剿它,也不會去殺害,但實際上當狼出現(xiàn)的時候,牧民們會毅然殺害它們,不會放任狼吃羊,因為牧民他就那么一點財產(chǎn)。牧民視狗為朋友,但視豺狼為野獸,敬畏和神圣是兩個概念。 觀點3:狼是蒙古早期的圖騰 面對“狼圖騰”是蒙族文化里面的一個“偽文化”,是臆造出來的說法,電影《狼圖騰》的第一稿編劇蘆葦認為“蒙古的部落很多的,但是它一定有一些部落是把狼作為一種圖騰的,一定有”。面對種種質疑,蘆葦也表示電影在文化指向上是沒有問題的,它的文化品質是沒有問題的,它精彩不精彩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但是它的基本的文化品質很堅固。對于“小說宣揚狼的集體主義,是種法西斯的東西”,他認為這種說法是用文革語言扣了頂大帽子?!袄鞘且粋€動物,法西斯就是極端的民族主義,這個是把狼人化,把人妖魔化?!?/p> 也有不少很多讀者、觀眾認為《狼圖騰》畢竟只是文學作品,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紀錄片,無須無需過多爭論,好不好看,感不感動,震不震撼更為重要。狼是否真的是蒙古人的圖騰,應該留給學者解釋。 山西大學劉毓慶教授曾解釋過“蒼狼白鹿”的傳說,認為狼是蒙古早期的圖騰。《新元史》卷一用現(xiàn)代人的觀念作了世俗化的解釋:“孛兒帖赤那譯義為蒼狼,其妻豁阿馬蘭勒,譯義為慘白牝鹿,皆以物為名,世俗附會,乃謂狼妻牝鹿,誣莫甚矣!”道潤梯步新譯新注《蒙古秘史》,對蒼狼白鹿生人之說亦極力否定,認為“其實這不過是傳說中的兩個人名罷了”。但如果從人類學的角度,參之高車、烏孫、突厥之傳說,不難發(fā)現(xiàn)蒼狼、白鹿不過是蒙古早期的圖騰而已。在《多桑蒙古史》中,有如下一段記載:“有蒙古人告窩闊臺言,前夜伊斯蘭教力士捕一狼,而此狼盡害其畜群。窩闊臺命以千巴里失購此狼,以羊一群賞來告之蒙古人。人以狼至,命釋之。曰:‘俾其以所經(jīng)危險往告同輩,離此他適。’狼甫被釋,獵犬群起齧殺之。窩闊臺見之憂甚,入帳默久之,然后語左右曰:‘我疾日甚,欲放此狼生,冀天或增壽。孰知其難逃命,此事于我非吉兆也。’其后未久,此汗果死?!背杉己沟睦^承者窩闊臺把自己的命運與狼的生死聯(lián)系起來,無疑說明了其潛意識中對狼的認同與崇拜。 北方民族狼圖騰崇拜及神話傳說 古代北方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先后有匈奴、突厥與蒙古三大少數(shù)民族集團。這三大集團同興起于大漠,皆以狼為圖騰神獸。匈奴從戰(zhàn)國晚期即公元前三世紀始見于歷史記載,直到公元五世紀才開始退出歷史舞臺,先后存在了七個世紀,并于公元四世紀與五世紀,先后在黃河流域建立了漢、趙(史稱前趙)、大夏等政權,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匈奴:狼祖神話 公元四、五世紀活動于大漠的高車部落,《魏書》本傳言:“其先匈奴之甥也”,《回鶻傳》則曰:“回紇,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輪車,元魏時亦號高車部?!边@個部落的祖先相傳是一只老狼?!陡哕噦鳌吩唬核渍Z云匈奴單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于曰:“吾有此二女,安可配人,將以配天?!蹦擞趪睙o人之地筑高臺,置二女于上,曰:“請?zhí)煊??!苯?jīng)三年,其母欲迎之,單于曰:“不可,未徹之間耳?!睆鸵荒?,乃有一老狼,晝夜守臺嗥呼,因穿臺下為空穴,經(jīng)時不去。其小女曰:“吾父處我于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是神物,天使之然。”將下之。其姐大驚曰:“此是畜生,無乃侮父母也!”妹不從,下為狼妻而產(chǎn)子,后遂滋繁成國。故其有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 ![]() 漢代時與匈奴為鄰的烏孫國,其國王相傳為匈奴養(yǎng)子?!稘h書 張騫傳》曰:烏孫王號昆莫。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支俱在祁連敦煌間,小國也。大月支攻殺難兜靡,奪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為求食,還,見狼乳之,又烏銜肉翔其旁,以為神,遂持歸匈奴,單于愛養(yǎng)之。 這個傳說,在《史記?大宛傳》中也有簡略地記載。在《漢書?西域傳》中,烏孫王有名“拊離”者,《北堂書抄》卷十三曹丕引《典論》論漢武帝亦云:“刈單于之旗,探符離之窟。”拊離、符離顯系一事?!锻ǖ洹肪硪痪牌摺锻回噬稀吩唬骸笆绦l(wèi)之士,謂之附離,夏言亦狼也?!毙倥?、烏孫、突厥,同屬阿爾泰語系民族,拊離、符離當即突厥語音譯之異。以“狼窟”指匈奴之巢穴,或王以狼名,皆可披露其族與狼之關系。烏孫、高車,一為匈奴養(yǎng)子,一為匈奴之后,加之傳為匈奴別部的突厥,皆有狼祖神話,以此推之,匈奴亦當有狼祖神話,只是消失于久遠的歷史年代之中而已。 突厥:神圣的狼圖騰 ![]() 在隋唐之際,北方最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是突厥族。這是一個強悍的游牧民族集團,自公元五世紀出現(xiàn)于中國記載后,迅速“擊茹茹(柔然)滅之,西破挹怛,東走契丹,北方戎狄悉歸之。"”公元六世紀中葉,其疆域“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皆屬焉?!彼於⒘丝涨耙?guī)模的游牧汗國,橫行大漠四百年。這個民族,《周書》、《北史》、《通典》、《太平寰宇記》等皆謂其為“匈奴之別種”。最可注意者這是一個自認為狼種的集團。其族源神話云: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別為部落。后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小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其足,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飼之。及長,與狼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狼在側,并欲殺狼,狼遂逃高昌國之北山。山有洞穴,穴內(nèi)有平壤茂草,周回數(shù)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大,外托妻孕,其后各有一姓,阿史那其一也。子孫蕃育,漸至數(shù)百家。 《隋書》與《北史》記阿史那氏為君長,皆有“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其本”之言。狼無疑是突厥族神圣的圖騰物,因而突厥諸部落中,對狼至為崇拜,每于旗纛上圖以金狼頭。 突厥可汗亦每以狼頭纛賜其臣。在《周書?突厥傳》中記有突厥族源的另一則神話異說: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十七人 (《北史》九九作 “七十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謗步等性并愚癡,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能征召風雨,娶二妻,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yōu)榘坐?;其一國于輔水、劍水之間,號契骨;其一國于處折水;其一居踐斯處折施山,即其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并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yǎng)之,咸得全濟,遂共奉大兒為主,號突厥,即訥都六設也。訥都六有十妻,所生子皆以母族為姓,阿史那是其小妻之子也。訥都六死,十母子內(nèi)欲擇立一人,乃相率于大樹下共為約曰:“向樹跳躍,能最高者即推立之?!卑⑹纺悄暧锥罡哒撸T子遂奉以為主,號阿賢設。 蒙古 突厥之后,相繼有黠戛斯、回鶻、契丹等族活動于北鄙,隨后有蒙古族稱雄于大漠,并迅速建立跨越亞歐的大帝國政權?!对厥贰肪硪挥浭隽嗣晒抛宓囊粍t族源神話,其云:當初元朝人的祖,是天生一個蒼色的狼,與一個慘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過騰吉思名字的水,來到于斡難名字的河源頭,不兒罕名字的山前住著,產(chǎn)了一個人,名字喚作巴塔赤罕……在《蒙古源流》卷四中,有成吉思汗圍獵時降旨不讓傷害蒼狼與草黃色母鹿的記載。此亦可證明《元朝秘史》對蒙古族圖騰神話的記載,是有信仰與傳說的根據(jù)的。值得注意的是蒙古神話于蒼狼之外,多了一白鹿,這似乎是一個不小的變化,但考鹿之為神物,似乎在匈奴的時代就存在了。在匈奴人的神話中,我們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鹿的蹤影,但從出土的匈奴族的大量遺物中,卻可以看到一種神秘的大角怪獸形象。這種怪獸顯然是在鹿角與其它動物的結合中幻想出來的。齊東方先生在《唐代金銀器研究》一書中,就言及在匈奴遺物圖案中,“大角怪獸十分流行”的問題。此種怪獸雖不一定是匈奴人的圖騰物,但作為一種流行圖像,顯然與匈奴人的宗教崇拜是有關系的。 西方文化中印第安狼圖騰與羅馬傳說 印第安狼圖騰 ![]() 狼在印第安文明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狼意象不僅在印第安文明的神話傳說中出現(xiàn),更是存在于他們的生活當中,至今在美國的印第安人聚居地阿拉斯加圖騰柱上,依然能看到狼的形象。有關狼的神話傳說更是不少,但因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已不多,從僅存的神話可以看出狼所扮演的角色跟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阿拉斯加森林島上就有一個名為狼氏的部落,部落里流傳著有關狼的傳說:“一天,狼氏族的人在捕魚時,看見一只狼在離岸很遠的地方游泳。這只狼太累,舌頭都吐了出來。捕魚人就把它救到了船上,帶回村里。從此,這只狼就和人一起生活。在人們外出打獵的時候,狼和人互相配合,所以總能取得成功,得到很好的食物。這只狼在部族活了很多年,已經(jīng)被看成是其中的一員了。這只狼死后還給這個部族的一個成員托了一個夢,在夢中,一群狼在為自己的同伴送葬,它們完全像人一樣唱著歌?!?/p> 從這個傳說不難看出,古時的印第安人與狼的關系,狼成為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與人類一起合作捕獵,被人類所認同并成為部落中的一員。早期的人類因不知道自己起源而編造的神話,如加利福尼亞印第安人中流傳的傳說: “神話中的野狼,為其族人的祖先。野狼初時四腳跑路,后來開始產(chǎn)生人類身體上的東西,如一手指,一指甲,一只眼睛等。不久又變?yōu)閮芍皇种?,兩只指甲,從此逐漸變?yōu)橥耆娜祟?。又擺脫了尾巴,學會了直坐的習慣?!?雖然這只是蒙昧時期的神話,但為什么卻以狼作為自己先祖,這與這個部族生活的地區(qū)和環(huán)境不無關系。 又如在印第安部落廣為流傳的納納包子豪——關于一只狼的傳說,雖然衍生出多種類型,大概可分為三種:第一種“坡塔瓦木型”也稱作“英雄抗爭型”,傳說當中的納納包子豪是四個狼子中最年長的一個,老 四出生不久就殺死了自己的母親,老三跑到了北方,成為了巫師,它自己長大之后變得勇猛有智慧,便殺死了老四跟老二生活在一起,自然之神卻對它產(chǎn)生了妒忌之心,使計淹死了老二,于是它便向天神宣戰(zhàn),為了平息它的怒氣,神傳授給它法術和治病的法術,并讓它的弟弟掌管死去的靈魂。第二種“奧吉布瓦人和克里人型”也稱作流浪冒險型,這類傳說講到納納包子豪到處尋找自己的弟弟,最后發(fā)現(xiàn)弟弟跟狼群生活在一起進行著各種冒險活動,最后它也加入了它們,消失在荒野中;另一種說法是,它救起落水的弟弟,后來大洪水爆發(fā),大部分的生物消失,只有它乘木筏躲過了洪水,最后從天神得到安息土重新創(chuàng)造世界。第三種是創(chuàng)世主型,這種類型的傳說把納納包子豪視作為創(chuàng)世主的化身,大平原的部落神話中,狼為人類帶來了火種、太陽和白晝,并創(chuàng)造了許多人類需要的技藝。 盡管這三種類型的狼神話不盡相同,均能看出印第安部落對狼的敬畏和推崇,狼的身份似乎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自然物,時而是人,時而又是神,可以得知狼在印第安人心中神圣的位置。 羅馬城起源傳 ![]() 傳說在古希臘人攻陷特洛伊城之后,特洛伊人失去了家園,到處漂泊,夢想著重建特洛伊,后在意大利定居,建立了阿爾巴隆城。當時的統(tǒng)治者的女兒與戰(zhàn)神馬爾斯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各名為羅慕路斯和雷慕路斯。雙胞胎的命運不濟,受到祖叔父的迫害,將他們拋到臺伯河中,讓他們無法跟他爭奪王位。在神的旨意之下,雙胞胎沒有淹死,漂流到一顆無花果樹下,也是后來建立羅馬城的地方。兄弟倆的哭聲引來了一只母狼,母狼救了他們并用自己的奶汁哺育了他們。知道一個牧羊人發(fā)現(xiàn)了他們,并將他們養(yǎng)育成人。因為喝過狼奶,兄弟倆力大無窮,勇猛過人,最后得知出身回到阿爾巴隆城殺死篡位的祖叔父,奪回了祖父的王位。后來二子便在被救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城用以紀念母狼的恩情,可是在給新城命名的時候,兄弟二人起了爭執(zhí),羅慕斯殺死了雷慕斯,新城的名字就以羅慕斯的名字命名了,也就是現(xiàn)在羅馬的名字。 雖然母狼傳說源于公元前四世紀,但是如今這已經(jīng)是個人人皆知的故事了,狼給人的恩惠并沒有因歲月的洗練變得暗淡,人們?yōu)檫@只偉大的母狼在意大利的卡皮托利山丘修建了一座雕像,紀念其曾經(jīng)的恩德。也因此母狼成為了象征羅馬城的城徽和標志。一只狼能在人類的心中占有如此之重要的位置,它已遠遠超越了作為動物時人所敬畏的勇猛,更是視其為與人無異的同類,甚至比人自身還要優(yōu)越得多。這也是從原始開初人類崇拜狼以及其他物種的心理原因。 無疑在各種神話傳說中狼的身影不斷,可是狼在人心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在往后的人類文化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出現(xiàn)過狼的身影,但狼的形象卻不再是單一的動物形象,起初是帶有神性的動物神而受到人類的敬拜??墒请S著人類自身的發(fā)展,狼神逐漸退化成人,而后再次成為動物。同時狼所代表的精神意義也大不如前,盡管如此狼已經(jīng)成為了人類的精神圖騰深深的烙印在人類深處的意識當中。 參考文獻 《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喇西道爾吉)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話與中國文學中之狼意象》(劉毓慶) 《狼在中西文學中隱性意向研究》(譚勇) 《內(nèi)蒙詩人談<狼圖騰>:牧民對狼的敬畏被誤當神圣》(徐鵬遠 獨橋木) 《<狼圖騰>編劇蘆葦:作品在文化指向上沒問題》(蘆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