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三、糖尿病合并感染性休克(熱入心包)陳××,男,66歲。 初診:1981年2月25日。 主訴:發(fā)熱三天。 病史:患者有糖尿病史,3天前因發(fā)熱,感染性休克入院,神志少清,喉間有痰,口干,入夜煩躁,抗感染治療病情無明顯好轉。 舌脈:舌質紅,光干無液,脈右細左虛弦。 檢查:T38.8℃,肌膚灼熱,神志欠清,有時躁動不安,Bp90/60毫米汞柱,血白細胞12000立方毫米,中性91%。 辨證:高年肺腎陰虛,痰熱內蒙心神。 診斷:糖尿病合并感染性休克(西醫(yī))、發(fā)熱(熱入心包)(中醫(yī)) 治法:清心化痰以醒神,養(yǎng)陰生津以扶正。 方藥:皮尾參9g(另煎一汁) 川石斛9g 南沙參、北沙參(各)9g 天竺黃5g 陳膽星5g 炙遠志5g 干菖蒲5g 廣郁金9g 水炙桑白皮12g 帶心連翹9g 炒山楂、六曲(各)9g 干蘆根15g 3帖 二診:2月28日。身熱退未盡T37.8℃,夜間煩躁稍安,神志時蒙,口干欲飲,舌邊潰瘍,脈右細,左部略帶弦滑,舌光干少津,痰熱灼津內蒙心神,再擬養(yǎng)陰生津,清心涼營,豁痰醒腦。 處方:皮尾參9g(另煎一汁) 鮮石斛30g 南沙參、北沙參(各)9g 鮮生地15g 銀花15g 連翹9g 赤芍15g 丹皮9g 天竺黃5g 陳膽星5g 炙遠志5g 廣郁金9g 干蘆根15g 香谷芽12g 5帖 隨訪:患者以上方出入,治療2周,熱退神清,復查血白細胞6800mm3,血壓恢復正常,舌邊潰瘍愈合,惟口干欲飲,頭暈神疲,再以益氣養(yǎng)陰,清泄余邪之方調治數(shù)劑而愈。 按:感染性休克患者每多見發(fā)熱同時出現(xiàn)神志意識障礙,病情兇險,危在旦夕,可從溫病“逆?zhèn)餍陌?、“熱入營血”進行辨治。本例的治療,能扭轉病情發(fā)展,體會有三:一是自始至終抓住邪熱傷陰耗氣的一環(huán),以參、地、斛、冬時時顧其氣陰;二是“入營猶可透熱轉氣”,故以生地、丹皮、赤芍合銀花、連翹,清氣涼營阻斷邪勢之蔓延,使邪熱轉氣分而解;三是化有形之痰熱,以醒神明,方中不取安宮、紫雪之品,而投菖蒲,郁金,竺黃,膽星輕靈清化之屬以收奇功。總之,熱病重癥,非單一清熱解毒能奏全功,從“衛(wèi)氣營血”辨證著手,祛邪在首,毋忘存陰保津,絲絲入扣,才能邪卻正安。 |
|
來自: p0oouuu > 《?當代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