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對水均益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作為央視的主持人,水均益的專業(yè)能力得到了來自各方的肯定。 但您了解生活中的水均益嗎? 上個世紀,在中國的西北地區(qū),有一個被稱為“隴上第一名流”的大家族,水均益就出生在這個大家庭當中——這是一個盛產(chǎn)教師的家庭。爺爺水梓是一位教育家,曾任解放前甘肅省教育廳長;父親水天明是蘭州大學的俄語教授;伯父水天同,曾任蘭州大學教授,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生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的水均益,自小受到家人的熏陶,所以擁有著更寬廣視野。 在1993年,水均益同樣有了自己的女兒,自此成為一個父親。那么,水均益是如何教育女兒的呢?水家的家風是如何傳承的呢?小編這就帶您看看。
我出生在蘭州。蘭州是我的老家,我、我的父親、我的爺爺、我爺爺?shù)母赣H,我們家?guī)状硕际堑氐氐赖赖母拭C人。 水家最初在蘭州屬于小戶人家。我的曾祖父是個做氈帽的小手工藝者,但老人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不惜一切代價送我爺爺兄弟三人上了私塾。到了我爺爺這一輩,我們家開始漸漸興旺起來。爺爺考上了秀才,然后又上了大學(當時的北京法政學堂)。據(jù)父親講,爺爺還參加了辛亥革命?;氐教m州后,爺爺被任命為蘭州當時最好的學?!m州一中的校長,后又進入政府任職。民國時期,爺爺是當時的甘肅省教育廳廳長。我爺爺?shù)膬晌恍值芤捕际聵I(yè)有成,其中一位做起了貿(mào)易,并興辦了蘭州當時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我們家的經(jīng)濟條件達到了鼎盛時期,家大業(yè)大,名聲顯赫。爺爺在蘭州市買下了幾十畝地,蓋了一個大花園。當時的蘭州人將它稱為“水家花園”。 爺爺通過學習知識改變了自身的命運,所以他一生信奉知識就是水家的立身之本。從此,水家的后代無論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都把學習知識當做自己的首要任務。 我之所以能夠在國際新聞領域堅持這么久,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從爺爺開始,水家就是一個高度關注時事政治的大家庭,家庭成員間每天的聊天內(nèi)容也都是對時事的看法與研究。大家每天早晨都要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jié)目;吃飯時,都要就當天的新聞與局勢發(fā)表觀點和看法,而且最好還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新穎的觀點。如今,親戚之間建立了微信群,可是在群里沒有噓寒問暖也不聊生活瑣事,每天的聊天內(nèi)容都是國際局勢和民生新聞。
一般的大家庭,都會有很多的家規(guī)條令,可是水家恰恰相反,不但沒有明文的家規(guī),家庭中反而還彌漫著自由民主的浪漫氣質(zhì)。 在那個年代,爺爺就鼓勵孩子自由戀愛,父親和母親就是通過自由戀愛最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到了我們這代,這樣的氣質(zhì)得到了傳承。 我是在結婚3天前才通知的父母,沒想到的是,父母竟然沒有任何反對和不滿,欣然接受了我的決定。這也讓我很感動,特別感謝我的父親,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為難我。
到央視后,工作壓力陡然增大,由此,和女兒相處的時間少了起來。做起節(jié)目來,兩人一周也見不了幾次面。不知不覺中,孩子長大了。而使我第一次強烈意識到這點的,是女兒的哭訴?!?/span> 女兒三四歲時,我批評她。一向聽話的女兒一反常態(tài),忿忿不平起來:“你還說我!你看,沙發(fā)都爛了,你不管;別的小孩玩具有專門柜子放,我呢,就一個破紙箱,你也視而不見?!?/span> 我當時就懵了,沒想到女兒會這么振振有辭,對身邊的事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判斷和看法,而且這種想法不無道理。我開始感到了解孩子、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件多么重要而艱難的過程?!?/span>
要想和孩子溝通先得從“骨子里”尊重孩子。別以為自己是家長,就可以左右甚至控制孩子的命運。孩子的路總歸要他們自己走。 作為父母,理應為孩子提供一個正常的、盡可能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環(huán)境,而人生的種種機遇或變故都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對?!?/span> 我堅決反對溺愛孩子。如果讓孩子形成這么一個思維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將來吃虧的是他自己。就必須讓孩子明白,世界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沒什么一帆風順的事。生活本身就是在和困難較勁?!?/span> 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子解決問題,不越俎代庖是我的原則。我?guī)∨畠喝シ窐罚ㄒ患倚『⒂螛穲觯畠罕灰环N供大孩子攀爬的游戲吸引,卻苦于個小力單,不能上去。求助不成,小小年紀的她把目光轉(zhuǎn)向了場內(nèi)服務的阿姨,在阿姨的協(xié)助下,她成功了。給孩子品嘗成功的機會或許是父母送孩子的最好禮物之一。
父親的威信不是靠嘮叨樹立的。我從來不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說這指那,我更關注原則問題。 只要我準備介入某事,一定非常嚴肅、一查到底,就是要讓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我要求孩子誠實、不說謊,如有違規(guī),他在充分體諒孩子躲避懲罰的心理前提下,決不姑息。孩子嘗到說謊話的苦頭也能嘗到講真話的甜頭,自然會養(yǎng)成實話實說的習慣?!?/span> 健康、快樂、大方、樂觀的性情和坦蕩的心胸,是我最希望女兒擁有的東西。 我非常注重培養(yǎng)女兒的平凡意識。平時在家里,我會經(jīng)常向女兒灌輸這種思想:“你爸爸和送煤球、賣車票、站柜臺的叔叔阿姨們的工作性質(zhì)是一樣的,并不比他們高貴。爸爸只是一個電視人,沒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也沒有絲毫特別之處?!?/span> 不止一次,有媒體邀請我們一家三口接受采訪,我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因為我想讓女兒遠離媒體,遠離鮮花和掌聲,保持一顆平常心。
責任編輯:趙天驕 根據(jù)網(wǎng)絡文章改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