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小楷字帖》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zhí)扉T,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chuàng)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后代尊為“書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后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門望族(瑯琊王氏),從曾祖王覽與《二十四孝圖》中的王祥為同父異母兄弟,王覽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從伯父王導官至太尉,父親王曠官淮南太守。14歲時,家族助晉室南渡建立東晉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與陳郡謝家同為東晉著名家族,唐詩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句。羲之16歲時,被太尉郗鑒相中為“東床快婿”。初為秘書郎,后由征西將軍庾亮薦為寧遠將軍,改任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今浙江紹興)內史。 因與揚州刺史王述有矛盾,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會稽蕺山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且與許詢、支遁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時(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臨川郡城東高坡,名曰“新城”(今臨川市文昌學校內),宅內挖有生活用井和練習書法用的洗墨池,對此南朝劉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臨川內史荀伯子的《臨川記》和宋朝文學大家曾鞏的《墨池記》均有記述?!赌赜洝啡?85字,介紹了墨池來歷,頌揚了王羲之苦練書法的精神?!拔母铩逼陂g,墨池遭毀。2002年6月,撫州市政府引進外資500萬元,重建洗墨池,恢復舊貌,供游人觀賞?! ?/P>
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wèi)夫人(鑠)學書法,后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采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chuàng)圓轉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圣”。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草書《初目貼》、正書《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BR>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則《臨川帖》:“不得臨川問,懸心不可言。子嵩之子來,數有使,冀因得問示之?!北磉_了對臨川的牽掛情懷。他在臨川“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著臨川學子。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于創(chuàng)造。他學鐘繇,自能融化。鐘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鐘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抒。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鐘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鐘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于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后代開辟了新的天地。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