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些藏在弄堂里看似有些簡陋的上海小店,永遠都是大排長龍,或者規(guī)矩多多提前半月預(yù)訂,如此硬氣,全因為這里才有最地道的本幫菜。 6月,精靈王李佩斯來上海,面對采訪說自己去吃了一家超棒的上海菜,名叫“XUN”餐廳,后來被影迷扒出其實他說的是“春餐廳”。 如果不是上海本地朋友的帶領(lǐng)下,這家樸素甚至可以說是寒酸的小店,你可能根本不會踏進半步。小店27年門面不改,價格也沒跟上上海高速飛漲的物價,在這兒吃飯找回了90年代的溫情。 餐廳最大的特色居然是犀利的老板娘,和她定下的種種“霸王條款”。沒有菜單、沒有菜價、周末不營業(yè)、只做晚市、必須預(yù)定、人不到齊不上菜,即使是大佩佩來也沒有半點特殊待遇,看來老板娘對自家出品是有足夠的自信呢。
看過今年的《花樣姐姐》,就該知道作為上海人的毛阿敏,生活是有多精致多挑剔了吧,可是人家卻也喜歡這樣樸實的本幫菜小館——蘭亭。只有6張桌子的蘭亭,周末排隊至少要2小時,生意好到爆!
小店招牌菜名叫雞骨醬,雞骨醬是正宗上海名菜,所謂雞骨醬,并不是真正用雞骨熬醬,而是用切塊的老母雞,加濃醬翻炒而成,蘭亭的雞骨醬,醬料炒的夠稠,拌飯,絕配。 素菜里的酒香草頭和腐乳空心菜也是上桌率極高的菜,草頭炒得湯汁清亮顏色碧綠,隱約有些酒味;空心菜切段適中,南乳一燒,甜咸俱備,雖談不上脆生生,倒也出奇受追捧。
蘭心餐廳在進賢路上已經(jīng)開了整整20幾個年頭,僅有四張小桌不接受預(yù)定,所以每天門口都是要大排長龍,據(jù)說連王菲也是蘭心的食客之一。環(huán)境與其說陳舊,不如說是懷舊。老式五斗櫥、收音機、單開門電冰箱……凡是25歲以上的人,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回憶。 紅燒肉是每桌必點的招牌,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用鐵鍋、大火將醬汁熬至濃稠,甜津津的滋味,自是惹人喜愛。干燒鯧魚也是重點推薦菜,在辣椒醬里融入了酒釀,使得鯧魚帶著一股特殊的酒香。 腌篤鮮是他家的經(jīng)典湯品之一,傳統(tǒng)的鮮肉、咸肉、筍塊熬成的湯。量挺大,筍很嫩,湯里面的咸肉咸骨頭都很好吃。
8月,國民老公王思聰和新女友去一家小餐館吃飯被人拍到了,就是這家海金滋。人均消費才50塊,看來再有錢也還是最愛這口粗茶淡飯。其實,海金滋早已是一家明星小館,幾乎周周都可以撞星。
海金滋和蘭心的關(guān)系有點復(fù)雜。蘭心的老板娘是海金滋老板娘的媽媽,海金滋的老板娘以前是蘭心的掌勺大阿姐,并且一炒就是18年……總的說來,就是一家人。 蔥烤大排里的大排切成小塊,骨頭也比較少,非常嫩,很有上海菜濃油赤醬的味道。海金滋的蔥烤大排用的是空心蔥。蔥呈翠綠色,量大且新鮮,大排燒好后加入,使之端上來就蔥香四溢。空心蔥充分吸收了醬汁和肉香,相當美味。
進賢路上傳說中最好吃的上海本幫菜館之一。就這樣的蒼蠅小館,居然眾多知名餐飲雜志推薦,連范冰冰、李冰冰都慕名而來。 冷菜首推走傳統(tǒng)路線的白切門腔、白切肚尖、醬鴨和銀絲芥菜。熱菜則是經(jīng)典的濃油赤醬菜,紅燒肉配醬蛋、紅燒鱔絲、毛蟹年糕,菜吃光了,醬汁還可以拌下一碗飯。 根據(jù)時令,你還可以大膽嘗試水芹炒干絲、干煎帶魚、酒香草頭,都是上海人家飯桌上的家常菜,可關(guān)照廚房少油少鹽。就好像在自家吃飯一樣。
不起眼的小弄堂,很狹小的門臉。走入其中,紅色的墻壁掛著老板娘女兒與古天樂及張柏芝的合影,華麗麗的吊燈,很像老上海人的家里。店里大概6、7張餐桌,每天的預(yù)訂都爆滿。老板娘阿姨熱情款待自不用說,結(jié)賬時常常喜歡抹零。 永興以便宜的大閘蟹出名。從10月到11月的旺季里要提前幾個禮拜才能訂到位子。對于不清楚怎樣處理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大閘蟹的新手,這里還會賣去殼的閘蟹。
相比其他本幫餐館,永興的菜式算是平凡路中尋創(chuàng)意。熏鴨肉蛋黃卷和雪菜腰果常被作為開胃菜。椒鹽排條口味稍咸,但不失仍然是欽點率最高的菜肴之一。此外,蔥烤鯽魚、糖醋排條、松子鱸魚、酒釀圓子等上海菜,都繼承了本幫菜不屈不撓的精神——濃油赤醬。
雖然是一家只有七、八張桌子的小店,但是位于陜西南路沿馬路的位置,加上門口一直有食客排隊,也是讓小店十分顯眼。老板實實足足的上海人,出了名的脾氣火爆!有時客人都是他挑著進店吃飯的,看你順眼你就有的吃! 在這里吃飯都有很多規(guī)矩!首先位子不能自己挑,只能聽他安排,點菜只能點一次,后面不能加菜,老板讓你點什么就得點什么,二個人也設(shè)有低消,但就是這么一家霸道老板的店,也是有很多人甘愿坐下來吃上一頓。 第一推薦的就是南乳汁空心菜,豆腐乳的鹵汁炒空心菜,在加上點紅糟和糖,酸酸甜甜很下飯。紅燒豆腐小黃魚,濃油赤醬裹著黃魚,不光魚肉鮮嫩,連骨頭都燒的酥軟,光是豆腐配飯都是經(jīng)典。
這家人均超級不便宜,但還是想要推薦給你,就讓我們長長草吧。 “在上海,沒嘗過汪姐手藝的,可能很難以頂級老饕自居。”在《舌尖上的中國》里,汪英一手自創(chuàng)的醉蟹功夫在鏡頭下展露無遺:從挑蟹看黃、刷蟹去泥、催蟹吐沙到醉蟹入甕,每一個細節(jié)讓人對這位私房廚娘的烹飪技藝心生向往。 汪姐的私房菜館藏在普通小區(qū)的住家里,沒有地址,沒有標價,熟客介紹,提前半個月預(yù)約。如此隱蔽自然是受到好多明星的喜愛,黃曉明、韓紅、汪涵都來吃過,不過明星好像也沒有多少優(yōu)待,傳說劉德華也是要排了好久。 沒有菜單,一整桌10個人消費6000元起,十冷盤十熱菜。有人嫌貴,有人說值得。汪姐每次去菜市場采購要花上三四個小時精挑細選,招牌的肉粽選用最好的肋排骨邊肉,制作過程長達4小時,樣樣菜都如此花功夫,為了還原幾十年的老味道,不知道你覺得值不值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