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排行榜 ——《唐詩三百首》暢行的秘密 《全唐詩》收集了近五萬首唐詩,一般讀者難以盡讀,所以各種選本應(yīng)運而生,其中清人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尤為暢行,自有其奧妙,前人也曾探討過,如有人說其專選膾炙人口者,云云。 閑來無事,翻檢《唐詩三百首》整理出若干數(shù)據(jù),稍作臚列,似乎也能對唐代著名詩人創(chuàng)作概況和選本暢行增加些認(rèn)識,故仿照當(dāng)前流行的排行榜做法,以示客觀。 唐代詩人如星漢燦爛,如評“十大詩人”恐怕見仁見智,從詩作入選數(shù)量看,《唐詩三百首》中的“十大詩人”如下: 1、杜 甫(39首) 2、王 維(29首) 3、李 白(26首) 4、李商隱(22首) 5、孟浩然(14首) 6、韋應(yīng)物(12首) 7、杜 牧(9首) 8、白居易(6首) 9、柳宗元(5首) 10、岑 參(5首) 入選者皆著名詩人,從這點看尚算有選家眼光,但白居易屈居第八,劉禹錫、王之渙、王昌齡等名落孫山,韋應(yīng)物躋身六強,王維力壓李白……這多少驗證了蘅塘退士的士大夫情調(diào)和詩風(fēng)上崇尚沖淡靜穆的特點。有人說,《唐詩三百首》中李賀的詩一首未選、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遺漏,是兩大遺憾。 唐詩的形式上的特點,是古體、近體至此方告完備,所以宋人只好向詞發(fā)展,而元人轉(zhuǎn)從曲中辟出新天地。那么各種詩體在《唐詩三百首》中詩作能“位列三甲”的詩人又是哪幾位呢? 請看下表: 詩體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五古 韋應(yīng)物(7首) 李白(6首) 王維(5首) 七古 杜甫(9首) 李白(8首) 王維、岑參(3首) 五律 杜甫(10首) 王維、孟浩然(9首) 李白、李商隱(5首) 七律 杜甫(14首) 李商隱(8首) 王維(4首) 五絕 王維(5首) 李白(3首) 孟浩然(2首) 七絕 杜牧(8首) 李商隱(7首) 李白、王維(3首) 從這個表看,杜甫奪得三個單項冠軍,頗為風(fēng)光;杜牧才是編選者心中“七絕圣手”。但王維有六項入選三甲,乃唐代詩人中的“全能冠軍”,李白則有五項躋身三強,榮獲“全能亞軍”,這多少有點出人意外;最出人意外的還是白居易在各“單項比賽”中均鎩羽而歸,難怪其個人總分只能排在第八位了。 數(shù)據(jù)分析到這里,《唐詩三百首》暢行不衰的“秘密”也基本上“水落石出”了。說蘅塘退士專選膾炙人口、瑯瑯上口之作固然不錯,但失之籠統(tǒng)。廣受人們喜愛的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堪稱唐代詩人中的“四大天王”,加上高人王維、孟浩然助陣,自然“銷路看好”。 唐代詩人成百上千,但《唐詩三百首》中的“十大詩人”的詩作共入選167首,幾乎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六十。因此歸根結(jié)蒂一句話:還是需要“名人效應(yīng)”。在這一點上古今同理,所不同的是現(xiàn)在的名人可以靠傳媒制造,而古代則是大浪淘沙的產(chǎn)物。所以現(xiàn)在的名人多,但“名”的壽命短;而古代的名人少,但“名”的壽命長。 |
|